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做數學題時,自己想不出來,而翻到後面看答案解析時卻全都能看懂?

眷戀清晨


我對不起我數學老師,高考之前的複習太過膨脹了,結果考出個什麼玩意


在複習的時候,就是感覺自己什麼題目都會做,然後模擬考的時候,總是差強人意,對答案的時候,又會發現解析裡面少有自己看不懂的,於是自己安慰自己,其實這些題目都自己都是會做的,只是太粗心了,下次注意就好。到了下次考試的時候,又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又會同樣的自我催眠。現在想想恨不得錘自己一頓。


看懂了,只能代表自己已經理解了這個知識,但是不代表你會去主動使用他們,就像幾何題目裡面的輔助線一樣,劃了那條線人人都會做,沒有了那條線,就只能乾瞪眼了。劃一條線每一位學子都會劃,但是知道劃在哪裡才是關鍵所在。同樣的會用,不代表一定就能做的對,沒有人可以永遠的不出現失誤,我們所能做到的是儘可能的減少失誤的幾率。因為學生往往在同一個問題上跌倒無數次的思維慣性的存在,錯題本也就應運而生了,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糾正會做卻總是失誤的學生。將他們從會做引導向做對。


我曾一度以為題海戰術沒有作用,因為我認為自己會,實際上我只是看的懂罷了。題海戰術存在的意義在於他可以經過成百上千的磨練讓類型題的解法變成學生的第一反應。成為腦海中的記憶。這樣走過來得學生不會做得也變得會做了。


簡族


首先說明,看懂不等於搞懂

我有一個高三學生叫陳卓,曾經跟我聊天說,數學題筆記整理好了,每次都能看懂,但是一到考試就不會了。

我才驚訝,難怪這小子成績怎麼就提高不起來,原來都是看的。

於是,我給他出了一道他錯過的題,結果,不出所料,寫了十分鐘還是沒寫出來。

“每天搞10道試卷上的錯題,搞懂!這個搞懂不能是看,而是要能夠獨立去做,你得真的去做,做不出來再回去看講解。並且你要保證,一個月之後,這道題還能做出來!”

所以一定要弄清楚看懂和搞懂的區別。

你能看懂數學題,但是自己卻不能做出來,因為你自己本身不具有解題的思路。

看數學題的時候尤其要注重答題的思路,光憑藉記憶不是行的,必須要動手整理。

每個問題也許一開始沒有思路,但當問題整理出思路之後,漸漸就可以培養出自己的思路。

這個方法要堅持下去,不能怠慢。過一個月之後,再抽查錯題來做,如果這個時候,你還能把錯題做對,才說明你真正學到了。


高考數學呆哥



如果學生這樣來問我,我會告訴他孩子你沒有學會!你離學會數學還有很遠的一段路!

你得這種情況只能說明你上課聽了,但是還不屬於聽懂的狀態,介於似懂非懂之間,看答案一看就會,聽老師講一聽就懂,可是隻要自己一動手寫題,就徹底暈頭轉向!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想你心中一定會有很多的為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

你缺少獨立思考,你缺少歸納總結,你缺少內化吸收!

其實,數學的學習首先需要具備積極的心態,不能說我只是把課上的完成了就沒事了,這樣的心態註定數學學不會,聽完一節課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你要思考老師為什麼會這樣或者那樣講解,由哪些地方需要什麼條件,這節課的核心內容是什麼,我如果遇到同類型題該如何去下手等等。

其次,數學學習需要思考!思考!思考!

對於數學來說,思考太重要了,只有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去問為什麼,才能將所學知識消化吸收,才能拓展提高,才能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否則學到的只是皮毛!如何思考?搞清楚幾個事情就好了,這道問題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需要藉助哪些工具!能把這三個問題解決好,思考也就有了出路。

最後,如果實在不會思考那就勤奮的刷題吧!

