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升職加薪,員工更需要工作中的尊重!

依據二八定律,員工自己喜歡的的工作只佔全部的20%,如果能給員工時間讓他們做好這部分他們喜歡的工作,相信他們的工作會更有效率,更有成績。

尊重員工就是讓員工學會對工作負責,自己主動承擔工作,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在尊重的基礎上,員工將沿著柯維先生所提倡的依賴—獨立—互賴的發展過程有序地發展提高,最終滿足員工自我實現的欲求,達到團隊合作,共謀發展。

01

坎特法則

哈佛商學院教授羅莎貝斯·莫斯·坎特提出了坎特法則,認為尊重員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回報率最高的感情投資。尊重員工是領導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而且尊重員工本身就是獲得員工尊重的一種重要途徑。

尊重員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員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們才會真正感到被重視,被激勵,做事情才會真正發自內心,才願意和經理打成一片,站到經理的立場,主動與經理溝通想法探討工作,完成經理交辦的任務,甘心情願為工作團隊的榮譽付出。其實,對比於高薪酬,員工受到尊重,會對企業更加珍惜。比起升職加薪,員工更需要工作中的尊重!

大部分人都喜歡享受工作,喜歡有領導魅力的經理,有著高度的自覺性和進取精神,把工作視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願意為自己喜歡的工作付出,願意為尊重自己的經理分憂解難。如果持續受到尊重,持續得到認可,員工們願意和經理成為朋友,成為互相促進的工作夥伴。

02

皮球定理

在玩皮球時,你用很小的動力,皮球會顯得溫順,你用力越大,皮球就越跳得高,當你用到最大力時,皮球就會跳出你所能控制的範圍。

在拍皮球時,你對皮球施多大的力,皮球就會以相應的力反彈回來,這就是皮球原理告訴我們的基本道理。也就是說你不先去付出,那沒有回報也是理所當然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同樣對待你;或者說你想要別人如何對待你,就必須先這樣去對待別人。所以,想得到尊重,就必須先去尊重他人;想獲得理解,就必須先去理解他人。付出了才會有回報。

管理者怎樣才能做到尊重下屬呢?我們來看看著名管理大師松下幸之助的做法。

有一天,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廳招待客人,一行人都點了牛排。待他們都吃完主餐後,松下便讓助理去請烹調牛排的主廚過來。

助理這才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過一會兒的場面可能會很尷尬。

主廚很快就過來了,他的表情很緊張,因為他知道請自己來的人是大名鼎鼎的松下幸之助先生。

“有什麼問題嗎,先生?”主廚緊張地問。

“對你來說,烹調牛排也不成問題,”松下說,“但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於廚藝,牛排真的很好吃,但我已80高齡了,胃口大不如以前。”

此時,大家都困惑得面面相覷,過了一會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我想當面和他談,因為我擔心他看到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廚房,心裡會很難過。”如果你是那位主廚,聽到松下如此說,會有什麼感受?是不是備受尊重?

松下的故事帶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你應該尊重你的員工,讓他感覺到他在企業中是有所作為的,是能得到上司肯定的,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麼他就會回報你更多的東西。

尊重員工就是給予員工一個私人的空間,既使是在上班時間。作為經理你不可以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監督在員工的身邊,你所能做的就是指導幫助員工學會時間管理,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做好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規劃和計劃,做好自己的發展計劃,用計劃和目標管理員工。

你無須時刻都對員工灌輸所謂的敬業奉獻,你也不用害怕員工自己管理不好自己。你應該對員工的自我管理水平抱有信心,對他們進行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評估自己,幫助他們有效規劃自己的工作,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提高必備的工作技能和知識的儲備,提高工作的效率。

03

智力和情感賞識理論

人性化的管理就要有人性化的觀念,就要人性化的表現,最為簡單和最為更本的就是尊重員工的私人身份,把員工當作一個社會人來看待和管理,讓管理從尊重開始。

凱因和馬邦恩提出了“智力和情感賞識理論”,他們的調研結果表明:人們需要以下兩類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尊重。

(1)情感上的尊重。

人們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無論他們在企業內部擔任什麼職務,他們希望他人重視自己的作用,而不是把自己當作“勞動力 、”僱員”、“人力資源”。

(2)智力上的尊重。人們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意見,認真考慮自己的意見,向自己解釋他們的想法。因此,凱因和馬邦恩提出了“智力和情感賞識理論”。

他們認為:管理決策程序公正性可表明管理人員尊重員工的智力和情感,充分信任員工的知識和才能。現在,許多企業管理人員已經意識到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然而,在管理決策過程中,管理人員尊重員工的智力和情感,才能表明企業對員工的信任,才能表明企業真正重視其最寶貴的資產員工的智力得到他人的尊重,才會自願與他人分享知識和點子。員工的情感得到他人的尊重,才會盡力作出自己的貢獻。

如下圖所示,雖然“智力和情感賞識理論”有“利己”理論和“團隊中價值”理論的痕跡,但這一理論強調員工非常重視適當的管理行為,而不只是關心個人的利益與自己在團隊中的地位,表明程序公正性可滿足員工的多種需要。

如果員工認為他人不尊重自己的智力,就不願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識、點子和技能。同樣,如果員工認為他人不尊重自己的情感,就會產生不滿情緒,就會隱瞞自己的觀點,消極地執行企業的管理決策,甚至會抵制企業的管理決策。

根據傳統的企業管理理論,管理人員應為各個部門分配資源,制定經濟獎勵制度,監控經營實績,確定管理層次。目前,傳統的企業管理理論仍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管理人員很難應用這些傳統的理論,激勵員工分享知識,積極地進行自願的合作。這些傳統的理論只強調結果公正性,假定員工能獲得自己應該得到的報酬、資源或地位,就會履行自己對企業的義務。然而,程序公正性理論要求管理人員通過公正的決策過程,增強員工的信任感和責任感,促使員工自願合作,分享知識,發揮創造力,提高工作實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