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妇孺皆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这才是关键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小说一开篇就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罗贯中从七国并于秦,而秦又封楚汉之争,再并入汉,于是引出三国的故事起源。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国鼎立七十多年,再次之前汉朝已经有四百年了,当然算上西汉和东汉,到三国时期再次分开,这似乎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妇孺皆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这才是关键

纵观中国历史,不仅仅是春秋战国、秦朝到汉朝,到后来的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辽金大战、民国军阀大战等地,这一系列的战乱之后,又会“合”起来。

故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注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天下大乱时,百姓都渴望安宁过日子,而只有国家统一才能安居乐业,任何时代的走向,都是由民心决定的,百姓们都想“合”了,天下自然就“分久必合”了。

古代封建制度下,开国皇帝往往比较上进,因为他们直到创业不易,古人有“穷不过三代,富不过百年”的说法,当皇位连续往下传时,开国皇帝后裔不能体会创业之艰辛,往往就会贪图享乐。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妇孺皆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这才是关键

统治者奉行享乐主义后,就会变得昏庸无能,历史山出现过不少昏君,基本都是贪图享乐之徒,比如商纣王、周幽王、秦二世、汉灵帝、隋炀帝、宋徽宗、乾隆皇帝等等。

贪图享乐的结果,比如导致昏庸,中国历史上最昏庸的皇帝,莫过于司马衷了,他是晋武帝司马炎次子,也就是司马懿的重孙,司马懿能跟诸葛亮一较高下,到了重孙这一代,竟然完全沦为傻子。

当朝廷大臣想司马衷回报,说百姓因为饥荒没有米吃,都被饿死完了,司马衷竟然发问一句:“他们没有米吃,为什么不直接吃肉呢?”这完全是个白痴智障啊,相比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更昏庸了吧。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妇孺皆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这才是关键

司马衷在位时,果然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大混战持续了16年,搞得天下生灵涂炭,西晋就在八王之乱中灭亡,后来司马睿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当并未完全统一天下,跟东晋并存的还有十六国。

从东晋十六国开始,一直经过南北朝,一直到唐朝时期,中国才算真正再次完成大统一,整个历史数下来,的确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妇孺皆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这才是关键

其实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后面还有一句,即“合不可久,就必分”,但这是封建制度的缺陷,封建制度权力集中于君王,而且是家天下传承,自然会造成“合不可久,就必分”的后果。

从历史发展的规律可知,想要达到真正的长治久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只有把权力交到人民手中,进行投票选举制度,才能避免“合不可久,就必分”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