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評價領域,52個二級指標 成都將爲高質量發展水平制「評分表」!

六大評價領域,52個二級指標 成都將為高質量發展水平制“評分表”!

高質量發展水平如何,如何來科學判定?

六大評價領域,52個二級指標 成都將為高質量發展水平制“評分表”!

(圖據:成都日報)

近日,關於探索建立《成都市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試行)》的工作方案出爐,成都將從六大評價領域、52個二級指標,設置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涉及GDP增長空氣質量發明專利綠道建設預期壽命等方方面面。

下一步,成都將進一步完善評價指標體系,並開展年度綜合評價和比較分析,逐步將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結果納入年度目標綜合考評系統,並作為區(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制定?

對錶中央要求 調研多個城市 結合成都實際

據介紹,成都市探索建立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走在全國城市前列,既是主動對錶中央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一項新探索,也是具體落實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兩個《決定》的重要抓手,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堅定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調研了很多城市經濟發展,最終結合成都實際,制定了這個指標體系。”市統計局介紹,對比過去的高速增長,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主要體現為“三新兩優一控”。“三新”是從推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等方面著力,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具體來看——

● “三新”包括新的發展方式、新的經濟結構、新的發展動能。

● “兩優”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優化發展環境質量和民生福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檢驗高質量發展價值取向的重要內容。

● “一控”即“風險可防控”,是從底線思維角度,防控化解重大風險,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穩定的保障。

六大評價領域,52個二級指標 成都將為高質量發展水平制“評分表”!

哪些內容?

涵蓋經濟發展、生活品質、社會治理方方面面

《成都市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已經構建起來,涵蓋質效提升、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綠色低碳、風險防控、民生改善等六個維度。每個維度下分列數個二級指標,整個評價體系共有52個二級指標。

具體來看——

質效提升領域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選取反映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情況的二級指標10,包括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稅收增長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

結構優化領域從產業結構、出口結構、城鄉結構等方面選取二級指標8,包括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居民恩格爾係數等。

動能轉換領域從創新投入水平、經濟增長活力等方面選取二級指標

8,包括“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等。

綠色低碳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指標突出公園城市特點,體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環境質量、節能降耗、綠色出行等方面選取二級指標11,包括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清潔能源消費比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

風險防控領域從政府債務、企業負債、居民負債等方面選取7個二級指標,重點反映金融、房地產領域風險狀況。

民生改善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該領域從收入分配、消費升級、民生支出等方面選取8個二級指標,全面反映民生改善成效。

新在何處?

更多反映“質”與“效” 增加新經濟領域指標

據介紹,此次指標體系設置上,傳統指標與創新指標相結合,保留趨勢性和代表性強的傳統指標,新增體現新發展理念的新指標,緊扣產業結構、新經濟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指標體系構建通過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的結合,引導成都未來高質量發展方向。”

此外,與傳統評價指標體系相比,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新”。

傳統評價指標體系側重於經濟發展的“量”和“速”,而此次研究形成的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則更多反映了經濟發展的“”與“”,因此在評價領域上有所創新,加入了傳統評價指標體系很少涉及的質效提升、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綠色低碳、風險防控及民生改善等領域,能夠更好地詮釋“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在指標設置上,此次的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做出了雙重創新。

一方面創新具體指標設置,增加體現新發展理念的新指標。如增加了反映新經濟新動能發展情況的“三新”經濟增加值佔 GDP 比重、反映經濟增長活力的新經濟企業數等指標。

另一方面創新指標權重設置,充分發揮“指揮棒”作用。將指標分為引領性指標、短板性指標、一般性指標和其他指標,並按3分、2分、1分賦予不同權重,以更有效發揮結果導向作用和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

信息多一點

成都市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解釋

(部分)

“三新”經濟(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經濟活動的集合,稱為“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指一定時期內“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 的比重,反映新經濟新動能發展情況。

● R&D經費投入強度:指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與GDP之比,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活動規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反映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型城市建設進程的重要內容。

● 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產值增速:指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實現的產值增長速度,是反映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生產情況的重要指標。

● 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總部企業、獨角獸、新經濟企業數量:指地區擁有的綜合實力強、行業影響大的龍頭企業,或新經濟領域企業,反映一個地區實體經濟的發展質量。

● 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指一定時期內每萬人中發明並有效擁有專利的數量,是反映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的指標。

● 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指一定時期內民間投資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之比,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增長活力。

● 每萬人企業市場主體數:指某一地區平均每萬人擁有的企業市場主體的數量,反映地方的創業活力。

● 外貿依存度:指對外貿易額進出口總額與GDP之比,衡量一個地區對貿易的依賴程度,反映對外貿易在地區經濟中所處地位情況。

(綜合:成都商報、成都市統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