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成功的80後創業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論!

李想,1981年出生於河北石家莊,曾先後創立泡泡網、汽車之家,2013年李想帶領汽車之家在美國成功上市。李想現任車和家創始人及CEO,另外,他還參與創辦了電動汽車品牌蔚來汽車並擔任公司董事。

他是滴滴程維、餓了麼張旭豪之前的創業前輩,曾經歷過四處借錢發工資的焦慮,也曾有被罵“狗屁都不是”的打擊。而作為公認的80後企業家中的代表人物,李想創業的方法和心法,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車和家組織發展部負責人張輝曾對李想作了一次內部的「專訪」,裡面有很多幹貨,老方選了幾條認為重要的,在下面一一略加闡述,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他是最成功的80後創業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論!

1)

“我沒有故意在意和別人一樣還是不一樣,而是更關注到底什麼是事實的真相,什麼才是需要我們去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那你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才是一個企業要去認真思考的,把真金白銀和團隊精力投入的地方。”

對比當前,越是在別人炒作概念、割韭菜的時候,我們就越是不要被市場的浮躁所裹挾,所以,創業必須要有定力。

市場需求、消費者需求,或者說發現存在問題和消費者“痛點”,並能夠提供解決方案,才是一個創業公司存在的價值。

“長期來看一個企業的成長速度決定了一切。”

而且,市場是不是足以維持一個規模性的贏利企業——這個市場需求有多大,決定了你的方向大小和成長節奏。

重複一遍,重點不是為了與眾不同而與眾不同,關鍵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你的核心競爭力。

2)

有嘗試,就會有失敗,遇到挫折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當團隊費了很多心血的SEV項目失敗的時候,李想面臨一個選擇:

“這件事情的過程很痛苦,我們可以選擇換一種好聽的方式跟團隊講,也可以選擇把我們遇到的問題和判斷一五一十來跟團隊講,我們選擇後者。我相信這個團隊每一個人都是足夠成熟的。”

世上沒有百分百正確的選擇,不互相抱怨,也不要彼此指責,「我們永遠都會有犯錯的可能,認識到了,第一時間停止。出現的問題以後避免,學到的經驗延續使用。」

認可現實,不繼續擴大損失,才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團隊都非常好的接受了這個現實,並且繼續集中所有精力去把我們的SUV項目以及滴滴合作項目做好。沒有人因為這件事情產生什麼怠慢,團隊的心理素質讓人欣慰。”

捂蓋子,只會增加誤解、積累矛盾,不是很聰明的作法,但這卻是很多老闆下意識的決定。

作為老闆,最好不要被虛榮心和膨脹的被需要感牽著鼻子走。

他是最成功的80後創業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論!

3)

「我認為一個人有四個階段的成長:第一個階段,有些事情可以做好,有些事情做不好,我們是員工;第二個階段,我們可以把事情做好,也可以幫助別人把事情做好,但是並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聚焦的都是事,這個階段我們是管理者;第三個階段,我們可以把事情做好,也知道為什麼能做好,並把這樣的方法論賦能於團隊,聚焦於人,通過幫助大家的成長,讓團隊把業務做好,這個階段我們是領導;第四個階段,這個人走到哪裡,他身邊所有的人都在變好,這是領袖。」

這是李想創業的系統和方法論。

李想還用喬布斯的例子說明,優秀的創始人不應該是自我為中心、表現自己聰明和優秀的個人英雄,而應該成為一個利他的智慧領袖。

喬布斯被趕出蘋果之前是前者,迴歸蘋果後是後者。

這個方法論有兩個層面。“從企業的角度而言,即怎麼有效制定使命,價值觀和競爭戰略,這是極為重要的;另外一方面在個人成長上,總結我自己過去這一段的轉變,並把這個轉變形成一個簡單有效的系統,然後用這個系統來幫助團隊。”