刷題不是萬能的,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同學來說,不刷題是萬萬不能的,因為當你刷著刷著感覺就出來了,也就達到從量變到質變。

總之,數學學習無捷徑,如果非要找一條捷徑的話,那便是學會思考,努力做題!


數學老陳


第一,你的知識只有“點”而沒有“面”。

目前症狀為: 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到題目中去。是的,你也裝到腦海裡很多東東,但那是機械的零件,不足以讓你拼接成一輛輕捷的跑車。你更建立不起來屬於自己的思維通路。因為你不具備把它們形成體系形成系統的能力。這些知識是以散狀的點而散亂的存在,無法與題目要求的“面”相對接: 題目要求的是知識點的再組合再碰撞,而你沒有這種點的組,與碰撞能力。

第二,沒有形成出題人思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只瞭解你自己,卻不瞭解出題人是怎麼想的,他給你是如何設局的,他想考你什麼知識點,他想讓你進入哪種思維套路,他想讓你如何完美組織答案。從對方去考慮,研究出題人,與出題人思維形成對接,你才有可能看到題目速速解套,因為你己經可以建立起來思維敏感點。同時,數學高手也會自己出題,因為他己經融會貫通,他本身已經是出題人了。



第三,沒有形成知識網絡

這是很關鍵是一環,知識網絡是指把不同知識點鏈接起來,形成密不透風的網,我們平常所常的題目,都是在考幾個知識點的組合,所以,你只有具備知識點的組合能力,能拆解能組裝,才能快速應對各類題目。那麼,這個融各種數學思維與數學知識點的有機鏈接(它是活絡的,有內在神經的,隨時可以通靈舞動的)知識網絡,就是應對具體題目的最可靠的工具。因為它觸一發可以動全身。



第四,沒有把所學知識內化為思維套路與答套路。

是的,說到底還是需要形成自己的思維套路,完成每類題目的答題套路,這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頂層建築!你需要不斷的聯繫,提取與總結。你當下所有的毛病就是,你只是看一道會一道,看一點會一點,而從來不會這一類題目的思維導圖與答題套路。如果你具備了後者,看到一個題目,你一準立馬兒就知道從哪裡切入思路,到哪裡結束步驟。因為那是你自己建成的思維高速路,你再熟悉不過!



第五,光是刷題還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僅僅題海戰術式的刷題,是傻子一樣的做法。刷題需要嗎?當然!問題是除了這個機械的動作,還需要什麼?上邊己經給你了夠多的答案,如果你善於思考與發現,我講的己經足夠。如果你不善於思考發現,我講的再多,也是空的。


高考元學力嶽峰


這個問題非常好。相信這是很多人曾經遇到過的問題。結合個人體會,覺得有以下因素,導致知識掌握不夠靈活。不是不會,而是不夠"靈活",知道,卻聯想不起來。解數學題的要素:

一是已知條件。我們解一般的數學題,比較注重公式、定律的運用,如果複雜一點的題目,就要注意條件。條件有兩種,一種是讀題給出的,另一種是題目隱含的。後一種很容易被忽視。建議在解題時,先把條件列一下,再看一下這些條件能推導出哪些結論、哪些等式關係等。

二是規律運用。推算中定律必不可缺,在熟知定律的前提下,還要學會變通。變換下條件,或正反推導,以靈活運用。所謂題海戰術,便是如此。知道定律只是知道了表面,還要熟悉定律的推導過程,這才是知其所以然。如果能深刻理解,靈活起來,就無需題海。

三是克服思維定式。當一個問題實在解不開時,要總結一下癥結出在哪個要素上。很有可能這個要素受到傳統思維的干擾。認為這個就應該是這個。這時就需要拓展思維,從最基本的概念來思考。

最後,解題方法或思路也很重要,不同思路效率可能有明顯差異。關鍵是把問題當中的要素、要素之間的關係、與要素相關的條件和規律都找出來,然後細緻耐心地思考。


無限輪迴


這並不矛盾

就像你能看懂魯迅的文章,難道你能寫出跟他一樣的文章出來嗎?並不能.數學題也是如此,並不是你看懂了,你聽懂了你就能做出來的.數學並沒有這麼簡單易學.還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情況...

