華東解析|人工智慧VS人類 首屆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

華東解析|人工智能VS人類 首屆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

2018年5月27日,首屆KuaiKai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在數博會圓滿落幕,賽事的頒獎儀式在數博會的成果發佈區進行。

人工智能VS人類

2018年5月27日,首屆KuaiKai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在數博會圓滿落幕,賽事的頒獎儀式在數博會的成果發佈區進行。本次活動是2018數博會和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貴州賽區)的重要活動之一。由貴州省科技廳、貴陽市人民政府、貴陽國家高新區管委會、2018數博會組委會主辦,貴陽科技局和貴陽高新科創局和高新產投協辦,貴州本土科技創業團隊貴州翰凱斯公司Pix無人駕駛、貴州生產力促進中心以及啟林創客空間承辦。

賽事吸引了全球100多名頂尖工程師報名,最終近10個國家30名工程師被選拔來到現場參賽,他們來自卡耐基梅隆大學,NASA月球車項目,MIT媒體實驗室,Udacity,頂尖無人駕駛創業團隊、上汽、卡迪夫大學、名古屋大學、寶馬創新中心、蘭州大學、慕尼黑大學…AI工程師們組成了一個大隊伍直接挑戰人類駕駛員,這是全球第一次人類對戰AI的無人駕駛賽事,精彩而極具意義。

賽況如何?

比賽的挑戰任務包括行人避讓、非機動車避讓、S彎行駛、跟車行駛、通過公交車車站、自動泊車等16項,完成效果佔評分80%,速度佔20%。

華東解析|人工智能VS人類 首屆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

最終小尺寸車組的冠軍由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Udacity學員張迪和陳班班同學所帶領的團隊獲得優勝,貴州大學的曹卓團隊獲得第二名,楊智凱獲得第三名,而全尺寸車組的每一位選手都上臺領獎,因為儘管他們並沒有對人類挑戰成功,但仍然完成了極有難度的比賽任務,他們是Alexander、DavidWong、MohamedBinesmael、MatteoDeRosa、Rohan、Khaledelmadawy、OscarRovira、MingyangMa、申澤邦、遊嘉偉、陳帥飛、邱迪聰、何建幟,他們用協作和挑戰的形式推進了技術的發展。賽事總計400000人民幣的獎金也將在半個月內兌現給選手,同時將獲得Udacity人工智能學院的任選課程。

在無人駕駛專業分享環節,Udacity的周舟女士分享了他們對全球最棒的人工智能在線教育課程,認為挑戰不可能就是人類最美好的品質,期待可以和貴陽市政府合作人才的引進和落地。Velodyne的李佳倩女士分享了Velodyne的激光雷達技術在全球的領先和佈局,Neousys的劉國安先生分享了他們的計算機在無人駕駛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百度Apollo的指定車載計算平臺,也希望繼續助力無人駕駛產業的發展。

賽事的影響

本次賽事的影響力和規模的確可以從全球的頂尖合作方看出,美國的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支持了本次賽事的Lidar,臺灣的Neousys公司支持了賽事的工控計算平臺,美國的工程師在線教育機構Udacity與賽事主辦方共同招募全球參賽者,並支持了部分獎金和課程獎勵,中國的北斗星通公司支持了賽事的GPS定位,美國DIYRobocars、百度Apollo、日本Autoware也都作為開發者社區夥伴在社區進行了招募,領先的科技媒體智東西是獨家傳播夥伴,未來他們將會和Pix無人駕駛團隊以及貴州省產生更多的連接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賽事的發起方Pix無人駕駛是真正貴州本土孕育生長的創業公司,他們研發製造的Pix多功能無人駕駛服務車也在本次數博會亮相,同時,有數名工程師是從優達學城(Udacity)而來,優達學城是來自硅谷的前沿科技學習平臺。由Google無人車之父SebastianThrun創立,培育了900萬名前沿技術學員,包括超過8,000名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工程師,佔據全球人工智能工程師總量的3%。硅谷和貴陽通過這次賽事有了更緊密的聯繫,未來,雙方將進行更多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