看似無形的使命,價值觀和競爭戰略其實是企業的原則理念,需要創始人親自去抓細節。除非你只是想做一個賺錢的生意,不然,你就必須想明白、想清楚這些是什麼。

頂尖的企業必然有頂尖的使命,如阿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畢竟,這決定了你的事業格局,也是吸引、容納人才的必備條件。

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4)

「我從一個不斷前進,有時候主動,有時候被動的人,變成了一個徹底主動的人。我認為所有和我有關的一切,都是我的責任;無論是個好結果還是個壞結果,都是我要承擔的責任。無論多麼糟糕的事情,我首先要接受它,為這個事負責,然後再去改變它,通過自己的成長去改變。我覺得這是我創業以來最大的改變。」

2008年汽車之家被小股東“逼宮事件”帶給李想很大的反思和成長,事情就是這樣,只有你先開始承認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推卸自己的責任,你才能讓事情開始變好。

這點也是小公司老闆們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沒有自我反思和成長,那就會有意無意地把問題的責任推給別人,公司也就變成了一個踢皮球的遊樂場,團隊內部一定是充滿對抗和矛盾的。

你連自己的問題都不敢正視,又豈能讓員工心服口服?

當你的格局變大後,你也許會有李想這樣的認知:

我說一個人的個人價值是由三個維度相乘組成的:知識 x 智慧 x 信任。

以這三個維度相乘來看每個人的價值、成就和財富,世界是公平的。如果你只有一個維度,你再努力也是遠遠不夠的。這三個維度都有非常有效的方法論。

道理很簡單,當你的責任範圍擴大後,你的成長空間也就更大了,你也會由此更加受益。

從這點看,有很多老闆還是沒有成年,像個孩子一樣狹隘地二元化,認為只要是不合心意的就是錯的。

一個人成年的三大標誌:1、知道如何去學習成長了;2、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知道自己可以放棄和妥協什麼了,也知道什麼是自己的責任了;3、知道如何與別人協作了,共同成就,共同獲利。

希望大家記住這句話。

他是最成功的80後創業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論!

5)

一個合格的CEO到底應該做到什麼?

李想認為有三個層面:

1、是一個頂尖的戰略專家,能夠帶領團隊打勝仗;

2、是一個頂尖的產品經理,帶領團隊做出最頂級的產品和服務;

3、是一個頂尖的團隊領袖,把企業變成舞臺,成就團隊裡每一個人內心中在事業上的追求。

以後的市場爭奪,一定是持久戰,是一個組織成長性之間的競爭。

現在還有孤膽英雄式的老闆、單打獨鬥的企業嗎?

只有組織對了,你的商業模式才會對。比如王健林做電商一再失利,就是因為他的組織模型裡,人的作用無濟於事。

“不是因為這些人不夠聰明、資源不夠,而是組織和這種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是不匹配的。最大驅動力是科技,但是科技背後的驅動力是人。這些人都沒了,這個企業一分錢不值。科技時代的人,是整個生產資料的全部。”

當然組織的成長髮展不是你想出來、貼在牆上就行了的,這也必須有一個落地、融合的過程。

“我覺得也不是我們說了,我們講了,我們幫了,員工就能夠真正體會到這些東西,而是當他很痛苦的時候,遇到大的問題的時候,我們用整個組織系統幫助他去解決問題,不是替代他去解決問題,而是幫助他,讓他自己有能力去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後,他會變成一個受益者,能夠堅持下去,也讓周圍的人受益。”

6)

「我討厭個人英雄主義,我們從來不需要救世主,我也不是救世主,只有我自己一個人,我狗屁也不是,我必須和大家協作。」

很多老闆常常覺得,只要捨得花大價錢招幾個牛逼閃閃的高手過來,就可以萬事大吉,一切OK了。

如果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那麼創業也太過容易了一點。

還要什麼創新、奮鬥,大家只要拼錢多少就是了:誰的錢多誰買來的人才更高級,誰的公司就越好。

但阿里、騰訊、蘋果、谷歌......他們都不是靠一兩個牛逼的人做起來的,而是靠一幫人以很牛逼的快速成長而建立起來的。

對於人才,李想在面試的時候會問兩個問題:

1.在你的工作、職業生涯中,你想要的是什麼?你的內心想要的是什麼?