看懂的聽懂的並不是你自己的思路

在解題時,我們需要不只要動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而且要具體分析題目的特徵,選擇恰當的方法.知識點掌握不好或者分析不到位都會導致解答不出來.能看懂聽懂的說明知識點掌握還可以,但是缺乏分析選擇恰當的方法就會導致無法解答.例如初中全等三角形證明題,可能用到的是SAS,AAS或者HL,同時也有可能是要作輔助線,輔助線呢又有好幾個方向可以選擇;若是這樣的題目,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本沒用,要分析和試錯,分析好使用哪條進行判定,作輔助線不斷試錯,才能知道哪個方法是適用的.

而看懂和聽懂,同學們只是聽正確的解答方法和過程,其中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而不用其他的,為什麼其他的不行,這些都需要學生們思考與回答.故要提升解題能力,就要提升分析能力.


學霸數學


首先,缺少對知識點系統的總結和發散思維,對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沒有深入思考,眼高手低,看題似會非會,總結一句話,知識掌握的還不夠牢靠!我也一直跟學生們強調,你們看到的境界和達到的境界是不同的,可總有人以為聽懂了就是自己的了。

其次,數學聽懂和會做題是兩碼事,聽懂了說明對這個知識瞭解了,只是瞭解而已。就和吃飯一樣,知識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得歸納和總結,最好還要有提升,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第三:書山題海,我不反對刷題,這是量變到質變必須經歷的。但是量變有了,沒有自己的歸納和整理,就不會發生質變,做再多的題也沒有用,只是重複自己會的知識點,不會的還是不會。通過思考將知識內化,這是數學學習高級層次,通過題海戰術形成條件反射,有效果效率低,不得已為之。

最後,看答案解析和聽老師講題是差不多的道理,所以數學最重要的還是刷題,分析出題的套路,然後去解決問題!只有刷題,刷出題感出來,看到同類型題目,自然就知道解題過程。就像英語學習,多讀句型,培養自己語感,就會脫口而出。但是一切都需要辛苦的過程!


遊戲大咖王


曾幾何時我和你有過同樣的困惑,(自覺前面的所謂的中學老師各種答非所問才路見不平幫你一下。)尤其在面對數一的時候,看答案能看懂,自己做卻很困難。後來硬著頭皮做,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從一般走向特殊失敗後,只有通過儘量多的特殊到一般的轉變後才能達到一般到特殊的過程。

首先你學習數學書上的公式,那是一般性的,是數學家或者科學家,從千百經驗中總結歸納高度抽象出來的公式。

接著考試大綱包含著這公式,命題人出題不能出大綱,他們就會在明確要考察的知識點的同時,在此目的性很強的情況下出出題目來,這就像一個迷宮你正著走很費勁,倒過來走卻簡單的多。而你就是正著走下去的人。這就是命題人將課本一般的知識點公式特殊化的過程。

這樣一來你面前的題目就是經過命題人加工渲染厚的產品,有其花裡胡哨的迷惑性,掩蓋了它的本質屬性(對相應知識點的考察)。這樣只學到了最初一般性公式的你,怎麼會具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呢?這時候你會發現萬變不離其宗(知識點),同一個知識點做上很多題便練出來一雙火眼金睛,那感覺就是一眼就看出了出題人想要考察的知識點,這時一本包總結性的輔導資料就會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這就有了從特殊回到一般的目的,也就是看到題就會寫的目的。這也就是應試體系下,理工科哪怕文科需要多做題的原因所在。

