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也用黑色剪纸?河南陕县,这个村子里剪纸的多数是男性!

采访者|范亚昆

受访者|任更厚

摄影者|王立力

河南陕县的南沟村是一个地坑院村庄。地坑院指的是豫西一带特有的“天井窑院”——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六七米见方的深坑,坑的四壁再挖若干孔窑洞。

据专家考证,这种天井窑院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有人将其特色描述为“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地坑院里的流年

地坑院里飘出的“声”是剪纸歌谣,村里人能剪就能唱:“三月里来是清明,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然笑着春风……”

喜事也用黑色剪纸?河南陕县,这个村子里剪纸的多数是男性!

南沟村家家剪纸,大家边剪边唱歌。

剪纸是南沟村的一大谋生活计,上世纪60年代就已有产业化的趋势。“大集体那个年代,生产队来拿,要把它丢出去(注:意思是扔掉)。所以剪纸都是悄悄地剪,不过只要有人来买剪纸,他们就都去卖剪纸了。”

那时陕县、三门峡的很多店铺都卖南沟剪纸。村里人一年卖剪纸的收入,比生产队的收入都多。“一家人一年最多收入五百块钱。那时候五百块钱不算少,一个鸡蛋才二分钱,一包烟才八分钱,肉几毛钱一斤。一百多块钱足够过春节、给小孩买衣服。二三百块钱这一年就够用了。”

说这些话的是任更厚,南沟村剪纸协会的会长,今年六十多岁了。“我小时候,村里人剪纸喜欢聚在一起,三五个人或七八个人,他们多数住在地坑院的窑洞里。大家一起坐在炕头上剪纸,说说笑笑。现在想想,那是一种交流,也是切磋技艺。”

喜事也用黑色剪纸?河南陕县,这个村子里剪纸的多数是男性!

任更厚是南沟村剪纸协会的会长,他最出名的剪纸作品是毛主席像。

任姓是南沟村的大姓,村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姓任。黄河小浪底工程开工后,村里来了一些移民,才增加了一些任姓之外的人口。现在全村大概两千多人,多数都会剪纸。

任更厚说:“只要生长在南沟村,学剪纸就不是件难事。小小顽童,他爷爷剪纸,他爸爸剪纸,他在一边看看,不经意就会了,所以几乎全家都会剪纸。”

南沟剪纸的最初起源已经难以查考,任志廷负责编撰的《陕州任氏族谱》中说:“今人所崇拜的剪纸先师任三才为任氏第十七世。”如此算来,南沟剪纸的历史大约一百多年。

南沟剪纸的一大特色,就是剪纸的多数都是男性。“过去主要是男人剪纸,男人剪得比女人好,还要一边剪纸一边唱歌。”这里的男人很多都是剪纸能手,任更厚就是其中的代表。

喜事也用黑色剪纸?河南陕县,这个村子里剪纸的多数是男性!

南沟村的男人们在一起剪纸。

任更厚学会剪纸是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我是无意中学会的。别人在那剪,我就在旁边看。他们又剪又唱的,我看多了,就跟家里人说:给我买纸!我母亲说:给你买纸做啥?我说:我要剪纸。她说:你会剪纸?我说:我会。她就给我一把剪刀,让我自己慢慢剪。

“开始我不会画。我第一次剪的是小窗花,后来找几个老人家给我画画,他们画得特别好,画些喜鹊什么的,后来我就自己会画了。”虽然村里几乎人人会剪纸,但是以剪纸为事业的人家并不多。

喜事布黑花,夏朝遗韵

南沟剪纸最独特之处在于“尚黑”。村里春节时会贴黑色的窗花,过去年轻人结婚也用黑纸剪喜字。对于黑色,村里人不但不忌讳,反而觉得很庄重。

“中央美院、清华、北大的专家学者,专门到这里来考察,得出个结论,说中国‘黑文化’的源头,就在三门峡的南沟村。

据说夏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就在我们河南的豫西和山西的晋城、运城这一块,所以这一带继承了夏文化。”

任更厚所说的专家学者中,就有中央美术学院的薄松年教授。他初步确定这些黑色剪纸作品是夏文化的遗存。他认为,夏朝大体的活动范围在今晋南、豫西一带,崇尚黑色,以黑色为“国色”。

夏朝尚黑,《史记·夏本纪》载:“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玄圭就是黑色的玉圭。舜帝以黑色的玉圭和黑旗赏赐治水有功的禹,祭祀仪式中也使用黑色牲畜,可以看出黑色之重要。这样的审美后世一直有所留存,直到清朝,仍以黑色为主色,各级官员官服都以黑色为基调。

南沟任氏先祖世居晋南,后来迁徙至豫西,实际上一直处在夏文化覆盖的区域之内,所以崇尚黑色的习俗得以流传至今,并非偶然。

喜事也用黑色剪纸?河南陕县,这个村子里剪纸的多数是男性!

七十多岁的任孟仓是南沟村年龄最大的剪纸艺人,他居住的这座地坑院,据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七十多岁的任孟仓是南沟村年龄最大的剪纸艺人,他居住的这座地坑院,据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窑壁上贴的是南沟村特有的黑色剪纸。

对当地老百姓来说,使用黑色剪纸有一个最淳朴的理由:黑色经晒。“黑色纸非常耐光,别的颜色的剪纸被太阳光一照,很快就褪色了。黑纸一贴上,只要窗户纸不破,就还是原样。老人们也觉得黑纸大方、美观。”

南沟剪纸的传统式样都比较简单,“比如团花、折叠花,团花的寓意是团团圆圆;折叠花是把纸折叠起来剪,折两下、四下、五下都有。现在是单剪,单剪就是不折叠。南沟剪纸的单剪多以阴剪为主,就是光剜个眼睛、剜个嘴巴。这些图案提前要画一下。”

喜事也用黑色剪纸?河南陕县,这个村子里剪纸的多数是男性!