2.基於你想要的,未來你想實現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明白了他的所需所求,公司只要給他提供合適的位置就好了,很多人之所以看似問題重重,不過是因為他被擺在一個不該擺的位置上、被錯配了。

他是最成功的80後創業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論!

7)

「結果沒問題,你可能只是不喜歡他,但不代表你不用他。也可能就是比你強的人,你可能就是不喜歡。所以不要讓自己的喜好和情緒,來影響你對每個人的本質和結果的判斷。」

早在做汽車之家的時候,李想曾和同事一起討論企業文化,當時有個同事在黑板上寫了這樣一條:

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工作。

結果是被否決了,因為李想認為,為了贏,可以和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工作,不喜歡的人不會成為我們的核心,但是仍然會和他一起工作。

“你只是願意聽好聽的話,那就完蛋了,企業內會變的小人得勢,強人離開。”,公司裡只有一個聲音,所有人都對老闆說“yes”的時候,這個公司是非常危險的。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李想經常提到「創造101」,他表示:

我覺得「創造101」幾乎是一個對於95後激勵和管理的標杆。那些95後你如果再用70後、80後的方式去管理,他們是一幫比70後、80後糟得多的人。但是如果用屬於95後的激勵方式去管理,對於最頂尖的這些人用「王位」來激勵,對於普通的人是團隊的勝出來激勵,沒有一個95後希望自己拖別人的後腿。這樣的模式下簡直太可怕了,真心的覺得70後、80後競爭不過他們。如果明白我們競爭不過他們,不如擁抱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去管理和激勵90後、95後、00後的年輕人。這麼一幫沒有音樂基礎的人,能夠通過幾天的協作寫出非常好的曲子;一幫連舞都不會跳的人,能通過一兩週的協作,跳的像Beyonce一樣,太可怕了!

90後絕對會成為職場的主力和社會的中堅力量,我們要正視這一點,如今很多公司就已經跟不上時代的形勢了。

8)

企業不管做到多大,保持一個實事求是是原則底限,「有時做著做著就迷失了,但是回過頭來還要實事求是,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什麼不能承認的,我們是人就會錯,實事求是的去解決問題。

老闆的心智模式決定了企業的高度。

除了實事求是,李想表示還有一個核心就是,你得實際付出,你得真正的去付出,你得去做,你不能在那等著。

另外,李想說團隊的信任很重要。

“一些管理者老是覺得團隊沒有判斷能力,執行力很差。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瞎做判斷,所以才導致執行力差。為什麼不讓下屬做判斷?他們會說下屬做不出更好的判斷,我說這是胡扯。只是因為他們把所有的資源,所有的信息壟斷了,是通過壟斷來實現的,而不是靠有效的管理。所以,我說只要能夠把信息透明,把做好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權力、資源和責任完全下放,我相信所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和專業的工程師,能夠做出更好的判斷。”

“我發現很多人很信任外邊的人,不信任自己的同事,這是很多企業特別荒謬的事情。我絕對不會,如果在外人和同事之間,我百分之百選擇信任我自己的同事,不會去信任外面的人。我會去信任合作伙伴,我會去信任同事,我會去信任朋友,我會去信任親人,但其他人呢?沒有意義。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常人難免會有因為熟悉而導致的輕視,但企業家不能如此。

最後,結果相當於一個燈塔,如果沒有目標,中間的效率和速度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你的實力和你的結果必須是匹配的,否則你走不過去。

------

他是最成功的80後創業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論!

有時候,道理真的不是看年齡大小的,你看李想、王興、程維等年輕人,他們思考的深度、對人性的理解和創業的經歷,都是很多同齡創業者和中年企業家都所不及的。

因為相信而看見,因為想到而做到。

真的是這樣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