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迎探惜: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红楼梦元迎探惜: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喂,妖妖灵吗?这里有何心秋的110篇红楼文。

这个人一定是欠红楼梦很多钱吧。

日历显示,昨日立春。

可昨日却没有一丝春意,倒是捣鼓着匆匆地下了一场冰雹。

后来有朋友圈的专家学者指出,那不是冰雹,而是霰。

成都人民想看一场雪,就是有这么难,光下霰不下雪,很是流氓。

还有更流氓的:冻成狗的成都从来不提供暖气。

所以,没有人谁比成都人民更期待春天。

除了贾府。

你看它给四个女孩子取的名字: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可是,如果没有强大外力的支持,只靠自身造血功能的代谢,春天过后又是春天的常盛不谢几乎是童话。

仅靠一身浩然正气就能度过漫长严寒?

那是绝不可能的,哪怕你打头的人贵为元妃。

红楼梦元迎探惜: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贾元春在红楼里绝对算得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最让我感慨的偏偏不是她所处的在那个时代的几乎女性最高位,而是她省亲时和自己父亲贾政的一段对话。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 : "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 , 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 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 "

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

贾元春能麻起胆子说,爸爸,女儿在宫中无聊死了,不如在家。

但贾政却不敢说,那你常回家看看。

他只能说,不要想着家里,你一定要以国事为重,对你来说就是要服侍好皇上。

你跟他讲儿女情长,他给你讲信念担当,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不过,这正是贾元春和贾政的悲哀,倒不是谁绝情。

老大被皇帝选中当了贵妃,贾府上下欢欣鼓舞,以为这是中兴之兆,大兴土木、大动干戈,一个元妃省亲几乎耗掉贾府全部内力。

春天,你快来吧。

我们时刻准备着,迎春。

但是,和迎春的人设一样,以为迎来的是满屋金玉,谁知却是一根木头。

红楼梦元迎探惜: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二木头,这是迎春同学的昵称,所谓木头,那就是连外强中干都谈不上了。

贾府必然颓败,有着同样经历的曹公如是想。

贾府不甘,曹公同样也迂回。

这不还有探春吗?

对未来大势、贾府走向探个究竟,要不要追个时髦走共享经济的道路?

只要想明白、看清楚了,春天说不定还会再来。

可是,你光想不做又有何用?

除非你改名叫革春。

红楼梦元迎探惜: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当然,这么根红苗正的名字是不可能出现在红楼里的。

更何况,就算探春有革新的理想,奈何庶出,人轻言微,不挂上一个协理王熙凤的名头,会有谁搭理她?

探一探,也仅仅只能是探一探了,春天终究会过去。

那就好好珍惜最后的美好时光吧,所以,惜春。

红楼梦元迎探惜: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惜春有一个技能很值得玩味:擅长绘画。

而书中赋予她的绘画任务是画下贾府的那些个庭院。

这如何能不让人想到这是贵族们想留下最后美好的唯一方式?

可惜,惜春不是马良,贾府更不是点个睛就能飞奔的骏马。

有意思的是,本来可以靠一支笔留下一些美好的惜春,可能也觉得这样的春天没什么值得珍惜,最终,连她都不要“入画”。

春天会走,冬天会来。

一样,春天也会再来,只是,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一切兴衰论,应作如是观。

曹雪芹说。

红楼梦元迎探惜: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