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麟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曾因蔣「不抵抗」退居香山

佟麟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曾因蔣“不抵抗”退居香山

在北京市西城區宣武門內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起復興門內大街南,南至宣武門西大街,這條古樸的街道是以盧溝橋事變中殉國的抗日將領佟麟閣的名字命名的,叫佟麟閣路。佟麟閣路上有一尊銅製的被炸壞了的懷錶雕塑,懷錶上的時間永遠定格在了1937年7月28日,這一天,佟麟閣將軍壯烈殉國。

佟麟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曾因蔣“不抵抗”退居香山

佟麟閣,原名佟凌閣,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殉國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投筆從戎,參軍救國

1892年10月29日,佟麟閣出生於農民家庭,幼時就學於舅父胡老先生門下,讀經史,其父母常教育他要發憤讀書,將來為國家振興而努力。1900年7月,保定的東邊,包括高陽縣在內,慘遭八國聯軍之日軍的大肆燒殺擄掠,百姓流離夫所,困苦之情,不堪言狀。當時年僅8歲的佟麟閣親眼目睹了這些惡人的種種罪行。

佟麟閣一直仰慕馮玉祥的愛國精神。1912年,馮玉祥恰巧到河北一帶招募新兵,20歲的佟麟閣便毅然投筆從戎,積極報名參軍。兩年後,他憑藉在軍中的優秀表現,從排長升任連長,帶兵駐防廊坊。

佟麟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曾因蔣“不抵抗”退居香山

馮玉祥

佟麟閣篤信基督教,為人忠誠耿直,做事認真。他所率領的部隊訓練有素。馮玉祥曾對佟麟閣予以高度評價:“他絕對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耐苦、克己,從不說假話、大話、空話,軍中人人都贊他是正人君子。平日裡他愛護部下、尊重長官,喜歡讀書,從未有過不良嗜好。”

“儒將”與“猛將”的生死之交

1914年,佟麟閣任第十六混成旅第一團第三營第二連連長,駐防陝西。趙登禹在該連入伍。佟麟閣見趙登禹武藝出眾、驍勇過人,遂與之結為生死之交。趙登禹則以英武神勇和“除人害”而聞名。初入部隊,身為副兵的趙登禹勤學苦練,軍事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在與馮玉祥的摔跤比試中,趙登禹毫不客氣地把將軍連續三次摔倒在地。馮玉祥大喜過望,命令佟麟閣將趙登禹調到身邊擔任隨從衛兵,予以很多呵護和照料。趙登禹曾跟士兵們說:“當兵就是要保護老百姓,為民除害,讓老百姓能安安生生吃飯。”

佟麟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曾因蔣“不抵抗”退居香山

趙登禹

一位是投筆從戎的儒將,一位是以懲惡彰善聞名的猛將,兩位將軍一文一武,雖性格迥異,但志同道合。都有著一顆救國救民的赤誠之心。

“麟閣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挖我兩眼,割我兩耳”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佟麟閣受陸軍東北邊防軍第三軍軍長宋哲元之邀,擔任了察哈爾省警務處處長兼張家口公安局局長,訓練軍警。兩年後,日本關東軍將魔爪伸向張家口,察哈爾情勢告急。馮玉祥通電全國,呼籲全省、全國聯合起來共同抵禦外侮。佟麟閣立即響應號召,誓言收復失地、保我河山,並加入由馮玉祥領導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當時,他還揮毫寫下了王昌齡的詩作《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來表明抗日決心。

1933年6月,佟麟閣與方振武、吉鴻昌等20多名將領率抗日同盟軍北上抗日,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接連收復康保、沽源、寶昌、多倫等地。此外,佟麟閣還創辦了《國民新報》,發表大量抗日檄文,全力宣傳抗日主張。但蔣介石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抗日同盟軍的軍需得不到保障,最終被迫撤離張家口。佟麟閣壯志未酬,痛心疾首,憤而辭去所有職務,退居香山。

1935年12月,宋哲元出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後,再三邀請佟麟閣出山負責軍事。國民革命軍29軍師長馮治安、趙登禹、張自忠、劉汝明等也聯袂相邀。此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號召下,全國大學生和人民群眾的抗日救亡運動日益高漲。1936年春,佟麟閣回29軍任副軍長兼軍事訓練團團長、大學生軍訓班主任,主持全軍事務。佟麟閣此次出山,更以抗日救國為己任,在對學生訓話時稱:“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閣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執往天安門前,挖我兩眼,割我兩耳。”錚錚誓言,擲地有聲。

“如敵來犯,我決以死赴之,不敢負託”

1937年7月6日,日軍駐豐臺的清水節郎中隊,全副武裝,要求通過宛平縣城到長辛店地區演習。宛平第三十七師駐軍不許,相持達十餘小時。二十九軍當即作了應變準備,嚴陣以待。至晚,敵始退去。

