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杨建华——心怀非凡爱,力行平凡事,系万千产妇安危于一身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杨建华——心怀非凡爱,力行平凡事,系万千产妇安危于一身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杨建华——心怀非凡爱,力行平凡事,系万千产妇安危于一身

第二届“云南医师奖”候选人之一|杨建华——心怀非凡爱,力行平凡事,系万千产妇安危于一身

【杨建华】女,彝族,1968年12月出生,云南镇沅人。1992年7月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8月分配至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已26个年头。从参加工作到担任妇产科主任以来,杨建华一步一个脚印,她用高度的责任感,无私奉献的品行在妇产科临床治疗和研究中默默耕耘,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妇产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为民的天职。

云南省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云南省医院协会产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州妇产科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西双版纳州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组长、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教学医院教授、西双版纳州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妇产科主任、西双版纳州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等。2013年被评为西双版纳州“州级临床重点专科”、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巾帼文明岗”、2016年被评为云南省“省级重点专科”。2018年被推荐为西双版纳州“三八红旗手”。做为西双版纳州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成功抢救了数以千计的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高达99% !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及同行的赞誉。

个人事迹

从事妇产科工作26年来,杨建华始终不敢懈怠。她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日渐成为一个技术精湛的妇产科大夫,在妇产科领域有了较高的造诣。1998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5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1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同时担任了云南省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云南省医院协会产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州妇产科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西双版纳州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组长、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教学医院教授、西双版纳州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妇产科主任、西双版纳州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等。

参加工作至今,杨建华曾多次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称号以及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时她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引进新技术。1999年首次在本州引进新式剖宫产以及宫外孕保守治疗,填补了我州妇产科这两项技术的空白,为边疆广大妇女带来了福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作为科室主任她带领团队树旗帜,妇产科在医院内门诊人数、出院人数、手术量以及Ⅲ、Ⅳ级手术等各项业务指标均位于医院前列。科室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集体。

杨建华的偶像是林巧稚——我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一生未婚,却接生了超过5万个新生命。从医25年,杨建华接生了超过6000名婴儿,无数次挽救了危重产妇的性命,挽救了其背后家庭的幸福,距离“万婴”的目标尚有差距,但仁心古今同,一样用自己的双手捧出了奉献的无疆大爱。

在医疗圈里,医院至少有两个地方是不能乱叫人病患的,其一是体检中心接受健康管理服务的市民,他们为提高生活品质而来;其二是产科前来生产的孕妈及其家属,她们为生儿育女的喜事而来。实际上,生产又是风险极高的过程,不可预知的因素非常多,产科也成为医疗纠纷高发的所在。二十四小时电话不关机接受全州医疗单位有关危重产妇的咨询请教、全天候待命随时准备上手术台处理突发状况……顶着这样的压力,杨建华从入行至今一直在产科工作,做着迎接新生命这么一份平凡的工作,支持她不断前行的,是心里非凡的爱。

一、不畏艰辛 历练出真知

杨建华1968年出生在一个彝族家庭,1992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并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工作。工作后的第二年,她主动申请到乡下锻炼,按照她自己的解释,农村缺医少药,需要大量的医学人才,而自己资历尚浅正好可以服务群众历练自己。1993年,杨建华受医院委派到勐海县勐遮镇支援。上个世纪90年代的勐遮镇发展滞后,交通不便,卫生条件更是寒碜。时任州医院院长曹天德将杨建华等人送到勐遮后,发现该院并没有开展手术的条件:没有无菌手术室不说,前面医疗队留下的手术器械也已经锈迹斑斑……

经过一星期的拾掇,杨建华等人收拾消毒了一间简易手术室,手术器械也基本达到了要求。就在这时,当地乡亲们抬来了一位危重产妇,医生们一致认为必须进行手术,否则产妇性命难保,却没有人能够主刀——乡下缺乏熟练的产科大夫,而杨建华资历尚浅,还未经历过大型复杂手术的洗礼。眼看着产妇的生命一点点流逝,临时转运根本不可能,杨建华决定壮着胆子进行手术。