剪纸歌谣原是边剪边唱的,现在剪纸手艺有了发展,唱歌的方式也起了变化。

任更厚说:“这祖宗的东西,我们要珍惜它,作为会歌,我们要唱好,以后剪纸都要带表演。后来在艺人中间,我又找了几个人,简单弄个乐器,弄个棚子,弄个梆子,唱着特别好。”

民间剪纸造型分阴剪、阳剪以及阴阳剪结合法,南沟村用的是阴剪。阴剪的最大特点是粗犷有力、明朗简洁,如任更厚所说:“咱这个剪纸,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有些专家说南沟剪纸代表北方人的强悍风格,线条粗犷、豪放,南方是纤巧、秀丽。”

画样稿不是每个剪纸的人都会,“村里会画的人不多,有好些人会剪不会画,要找专门的人来画。”任更厚能自画自剪。

“现在我给别人做剪纸,大家觉得很好,再叫我做个一模一样的,我就做不出来了。不过现在是商品社会,人家订货一订就订好多,我就留底复印,按复印件剪,尺寸规格都一模一样。”对于这样做出来的剪纸是好是坏,他没有评价,只是紧接着说:“现在也有按老传统剪的人,一些老艺人剪的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而且从来不复印。”

喜事也用黑色剪纸?河南陕县,这个村子里剪纸的多数是男性!

地坑院里正在剪纸的孩子。

南沟村没有专门传授剪纸技艺的老师或学校,大家互相学习,或者自己琢磨,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学会剪纸的。

从红色经典到“下山虎”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南沟剪纸的鼎盛时期,家家剪纸,户户卖画。

“那时候附近集市上卖的剪纸都是南沟的。村里几百人都干这个,不过没有人组织他们。每年腊月,还要专门做相应的剪纸。”

但是好景不长, “文化大革命”时,南沟剪纸大受冲击。“剪纸被说是‘封资修’的东西,基本上就没有人剪了。有的人有脑子,跟上时代变化,剪‘领导我们思想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有个艺人剪‘毛主席万岁’,不止剪字,还要配个画,‘毛’字下面就剪个小猫,人们就说他污蔑伟大领袖毛主席,把他斗得要死要活的。

“70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有些艺人在大会上挨批斗,(让他)说以前卖剪纸卖了多少钱。人们就不敢卖剪纸了,剪一点也是自娱自乐,欣赏一下就完了。要是谁家结婚,都去给帮个忙,扎个顶棚,剪个花,这个是不要钱的,人家就给条毛巾。”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地方的民间艺术开始受到重视,南沟剪纸也被重新发掘,“咱们这个地方发现得晚,到2005年才被发现。

“2006年,南沟成立了剪纸协会,2007年以后,河南省的大专院校陆陆续续都(有人)来过。他们来了和艺人同吃同住学习剪纸,要住上一段时间,求指教,还给我们这里的艺人下了聘书,成为他们学校的剪纸老师、艺术顾问。华南理工大学每年九十月份都(有人)过来,那些老艺人的剪纸、民俗里的东西,他们说有多少要多少,常常把一家子做的剪纸都买走了。”

喜事也用黑色剪纸?河南陕县,这个村子里剪纸的多数是男性!

剪纸老艺人任孟仓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

南沟剪纸原来只有黑色,现在为适应市场需求也剪红色的,年轻人结婚也很少再用黑色剪纸。南沟村的剪纸和人都在改变。

任更厚说他曾以两千元的价格卖出过一幅剪纸。“在深圳的第七届某某博览会,李市长一看(剪纸),就说好,问这个多少钱,我说这个得三千块钱。后来有小两口来看,女的说,哎呀老公,你把这个买下,你老爸能多活二十年。后来他们就讨价还价,以两千块钱的价格买走了一幅。这个是最贵的。我的作品在三门峡的市场价一般在五百块钱到六百块钱。”

剪纸的内容也跟着时代在变化,传统的剪纸题材是鱼虫花草,后来加入了红色经典,现在他们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增加新的内容。“这一幅老虎图,是一个老板要的,六十多岁了,非常有钱。他提出剪个‘下山虎’,我说行。

“挂虎在民间是有讲究的,过去是有身份的家庭才挂,挂在堂屋,上三户,步步升高;不挂下三户,下三户在民间说是‘熊高’。”

喜事也用黑色剪纸?河南陕县,这个村子里剪纸的多数是男性!

南沟村的剪纸的艺人和他们的黑色剪纸。

“过去民间也剪老虎,但剪得没这么大,是布置新房用的。”过去新房里要贴顶棚花、炕围花、窗花。“一般还会剪‘太子挽莲花’、‘孔雀戏牡丹’、‘连年有鱼’这些吉祥的东西,春节时也是贴这些。”

腊月二十三,除了这些吉祥剪纸,还要剪太上老君、金牛,上面写几行字:“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来散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现在村里兴起了剪纸热潮,又出现了家家剪纸、户户卖画的热闹场景,剪纸的也不再只是男人了。为发展旅游,当地政府还在不远的庙上村投资六十万元,建立了“庙上天井院度假村”,提供吃、住、玩、乐一条龙服务。

但任更厚并不觉得这样就能安稳度日了,他仍有担忧:“剪纸的年轻人很少,因为剪纸要费好大劲,不是说今天剪出来今天就能卖钱。他不剪纸,他去三门峡打个零工,交通那么方便,早上去下午回来,一百块钱就装到口袋里了。什么赚钱就干什么,怎么赚钱快就怎么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