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的恐慌

疫苗接種的恐慌

在疫苗接種被髮明之前,“出疹子”(麻疹)和“出痘”(天花)是幾乎每個兒童必過的兩個關口。麻疹雖然不像天花那麼可怕,但也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例如併發腦炎導致智力障礙。嚴重的能引起死亡,當兒童營養不良時,病死率可高達10%。

麻疹和天花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傳染病,但是隻要得過了,身體就終身對引起它們的病毒有了免疫力,不會再得了。疫苗接種的原理就是人為地讓身體接觸到沒有毒性或毒性減弱的病毒,從此對該病毒產生免疫力。例如,我們把麻疹病毒放進受精的雞蛋中培養,讓病毒適應了雞胚細胞的環境,對人體細胞的毒性就減弱了。注射這種減毒疫苗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卻能讓人體對麻疹病毒產生免疫力,一旦免疫成功,就不會再得麻疹了。

麻疹和天花一樣,人是它們的唯一宿主,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對它們產生了免疫力,病毒沒有了藏身之地,就會永遠消失。因此,在通過疫苗接種消滅了天花之後,麻疹(以及脊髓灰質炎)就成為了人類希望能夠消滅的下一個傳染病。它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已被消滅。例如,通過強化免疫計劃,美國在2000年宣佈消滅了麻疹。

風疹和腮腺炎是另兩種由病毒引起的、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在兒童中也非常常見。它們同樣可以通過疫苗接種來預防。從前,麻疹、風疹和腮腺炎的疫苗是分開接種的,每種疫苗要接種兩次,總共要打6針,兩針之間至少要間隔1個月,在等待打下個疫苗的過程中,就有可能染上還來不及預防的傳染病。有人就想到,如果能把三種疫苗混在一起打,總共打兩針就可以了,而且可以同時就預防了三種傳染病。這種三聯疫苗(麻風腮疫苗)在上個世紀70年代首次在美國開始使用,逐漸傳遍了世界各國。

一切似乎都很順利,直到1998年,英國王家自由醫院的醫生瓦克菲爾德等人在著名的《柳葉刀》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調查了在王家自由醫院就診的12名自閉症兒童,其中有8名兒童的醫生或父母認為是在注射了麻風腮疫苗後開始出現自閉症症狀。這篇論文雖然沒有斷定麻風腮疫苗接種與自閉症有關,但是在新聞發佈會上,瓦克菲爾德建議這三種疫苗還是分開接種為好。

起初這篇論文沒有得到媒體太多的關注。2001年和2002年,瓦克菲爾德在一份鮮為人知的學術刊物上發表綜述介紹其1998年的發現,又發表了兩篇實驗報告,宣稱從患自閉症和腸道疾病的兒童的組織樣本中檢測到麻疹病毒。瓦克菲爾德的發現突然引起了英國媒體的興趣,成了2002年英國最重大的科學新聞,據統計,那一年有關麻風腮疫苗與自閉症的關係的新聞報道多達1257篇。

儘管此後有很多項樣本更大、更嚴謹的研究否定了麻風腮疫苗與自閉症有關,但是很少引起媒體的注意。2004年起,主要由於調查性記者迪爾的調查,瓦克菲爾德的問題才逐漸暴露出來。他被發現曾經從一家致力於起訴疫苗製造者的機構獲得55000英鎊的資助,但是沒有在論文中表明利益關係。他還申請了一個與麻風腮疫苗競爭的疫苗專利。瓦克菲爾德論文的一些合作者撤回了論文的結論。英國醫療管理機構開始進行調查,在2010年認定瓦克菲爾德犯有學術不端行為,吊銷其行醫執照。《柳葉刀》也撤銷了瓦克菲爾德等人的論文。

但是瓦克菲爾德事件已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在媒體的大肆渲染下,許多人不敢接受疫苗接種。在1998年事件發生之前,英國麻風腮疫苗的接種率為92%,麻疹發生病例為56例;而到了2008年,英國麻風腮疫苗的接種率降至80%,麻疹發生病例增加到1348例,死亡2例。

這並不是歷史上首次由於疫苗接種導致的社會恐慌。在上個世紀70年代,英國有一名醫生聲稱百日咳疫苗能導致神經損傷,90年代,法國有乙肝疫苗導致多種硬化症的傳聞,美國則有很多人相信疫苗保存劑硫柳汞與自閉症有關,都曾引起很大的社會風波。在中國,以前很多地方出現過把打疫苗說成給小孩打絕育針的謠言,而最近,也有人把麻疹疫苗強化免疫計劃說成是一個毒害兒童的陰謀。

這些恐慌往往只侷限於某個國家,似乎只有那個國家的人才對某種疫苗特別敏感。這些恐慌往往是由某個或者別有用心或者不學無術的醫療工作人員以專家的身份散佈的,並由媒體推波助瀾誤導公眾。例如這次強化免疫恐慌的始作俑者是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系副教授王月丹,發明了一個“疫苗抗藥性”理論,聲稱:“注射疫苗並非多多益善,從理論上說,接種次數越多越容易產生抗藥性,自身患上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這顯然是把注射疫苗當成了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讓人奇怪對免疫學如此無知的人居然也能在中國名牌大學從事免疫學研究。

近年來發生的幾次嚴重事件讓中國衛生管理部門的公信力大為下降,它實施的大型公益行動本來就不容易獲得公眾的信任。在這種情況下,謠言大有市場,由“專家”散佈的謠言更容易觸痛公眾敏感的神經,產生重大的社會危害。那麼,對那些危害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的謠言製造者,是否應該追究其學術責任或法律責任?

2010.9.13

(收入《科舟求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