这是一场后来被传为佳话的手术。进行麻醉的是时任院长曹天德,走上领导岗位的他时隔多年在乡下拾起了老本行;担任一助的是当时的外科大夫岩坚;由于没有独自主刀过类似手术,杨建华非常担心自己因为紧张等原因造成疏忽,特意让一名外科医生手捧产科教材进行临场提点,这名外科医生就是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现任院长马志强。

三个小时过去,手术顺利结束,母子暂时平安,但后续情况不明。前来支援的医生们没有住处,在医院的走道里拉起布帘休息,不远处即是刚刚完成手术的产妇,几个人担心病人辗转难眠,几乎每半个小时就有人去查看情况:毕竟一个久疏战阵、一个还是新手……

杨建华后来回忆说,幸而母子平安,要不然自己第一台复杂手术就是哀伤和眼泪,可能会留下不小的阴影。非常时候不计艰辛敢于承担责任,唯心有非凡爱者方能如是。

某一年冬天,杨建华接到了一个产科急诊:景洪市附近山达山一产妇产后出血严重,需要紧急处理。救护车在深夜出发,呼啸着开过城区开始爬山,开过山路土路,路在一片墓地前消失了。一个男人等在尽头,带着杨建华和担架员穿过一人高的茅草,七绕八绕到了约三公里外的一个小房子里。昏暗灯光下,血正在慢慢泱开,家属在生火为产妇保暖,并不断把柴灰扒拉出来,挡住蜿蜒爬行的血流……

屋外是成片的墓地,青色的墓碑立在那里,让人心生惶恐,屋里是死亡边缘挣扎的产妇。杨建华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从小屋到救护车再到医院,如果不考虑担架员的体力也至少需要近三个小时的时间,产妇肯定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了。杨建华决定就地施救,一边给产妇开辟静脉通道进行对症补液,一边给产妇按摩子宫,促使其自行收缩止血……从凌晨三点到早晨七点,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屋子,墓地旁的这位产妇也获得了新生!激动的家属跪在医生面前,俯首痛哭,说不出话来。几个月后,一家人带着孩子给杨建华送来了几个小南瓜。这种金黄色的小南瓜常被叫做金瓜,山里人不会想到金子般的心灵这么诗意的赞美,甚至笨拙得无法说出一句谢谢,但确确实实对医生充满了感激。

二、勇担责任系万千产妇安危于一身

1998年10月,杨建华晋升主治医师,此后一路成长为科室骨干、科室主任,职称也一路从主治变为主任医师,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自2005年起她开始担任本地区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成员,指导全州危急重症与孕产妇的救治工作,多年来指导抢救了多例产后出血、子痫、Hellp综合征、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心衰、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白血病合并妊娠、重度ICP、羊水栓塞、新生儿重度窒息等危重症病人。

现在,西双版纳州的每个产科的办公区域,都在醒目位置贴有一个提示条,上面是杨建华的手机号码。十多年来,杨建华的手机也从未长时间关机过,无论凌晨深夜,无论寒暑,无论节日假日……因为怕漏接了求救的重要电话,她不敢把手机调成震动。担心因此影响丈夫和女儿的休息,一家三口早早实行了分房分床睡觉。因为责任在肩,不得不有所牺牲。

女儿常常埋怨说,妈妈总是把最多的爱给予了陌生人,却忽略家人!有一次周末一家人准备去勐养参加亲戚的婚礼,离景洪城大约二十公里。出发后不久,杨建华就接到了城区某民营专科医院的求救电话:大出血,无法关腹完成手术!杨建华知道事情非常紧急,马上让丈夫调头回程,一路上,女儿一边被甩得东倒西歪一边哭得稀里哗啦——她本来要去做小花童,现在因为这一通电话,泡汤了!

可惜的是,这一次杨建华并没有能够救回这名产妇。她非常自责地说,要是再早点给我打电话、或者我没出城就好了!也许就能多一丝希望。女儿长大后,才慢慢地改变了内心深处妈妈是坏人的印象。她有一次深夜执意陪妈妈去做手术,蜷缩在医生办公室里,写下了这样的话: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因为肩膀上的责任再大她也不害怕!