我敢告訴你之前所謂的中學老師除了告訴你原因是你沒學好外,他們只會答非所問,答不到點子上,都是些是是非非的答案。他們上課也離不開我之前所說的高度總結過的輔導資料,照本宣科,有本事叫他自己編一本,找個出版社出版了自己上課用啊,沒幾天就被人舉報抄襲。那些資料的題都是一個團隊的貢獻,不是哪一個人的成就。而且你題目做多了,知識點詳細瞭解了,也不能說明你學術水平就高了,只能說你入門了。做前沿學術的你能想象下,那時候你的出題人只剩大自然了,你要做的就是用有限的人類已知的知識點做到管中窺豹而已,重新認識自然,在你的領域達到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哪怕一生只解出一個方程組,那你也是未來科學奠基石的一部分了。反而那時候你再看看說你沒學好的中學老師,你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沒學的多好,你給他們大學的數學分析他們還是和你一樣看了答案才會做,只是活久見看你小不懂隨便“指導”“指導”你一下罷了。


Cobb7


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上課也能聽懂,就是做題的時候老是想不起來怎麼用,其實原因就在於不會轉換知識點,也就是不牢固,不會變通。比如第一章函數,奇函數和偶函數,給你一道關於奇函數的題,你應該首先想到奇函數的知識點:1、如果奇函數在原點有意義,那麼f(0)=0;2、奇函數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3、奇函數的單調性在兩個單調區間內相同;想到這些知識點還不夠,還要學會運用,比如一道題是很長一段,看起來無從下手,但是隻要移動一個數字,立馬就變成了可以運用知識點的題目,如果不會運用,那麼這道題看起來就會讓你頭疼,這就是雖然知識都懂,卻做不來題的原因,但是看答案,一看就恍然大悟了。

怎麼才能記得牢固學會運用知識點呢?就是專題訓練!把所有同類型的題目蒐集到一起,相信高中的題目應該不少吧,各種試卷,還有自己買的輔導書,你要學會蒐集同類題目,比如都是立體幾何給出了中點求兩個平面平行的,全部蒐集到一起,抄答案,同類的題目答案看多了你就知道怎麼寫的了。這樣你遇見的題目多,那麼你轉換的能力就越強。無論題目怎麼變化,你都會把他轉換成你學過的記住的知識。


我運用這個專題學習法,從我們班倒數第11名,變成了全校第一,親身實踐,特別有效,你可以試一下。記得多抄同類型的答案,但是不是盲目的抄,要學會總結,人家為什麼能想出來轉換,我為什麼不會呢?找到了就可以了。祝你成功!


古道陌香


自己想不出來,但是答案能看懂,說明你正處在新手起步階段。

這就好比打遊戲,比如你剛開始打王者榮耀,所有的基本操作,你看下說明然後玩個兩三盤,就應該上手了!但是你和高手對戰的時候,你發現你總會敗得很慘,那為什麼同樣的基本操作,你還會敗?



原因很簡單,雖然操作同樣都會,但是在放招的操作別人比你靈活,組合強,路線和策略也比你精明,這個強來自哪裡?顯然高手經過很多實戰後,逐漸熟練和總結出相應的策略!

只要你打過遊戲,我相信這個道理你比我還懂!做數學題也是一樣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你開車考駕照,比如倒樁,教練會教你,上車後,先繫上安全帶,拉手剎,踩離合,握方向盤,然後慢慢松離合,在車開到特定位置,怎麼擺動方向盤,離合要鬆快還是松慢,這樣車身擺好特定角度就能入樁!

在剛開始的時候,是不是教練講的每個步驟,你都會,就是操作起來很生硬,還會操作錯誤?但經過長時間的練習,這些操作突然就很容易了?這就對了,因為這是人的學習過程,知道不代表能做到,還必須不斷練習,才能掌握!


做數學題和開車也是一樣,懂答案不代表你馬上就能像答案那樣解題,必須經過反覆練習,讓大腦熟悉解題思路,久而久之,你就自己能做出來了!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不斷反覆練習,總結解題方法,這樣就能踏上高手之路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