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向康熙告御狀 說僕人向他敲詐勒索 康熙聽完卻將尚書抓進監獄

尚書向康熙告御狀 說僕人向他敲詐勒索 康熙聽完卻將尚書抓進監獄

告御狀,又被稱為“叩閽”,“凡吏民冤抑詣闕自訴者,曰叩閽”,比較常見的有敲登聞鼓和邀車駕(攔皇帝的車駕喊冤)兩種。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告御狀的往往都是受冤屈的百姓,因為投訴無門,不得已才去找皇帝申冤,事實上告御狀並不是百姓的“專利”,官員向皇帝告御狀者也不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是清朝康熙年間滿族戶部尚書希福納向康熙皇帝告御狀,反而被查處下獄的故事。

康熙五十三年,正在御座上批閱奏章的康熙皇帝突然接到了滿族戶部尚書希福納的狀紙,只見這位臣子老淚縱橫,控訴著自己的僕人長命兒夥同左都御史的兒子常有以及8名太監、數名其他權貴的僕人闖到他家中搶劫財物、敲詐勒索的惡行,希望康熙能夠替他主持公道,趕走並處罰這些在他家裡橫行的惡人。

清朝的皇帝中,康熙是屬於對臣下比較仁慈的那種,一聽說自己重用的大臣在天子腳下竟然被家人所欺侮,當即表態,一定會替希福納討回公道。將這位老臣打發走以後,康熙靜下心一想,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尚書向康熙告御狀 說僕人向他敲詐勒索 康熙聽完卻將尚書抓進監獄

首先,希福納身為戶部尚書,朝廷二品大員,怎麼能會被人如此欺壓而不敢趕走這些無賴、報官法辦,這其中一定有什麼問題。其次為什麼他的僕人敢夥同外人敲詐勒索希福納,想必是有什麼把柄來要挾希福納。

此時康熙皇帝又回憶起一件事情,那就是當年希福納貪腐一事。話說康熙四十九年,康熙曾命令審計戶部這幾年的收入支出,發現戶部官員有貪汙受賄的行為,其中又以當時戶部尚書希福納數量最多,累計達到20餘萬兩。康熙皇帝大怒,一氣之下罷免了希福納的官職,不過康熙對貪汙官員懲罰向來不重,加上希福納辦事得力,不久又復了職。

想到這裡,康熙對希福納告御狀一事大概有了猜測,於是他便派親近大臣去徹查此事。經過一番查探,事情的真相逐漸水落石出,原來希福納的僕人長命兒發現自家主人當官貪婪好財,經常貪墨收受賄賂,於是便起了向主人訛詐的念頭。長命兒苦於自己身價低微,怕被主人滅口,於是又找了左都御史的兒子常有和一些太監、權貴的僕人結成同夥進行訛詐。

尚書向康熙告御狀 說僕人向他敲詐勒索 康熙聽完卻將尚書抓進監獄

可沒料到,剛訛詐一千多兩銀子,希福納就想到了告御狀這個點子,他原以為他只要表現得可憐一些,以康熙皇帝寵愛臣子的性格,便會查也不查將長命兒這些無賴流氓處置了。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康熙也是個聰明人,一下就發現了事情的不合理之處,並派人暗中調查,希福納的陰謀也就此敗露。

此外,就在希福納找康熙告御狀的第二天,希福納的另一個僕人虎兒也來到官府揭發希福納侵吞庫銀一案,經查實,希福納侵吞庫銀九萬七千兩。最終兩罪並罰,希福納被判斬監候,秋後處決,貪墨銀兩充公,長命兒以及其他流氓無賴也一併處死。

其實以希福納的地位和權力,擺平長命兒等人的敲詐勒索有很多種方式,可他偏偏選擇了告御狀這一條路,而康熙皇帝又是個聰明的皇帝,一舉識破了他的陰謀,以致功虧一簣,身敗名裂。

尚書向康熙告御狀 說僕人向他敲詐勒索 康熙聽完卻將尚書抓進監獄

不過幸運的是,康熙為了彰現他的仁慈和盛世,對官員的貪汙一直採取寬恕、甚至是放縱的態度,如希福納,這已經是第二次貪汙被查,涉及金額之大,放在他爹順治、他兒子雍正手裡估計都難逃一死,但康熙皇帝還是放了史福納一條生路,“著從寬免死”。正是這種“仁慈”,也造成了康熙晚年國庫空虛、官員大面積貪腐,以至於雍正登基後不得不大力肅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