佟麟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曾因蔣“不抵抗”退居香山

1937年春,二十九軍高級將領在北平舉行軍事會議後的合影。後排右起佟麟閣、趙登禹、馮治安、鄭大章。

1937年7月7日夜間,日軍一箇中隊突然向盧溝橋守軍發起攻擊。駐防在此的29軍37師219團奮起抵抗,盧溝橋事變爆發。此時,29軍軍長宋哲元正在山東樂陵為父修墓,軍務交與佟麟閣、馮治安、張自忠等人。由於國民黨中央政府對日軍的態度一直猶豫不定,是和是戰,軍中難以抉擇。佟麟閣力排干擾,主張萬眾一心,痛殲來犯日寇,守土衛國。

在南苑召開的軍事會議上,佟麟閣慷慨陳詞:“中日之戰不可避免。日寇進犯,吾輩首當其衝。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繫於一人者輕,而繫於國家民族者重。國家有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旋即佟麟閣以軍部的名義向全軍官兵發佈命令:凡有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一步。在二十九軍愛國將領的率領下,駐守在盧溝橋的官兵,冒著日軍的炮火頑強戰鬥。

佟麟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曾因蔣“不抵抗”退居香山

當時,《北平時報》曾刊登過一篇文章,寫道:“佟副軍長善治軍。二十九軍紀律嚴明,勇於作戰。而於老百姓則秋毫不犯,佟將軍訓練之力也。當七七後,軍士於烈日下守城,每一隊前,置水一桶,用開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競獻西瓜,堅卻不受。對老百姓恭而有禮,殺敵則勇猛無倫,堪稱模範軍人。”

7月11日,宋哲元到達天津,最初仍擬以地方事件解決,妄重開和議,欲求苟全,避免事態擴大。19日,宋哲元由津返平後,下令撤除城內各路口防禦沙包,並將關閉數日的城門打開。佟麟閣力持不可,說:“軍長苟有不便,請回保定,以安人心。平津責之麟閣。如敵來犯,我決以死赴之,不敢負託。”果不其然,日寇一面假意和談,一面集結大批軍隊於北平近郊,不斷攻擊29軍,併發出最後通牒。最終,在佟麟閣等將領的支持下,宋哲元決心抗日。

27日,宋哲元通電錶示:“日人欺我太甚,不可再忍,拒絕日方一切無理要求,為國家民族生存而戰。下令南苑二十九軍軍部遷入北平。然此時日軍已完成對平津的軍事部署,二十九軍倉促應戰,為時已晚矣。”28日凌晨5點半,日軍先派21架飛機分兩隊轟炸北平四郊,並以機槍掃射。隨後,日軍對北平近郊發起總攻擊,戰事尤以南苑最為激烈。日軍集中優勢兵力3000人,攜40餘門大炮,向南苑猛攻。南苑陣地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生死關頭,佟麟閣並沒有隨軍部移駐北平城,而是與趙登禹一起,率領留守南苑的官兵以及軍事訓練團的學員、大學生軍訓班的學生等一同死守南苑。

面對洶湧而來的日軍,南苑守軍士氣高昂,爭奪由拂曉至過午,雙方傷亡慘重。日軍復以飛機數十架低空輪番轟炸,南苑防禦工事被毀殆盡,通訊設備也被炸燬,造成秩序混亂,形勢萬分危急。為保存實力,防止日軍截斷退路,佟麟閣決定撤守南苑,向北平城轉移。在集結途中,趙登禹不幸被日軍的伏兵擊中胸部,壯烈犧牲。當佟麟閣率部退至大紅門北時,遭日軍包圍。混戰中,佟麟閣被日軍機槍射中右腿,部下勸其稍作休息處理傷口,他拒絕說:“情況緊急,抗敵事大,個人安危事小!”仍率部激戰。此時,敵機又來狂轟濫炸,帶傷指揮作戰的佟麟閣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血灑疆場,壯烈殉國。

佟麟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曾因蔣“不抵抗”退居香山

佟麟閣塑像

“無不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馮治安、張自忠等29軍的高級將領在獲悉佟麟閣犧牲的消息後抱頭痛哭。馮玉祥將軍聞訊後,懷悲寫下《吊佟趙》一詩,悼念佟麟閣和一同犧牲的趙登禹將軍。

1937年7月31日,國民政府發佈褒恤令,表彰佟麟閣在盧溝橋戰鬥中“以捍衛國家保守疆土為職志,迭次衝鋒,奮厲無前,論其忠勇,洵足發揚士氣,表率戎行。不幸身陷重圍,歿於戰陣,追懷壯烈,痛悼良深”,並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

毛澤東同志對佟麟閣的獻身精神給予很高的評價。他在1938年3月12日延安紀念孫總理逝世十三週年及追悼抗敵陣亡將七大會上的演說詞中說佟麟閣等人“無不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抗戰勝利後,1946年4月5日(清明節)在北平八寶山忠烈祠,北平市各界隆重舉行入祀大典,供奉佟、趙兩將軍神位。並將北平西城的南溝沿命名為“佟麟閣路”。通州亦因佟麟閣在該縣指揮過抗日,乃命名一條街為“佟麟閣街”,以為紀念。

佟麟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曾因蔣“不抵抗”退居香山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佟麟閣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