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讀: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解讀: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

(《四書集註》註釋:獯,音燻。鬻,音育。句,音鉤。仁人之心,寬洪惻怛,而無較計大小強弱之私。故小國雖或不恭,而吾所以字之之心自不能已。智者明義理,識時勢。故大國雖見侵陵,而吾所以事之之禮尤不敢廢。湯事見後篇。文王事見詩大雅。大王事見後章。所謂狄人,即獯鬻也。句踐,越王名。事見國語、史記。)

(仁人的心胸,寬宏而憐憫,沒有計較大小強弱的私念。所以小國即使不怎麼恭順, 但大國仁君對其的仁心卻無法拋棄。智者明白義理,審時度勢。所以大國雖然侵犯,但小國智君用來事奉大國的禮節卻不會中斷。湯,商湯,商朝的創建人。葛,葛伯,葛國的國君。葛國是商緊鄰的小國,故城在今河南寧陵北十五里處。昆夷,也寫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國名。獯鬻又稱獫狁,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即狄人;勾踐:春秋時越國國君(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吳:指春秋時吳國國君夫差。)


《孟子》解讀:交鄰國有道乎?

齊宣王問孟子:和鄰國交往有什麼講究嗎?”

孟子回答說:有。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夠以大國的身份侍奉小國,所以商湯侍奉葛國,周文王侍奉昆夷。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夠以小國的身分侍奉大國,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踐侍奉吳王夫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