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感冒名方——荊防敗毒散

荊防販毒散

荊防敗毒散出於張時徹的《攝生眾妙方》,由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茯苓、川芎、甘草等藥組成,有解表、散風、祛溼之效,主治外感風寒溼邪及時疫疾、痢疾、瘡瘍等具風寒溼表證者。也用於獸藥。

  • 中文名
    荊防敗毒散
  • 組成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
  • 功用
    發散風寒,解表祛溼
  • 出處
    攝生眾妙方

《攝生眾妙方》

【組成】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殼、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發散風寒,解表祛溼:用於“流感”、感冒等病證初起,出現惡寒、發熱、無汗、劇烈頭痛、肌肉關節痠痛,舌苔白膩,脈浮或浮數者。本方亦可用於痢疾、瘡癰初起而有表寒證者。
  【歸經】太陽經
  【出處】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
  【近似方劑】麻黃湯(相對更適合寒冷地區或素體壯健者) 人參敗毒散 藿香正氣散(表裡同治,相對而言荊防敗毒散重在治表)
  【用法】上藥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溫服。
  【禁忌】虛人感冒適用,素體實熱者不適用
[1]

《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組成】穿山甲1錢,甘草1錢,紅花1錢,羌活1錢,當歸1錢,川芎1錢,赤芍1錢,生地1錢,銀花1錢,荊芥1錢,防風1錢,木通1錢,枳殼1錢,烏藥1錢,天花粉1錢,槐米末2錢,牛膠5錢。
  【來源】《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主治】便毒,初起之時,寒熱交作,兩腿牽絆腫起,不能屈伸。

《痘疹會通》卷五

【藥物組成】荊芥、防風、薄荷、連翹、甘草、桔梗、蟬蛻、前胡、花粉。
  【處方來源】《痘疹會通》卷五。
  【方劑主治】麻疹初起。
  【用法用量】加燈心、竹葉,水煎服。

《醫方簡義》卷四

【來源】《醫方簡義》卷四。
  【組成】荊芥1錢5分,防風1錢5分,薄荷1錢5分,桔梗1錢5分,元參3錢,牛蒡子(炒)3錢,人中黃1錢,象貝母1錢,射干1錢,黃芩(炒)1錢。
  【主治】時毒。風邪上幹肺胃,致咽喉腫痛,兩頤發腫,身有寒熱。
  【禁忌】忌食生冷等物,恐阻肺氣,變幻莫測也。
  【用法】加竹葉20片,青果2個,水煎服。

臨床應用

荊防敗毒散出於張時徹的《攝生眾妙方》,由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茯苓、川芎、甘草等藥組成,有解表、散風、祛溼之效,主治外感風寒溼邪及時疫疾、痢疾、瘡瘍等具風寒溼表證者。筆者多年來,用本方隨證加減治療內外科一些疾病,頗多效驗。現舉驗案四則,以就教於同道。?
[2]
  1.秋瘧
  孫某,女,64歲,1976年10月初診。病起於八月間,初為畏冷發熱、頭身疼痛,繼則午時寒戰高熱,汗出熱退如常人。此後每日或隔日近午則發寒熱,大便不爽,日2~3次,便後肛門灼熱,小便短黃,口微渴,納差。曾服氯喹、氯黴素、土黴素及柴平湯、蒿芩清膽湯等,但療效不顯。診見:面萎黃、頭暈心悸、咽痛,骨節酸楚,體溫37.2℃,舌苔厚白,尖略紅,脈洪。證屬夏受暑溼,近感風寒,邪羈腠理,內擾腸胃所致。治用荊防敗毒散加減,以宣發外邪,兼顧脾胃正氣。處方:荊芥、防風、柴胡、前胡各8克,茯苓15克,羌活、獨活、枳殼、桔梗各6克,黨參12克,荷葉10克,川芎5克,甘草3克,薄荷2克,生薑2片為引。當晚、翌晨服完頭二煎,次日午雖仍寒熱,但已減輕,頭暈等症均瘥。繼進五劑,病人神情爽和,諸症皆除,病癒。?
  2.下痢
  陳某,男,42歲,1987年3月2日,初診。素有胃痛,便溏,日行2次。因汗出脫衣,當晚即惡寒發熱,腹部脹痛不舒,周身疼痛,服藿香正氣水等無效。翌日憎寒壯熱,大便裡急後重日5~6次,小便短赤,服氯黴素、痢特靈等腹痛瘥減,痢未止。診見:體溫38.5℃,腸鳴音亢進,舌胖,苔黃膩,脈緊。此為溼熱蘊於胃腸,風寒襲腠裡,寒熱稽留日久。治宜逆流挽舟法,裡外雙解其邪。處方:荊芥、防風各10克,羌活、獨活各8克,茯苓15克,桔梗、枳殼、柴胡各9克,甘草5克,白芍12克,木香8克,生薑2片。服藥二劑,汗出寒熱解,身痛減輕,下痢大減。前方減羌、獨活及荊芥,加秦皮10克、檳榔8克。二劑後,痢止,前方加黨參15克,調理三日疾愈。?

  3.接觸性皮炎
  李某,男,35歲。因搬運666粉,頭面皮膚癢、灼熱,搔後出現米粒或黃豆大小皮疹,一天後,背、胸、臂均漫及,皮損後滲黃水,時感惡寒發熱,心煩,難入眠。經住院治療七天,症狀消失出院。7月症復發,疹塊在面額,背部現李子大膿瘡,紅腫灼痛。診為接觸性皮炎伴感染,用抗生素、強的松、抗組織脘類藥口服、注射、外敷均無效。診見:體溫37.8℃,舌質稍紅,苔厚白,脈浮。治以宣透祛毒,處方:荊芥、防風、柴胡、羌活、獨活各8克,前胡、枳殼、川芎、桔梗各6克,甘草5克,茯苓12克,土茯苓30克;外用蒼耳子、苦參、蛇床子各15克,煎湯俟微溫,薰洗局部,日2~3次,繼服17劑兼薰洗,疾愈,迄今未發。?
  4.頑固性蕁麻疹
  林某,女,7歲。患蕁麻疹已五年,久治未愈。診見:體溫37.9℃,疹塊遍及全身,頭面尤甚,苔白膩,脈浮數。處方:荊芥、防風、柴胡、前胡各4克,羌活、獨活、當歸、川芎、赤芍各3克,茯苓8克,蟬衣3克,明黨參15克,日一劑。連服三劑,微汗出,疹消退。為鞏固療效,前方減羌活,獨活、蟬衣,加牛膝3克,白朮8克,黨參增至20克。三劑後,局部殘存疹塊亦消,此後未見覆發。?
  按:荊防敗毒散,喻嘉言譽謂風溼熱三氣門中等一方,但後人多嫌其藥辛散,未予重視。本方組方合理,用藥靈妙,有調氣血、疏經絡、通氣機,表散外邪內毒之功。臨床只要辨證準確,多收良效。但因其方中辛散之品頗多,故病久陰虧者當慎用。

尚可做獸藥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