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空虛需要直面,而不是逃避

內心的空虛需要直面,而不是逃避 | 免費問答

內心的空虛需要直面,而不是逃避 | 免費問答

如果在心裡不接納死亡,那麼死亡的恐懼會伴隨一生。

——曉雅


網友提問:

在家照顧孩子,內心卻是空虛的,整天找事做讓自己忙起來,可事情總有做完的那一天,就又空虛了。

於是靠買東西來提升獲得感、成就感,可東西多了,心裡還是匱乏的,我該怎辦?

曉雅回答

這就是為什麼物質和慾望並不能讓我們持久的快樂。

面對空虛,你現在的策略是用外在的其他東西來塞滿你的時間和空間,讓你沒時間去想。

但是一停下來,就又痛苦了。

你需要面對,而不是逃避。

停下來,面對自己的空虛,用鏡像書寫的方法去寫內心的感受,去發掘自己恐懼和匱乏的原因是什麼?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找到了原因,才有可能有解決的辦法。


網友提問:

我獨生女,家人對我期望高,從小受到的批評指責多,而受到的鼓勵少。所以性格敏感自卑,很在乎別人的評價和認可。

高中時,學習壓力大,父母期待高,對自己學習成績不滿意,人際關係等各種壓力,越想表現好越緊張,肌肉緊繃,震顫。

現在工作了好多了,但在嚴肅的場合,比如會議時還是會緊張,肌肉發緊,震顫。

我該怎麼辦?

曉雅回答

情景模擬可以幫助你。

用鏡像書寫的辦法,逼真地想象自己處在一個嚴肅的場合,儘量找你熟悉的,可以還原場景的場合。

然後在紙上寫下所有的環節,像寫劇本一樣。

多寫幾遍之後,在自己的房間,練習說話。把這個練習,當做健身一樣的習慣,經常練。練多了,你的大腦你的口腔肌肉,都會習慣,以後就不緊張了。


網友提問:

我的孩子說話較遲,口齒也不太清楚,3歲時候在說長句和自己組織語言時為什麼會口吃?如何糾正?

曉雅回答

3歲說話不清楚很正常,別急。

多給孩子點時間,少關注他口吃的時候,多鼓勵他說話好的時候,正向引導。

澳大利亞很多孩子4歲5歲,說話還口齒不清呢。


李小兔 :

有了二寶後,和我媽媽住在一起,時間越長,越不舒服。

一開始是因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有不同意見,現在是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話都不想和她說。

我家先生不愛回家,因為心情不好,和孩子在一起時我也會脾氣很不好。

心裡會用孝順來說服自己忍著。

我覺得我的媽媽越界了,可是她是離異單身,沒有地方去。我該怎麼理順好這樣的關係?

我該如何與離異單身常駐我家的我媽相處?

曉雅回答

忍讓是無法長久的,面對才是解決之道。

把你媽媽越界的地方列個清單,先要讓自己明白到底哪裡不舒服。然後和媽媽直接溝通,告訴她你不舒服的感受,請求她改變越界的行為。

同時也傾聽媽媽,瞭解她的想法。和媽媽建立在家裡建立相處的規則。


然:

我會在自己身體不適的時候特別恐懼,害怕死亡,在親人生病的時候也會恐懼,身體好的狀態下心情就很好。

我覺得自己害怕被拋棄,害怕自己不被愛,這種感覺很痛苦。 我恐懼生病和死亡。我應該怎麼做?

曉雅回答

恐懼來自想象。

既然害怕生病和死亡,就去了解生病和死亡。死亡無可避免,每個人都會死。如果在心裡不接納死亡,那麼死亡的恐懼會伴隨一生。

生病也是常事,如果很害怕生病,就多花時間預防和保養。

推薦你看露易絲·海的《生命的重建》,裡面有你想要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