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记载的潘金莲究竟有多开放?原来一直是被欺骗的

历史中记载的潘金莲究竟有多开放?原来一直是被欺骗的

在金瓶梅中,潘金莲生于一个贫困的裁缝家庭,早年丧父,九岁卖入豪门充当家伎,后又被转卖到土财主张大户家中。《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天性风流婉转,18岁被张大户收用。张大户惧内,这才把金莲白送给武大,而武大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老婆出卖肉体换来的物质利益。做男人到这份上,我只能想到“猥琐”二字。武松的出现点燃了金莲的欲火,又大义凛然地拒绝,恰在这时,英俊多金的西门庆出现了,金莲就出轨了,继而毒杀亲夫。

历史中记载的潘金莲究竟有多开放?原来一直是被欺骗的

金莲把西门庆当作救命稻草,但西门庆其实只是玩玩而已。武大死后,西门庆冷落了金莲一段日子,先是娶孟玉楼,后来嫁女儿,为了躲避武松复仇,西门庆匆匆娶了金莲。可是,西门庆一直都是个风流浪子,怎么会好好珍惜潘金莲呢。西门庆在外面包养妓女,半个月不回家,金莲相思难熬,写下一封情书,却遭到了西门庆的嘲笑。

历史中记载的潘金莲究竟有多开放?原来一直是被欺骗的

金莲在失望中,和琴童勾搭,继而与女婿陈经济行淫,欲海沉沦。为了讨得西门庆的欢心,金莲心甘情愿地接受西门庆的各种变态性行为,而云雨时索金索银。西门庆病逝后,金莲被逐。武松找到王婆,说要娶金莲。金莲在帘内听见武松的声音,又偷偷看他,心想:“这段姻缘,还落在他家手里。”不等王婆叫,自己出来,同意婚事,到底还是爱武松啊。王婆嘲讽道,“还吃旧锅里粥去了。”金莲义无反顾,嫁给无权无势的武松,当夜,被武松手刃剖心……

历史中记载的潘金莲究竟有多开放?原来一直是被欺骗的

据考证:

武大郎和潘金莲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也是真实的夫妻。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确实出身贫寒,父亲在幼年就死了。但其从小聪颖过人,崇文尚武,尤其喜欢诗书,在其中年时考中了进士,于是拜七品官,出任山东县阳谷县县令。和卖烧饼没什么关系,而且还是造福一方父母官。武大郎当官非常清廉,乡民们相拥而敬。

历史中记载的潘金莲究竟有多开放?原来一直是被欺骗的

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大小姐,出生富裕,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而闻于乡里,夫妻二人恩爱,生有四子,白头到老。阳谷清河一带,至今流传潘金莲这位贤妻良母的佳话。据武大郎的后代讲,他们家祖祖辈辈相传说,武松还是潘金莲养大的。潘的身世,有潘家传世家谱为证。后来有人作诗,为武大郎和潘金莲鸣不平,诗曰:清官武大坟犹在,进士娇妻慧且贤。史有其人被诬陷,女中何止一金莲。

历史中记载的潘金莲究竟有多开放?原来一直是被欺骗的

那为什么潘金莲和武大郎的身世被后人如此篡改了呢?

据其后人所言,武大郎少时贫困,曾受一位姓王的同学资助。后来武大郎当官了,那位王同学反而家境败落,便千里迢迢跑到山东要求武大郎还人情。怎么还呢?王同学想要武大郎给他某个官位。武大郎想,你现在家境不好我请你几顿饭不是问题,但给熟人官位做这不是违纪了么?之前说了武大郎为官清廉,是真的清廉,于是果断拒绝了王同学的要求。

历史中记载的潘金莲究竟有多开放?原来一直是被欺骗的

求官不成的王同学对此事怀恨在心:“我小时候请过你吃饭,如今你当上县令了居然不给我个官做?好啊,武大郎,现在发达了了不起了是吧?”。于是王同学为发泄心中怨恨,在回乡的路上还四处编造张贴武大朗与潘金莲二人的各种丑事,想尽设法污蔑损他们。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这种邻里八卦在那个年代越发传的离谱,再经各茶馆添油加醋,很快,有关武大郎的各种谣言便传遍街头巷尾,版本还不止一个。

历史中记载的潘金莲究竟有多开放?原来一直是被欺骗的

谁知,待他回到家中,武大郎早已派人送来了银钱,帮他修房盖屋,置买良田。这时,他才发现武大郎决非知恩不报,而是不搞以权谋私。他发疯似地返回去撕自己贴的纸条,但悔之晚矣,它们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题发挥,因而谬种一传再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