对于医生来说,责任就意味着牺牲。从医25年,杨建华从来没有休过公休,唯一休过的假是七天婚假。对她来说,最轻松的时间或许是备案后外出学术交流的时候,只有那个时候,她才能不担心手机焦急的铃声。

三、有多少辛劳,也有多少委屈的泪花

产科不好待,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但究竟多不好待,就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够体会了。2016年初,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实行分科,由原来的妇产科细分为产科和妇科,医生面临双向选择。几天征求意见下来,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妇科,产科突然间变得人员匮乏。杨建华找了四个人谈话,谈了一早上,还是没有结果。面对着曾经一个科室的同仁,杨建华哭了。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也有对这么多年来付出的挫败感,她没有想到自己钟爱的引以为豪的职业,其实大家都在想逃离!后来有医生找到杨建华说,我们还是留在产科吧,要不你就没有支撑了……

整个2016年,产科都在繁忙和不断地加床中度过,最忙的那几个月,科里的医生都是连轴转,连每周休一天都排不出。这一切,杨建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非常担心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导致事故发生,她甚至打电话给下级医院的产科,希望他们尽量不要把非危重病人送到州医院来。

当时记者正在科室采访报道产科爆满现象,面对镜头向杨建华提问说,你们累吗?杨建华想也没想就说,我们当然也累,我们也是人,平凡的女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话没说完,忍不住眼泪直流,痛哭失声。她说,自己经常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科室里跟着自己打拼的姐妹们,同样是穿着白大褂,产科的总是重几分!

2016年9月,正值省卫计委大型医院巡查期间,巡查组到产科检查时,发现杨建华一脸憔悴。一问才知道,原来勐腊县的某位公职人员的妻子在这里生产,因为高龄产前情况并不理想,而该公职人员又迷信百度看病,不听医务人员劝说,拒绝配合签字、拒绝缴纳费用。

不得已的情况下,杨建华向转送该产妇过来的勐腊县妇幼保健院了解情况,希望能找到产妇的近亲帮助说服。谁知道该公职人员接到亲属电话后觉得面子挂不住大发雷霆,产房外不时回荡着愤怒的咆哮声和拍门声!手术从凌晨进行到早上,完成手术后,面对母子平安的结果该男人仍不满意,指着杨建华骂其医术差,扬言要投诉到底。就在检查组来之前,还在纠缠不休,而工作了一个通宵的杨建华已经无力分辩。检查组组长听了这事也很难过,他宽慰杨建华说,我知道产科这行不好干,但没想到难到这个份上,你先去休息吧,检查的事就别操心了。听到这里,大家的眼眶都红了。

四、心有非凡爱始终在坚守

被五六个东北大汉围困在办公室里辱骂过,被产妇家属投诉过,杨建华也曾打过退堂鼓,也曾想过离开产科,因为她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一心一意为产妇孩子着想,不求名不求利,只求他们平安,却仍有不理解自己的工作?她也曾面对着丈夫痛哭,发誓明天就辞职,再也不穿这白大褂了,但是第二天她仍早早起床,风风火火地去了科室。她说,每当在街上碰到陌生的人打招呼,感谢她为自己的孩子接生,感谢产科的医护们的精心照顾,她觉得幸福,经历过的苦都不算什么。每次在产房里平平安安把孩子抱出来的时刻,心里都是快乐满足的。

产科常常被某些人认为没多少技术含量,也常常被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能在这里待下去的,需要有强大的内心,而能在这里一直坚持奋战的,需要有非同一般的热爱和信念。心有非凡爱,方能一直力行平凡事。

编后语

2018年“云南医师奖”(第二届“云南医师奖”)是根据《云南省医师协会章程》,经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云南省医师协会主办的全省15万医师的最高荣誉奖项。经16个州市相关医疗单位按标准严格推荐候选人,依据选树办法,由各州市卫计委(局)进行初评并公示后,共推选出29位入围候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