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列土分茅

對於周氏族集團的貴族們來說,雖然上天保佑他們,出了文王、武王、周公、召公、姜尚這樣優秀而傑出的領導人才,他們得以從西方的老家出發,辛辛苦苦的打仗,征服中原以及更為廣泛的地域,即便這樣,還是出了管叔、蔡叔聯合武庚造反這樣的麻煩事,因此打敗對手的軍隊,並不代表能夠順利的統治這片廣域的土地,何況這片土地之廣域,遠遠超過了周貴族們以往治理的經驗,那麼怎麼樣能管好呢?周王室改進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古代皇帝或國王分封諸侯的制度。被封的諸侯有自己的領地,自己治理這些領地,而在諸侯領地內,皇帝或國王並沒有直接的權力。分封制實際上就是古代部落聯盟的延續,最早這些部落首領推舉一個共同的首領,作為共主,就是大家共同的主人,一開始,這些共主的地位只是象徵意義上的,諸侯們可以選舉他,也可以推翻他,其他強大部落的首領也可以挑戰他,傳說中五帝的禪讓制度,我認為很有可能就是共主暴力更迭的一種美化。不過即便是名義上的大首領,共主一定也有超出眾人的地位、名譽和權力,哪怕只超出一點點,當然捨不得輕易讓出位置,為了避免其他諸侯的挑戰,歷代共主們一定努力增強自己實際的權力和力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王,到了商周交替的時候,商王和周王已經不是象徵意義上的共主了,他們擁有遠遠超出一般諸侯的實力,對於不聽話的諸侯,也有生殺予奪和討伐的權力。在歷代諸王加強自己權力的同時,諸侯的來源和產生也發生了變化,最早的諸侯就是各地的部落首領,在戰爭和結盟過程中,有一些部落首領的家族消亡了或者被滅亡了,他們的領土和臣民由征服者來統治,而征服者往往會把這些領地分封給自己的親屬或者有功的大臣,用以團結自己的跟隨者們。到了周王室建立的時候,自上而下的分封成了諸侯的主要來源。

封建社會——列土分茅

周朝最早的分封從武王滅商以後就開始了,叛亂的管叔、蔡叔、武庚就是被分封的諸侯。周公平息了叛亂以後,發現了叛亂的原因,殷商故地的殷貴族勢力太過強大,畢竟這是他們經營了幾百年的地方,雖然消滅了貴族中的一些高級別首領,但是還有太多的大中小貴族們佔據著廣大的土地,擁有眾多奴隸,在當地的社會生活中充當主要的角色。周王室是打著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的旗號來發動戰爭的,要顯示自己的仁慈,顯而易見不可能用戰爭消滅全部殷商貴族,與殷商貴族類似的,還有其他的方國貴族,特別是強大方國的貴族,比如前面提到過的崇國,對於周王室來說,他們也是潛在的不安定的因素,同時這些貴族擁有大量財富,又有著豐富的組織農耕等經濟活動和治理地方政事的經驗,控制好他們,與他們合作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保證。三監之亂平叛以後,為了削弱和瓦解殷商統治核心地區貴族以及一些其他強大方國貴族的力量,周公把殷商的一些大貴族遷到新建的國都洛邑來,還發布了兩篇公告,叫《多士》和《多方》,士就是殷商貴族,方就是方國的貴族,公告的內容大抵就是對這些貴族威逼利誘,一方面保證他們在洛邑還可以分到領地,維持他們的富裕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告誡他們要效忠周王室,不要作亂,否則不客氣。但是光把部分貴族遷到洛邑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為那麼多人,不可能全部遷到洛邑一個城市,周公採取的方法就是把貴族們分封給新的諸侯,為什麼我前面說周朝改進了分封制,所謂改進,就是不僅分封領地,還把一些貴族的族人一併分封給新的諸侯,由他們帶到封國去,既分地也分人。

封建社會——列土分茅

西周初年分封諸侯,武王就開始實施了,但是真正制度化和規模化,是在周公東征以後,一直延續到周成王、周康王。而分封的對象,是周王室成員、功臣、殷商王室、古代其他帝王的後人以及舊有的方國,周王室成員主要是武王、成王的兄弟和子侄,比如周公、召公、唐叔虞,功臣如姜尚封在齊國,武庚被滅以後,周公把紂王的哥哥、主動投降的微子啟封在了宋國,古代一些賢明的帝王后人也得到了封國,比如有個成語叫杞人憂天,這個杞國就是夏王族的後人,還有一些強大的方國,周王室也分封他們為諸侯,比如南方的羋姓熊氏統治的地區,周成王就封為楚國。周成王封唐叔虞的故事分封除了打散殷商和方國們舊貴族的勢力以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增強對於新佔有的領土的統治和開發,周王室起源於西方,因此分封的主要方向是東、北、南三個方向,特別是東夷所在東方和遊牧民族所在的北方,於是周王室把最為親近、能力最強的王族功臣都分在了東部和北部,讓他們承擔帝國的重要防禦和統治職責,正北面是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晉國和武王的弟弟康叔的衛國,他們負責抵禦犬戎,再往東是召公的封地燕國,用於對付東北方的鬼方,而原東夷所在地,則是戰功最為顯赫的姜尚和周公(周公並未去魯國赴任,由其長子伯禽開國)的封國,即齊國和魯國,這幾個諸侯國是早期諸侯中最為重要的,要替紂王保家衛國,相反,一些其他異性貴族們,比如宋國、杞國反而分封在中原,與周王室的其他近親封國夾雜在一起,便於周王室的監督與控制。周朝到底分封了多少諸侯呢,根據各種史籍記載,先後有130多個諸侯國,有大有小,後世的史籍還把諸侯國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實際上目前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分封之初就有這樣的五個等級劃分,但是根據血緣關係親近程度和賢明能力的差異,各個諸侯國有大小遠近之分是肯定的。

封建社會——列土分茅

周王室把土地和貴族以及財富分給了諸侯,諸侯當然不是光享受待遇的,除了替紂王治理國土以外,他們還負有直接的責任,他們要定期拜見周王,向周王貢獻財物,在周王需要的時候,派遣軍隊供周王指揮征戰,周王也會直接向諸侯國派遣卿相這樣的高級官員,協助諸侯治理諸侯國,也是加強對諸侯的控制。但是總體來說,諸侯在其國內,是有相當大的權力的。諸侯們擁有自己的軍隊,可以徵收諸侯國的稅收,內政基本上由諸侯自己治理,諸侯國就成為了國中之國。在諸侯國內,諸侯也會根據宗法制度,把領土進一步分給自己的子嗣,他們成為更低一級的領主卿大夫,依次類推,還有更下層的士,這就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這就是周王朝完整的統治階層。

封建社會——列土分茅

封建社會——列土分茅

既然是國中之國,諸侯們在經過數代乃至數十代以後,有的諸侯力量發展壯大了,與周王的關係也生遠了,就不那麼聽周王的話了,甚至藐視周王室的權威,實際上,周朝的分封制也是導致周王室走向終結的原因之一。那麼有一個問題,既然這樣,周王朝一開始為什麼要實施分封制,而不直接派官員統治地方?原因也很簡單,沒這個本事,西周初年的時候,社會經濟還不發達,地廣人稀,要派遣大量的官員到地方,周王室沒有這個財力來培訓和供養這些官員,同時交通也不發達,那麼大的地方,如果地方發生一個重要事情要向周王請示,一來一去幾個月過去了,根本就來不及處理,只有由充分授權的諸侯就地管理,因此,雖然分封制導致了周王朝最終的覆滅,但是周王朝至少名義上存續了800多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長久的王朝。實際上,在歐洲歷史上,也有類似於中國的分封制這樣的采邑制。分封制,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到中央集權制之間的過渡制度,對於西周初年來說,這是最好的制度,也是最先進的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