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口粮姨从小是个过敏性鼻炎患者,深知过敏性鼻炎对日常生活有多大的影响——别人每天醒来做的事情是睁开眼睛,而我每天醒来做的事是打喷嚏;每每从户外走进空调房间,还没来得及掏披肩就先打十个喷嚏。同时也因为过敏性体质,在穿衣戴首饰方面身体也特别的挑,只能穿棉质的衣服,否则马上皮肤过敏,所以无法尝试很多不同材质设计的衣服。

在过去,我以为过敏这事儿是因为我的基因造成的,只能接受上天的安排,不怨天尤人。但自从当了母亲,对小朋友过敏的成因和治疗有系统深入的学习后,发现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体质问题其实是可以在婴儿期得到干预和治疗,从而避免终身生活的不便。这无论对奶爸奶妈还是对宝宝来说,都是极好的消息。

最近,口粮姨有幸听了一场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Alessio Fasano博士关于“早期营养如何塑造肠道菌群及其在免疫耐受和成熟中的意义”的演讲。Alessio Fasano博士除了是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外,同时也是W. Allan Walker儿科胃肠病学与营养主席、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综合医院的粘膜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心和乳糜泻研究中心儿科医生。

Fasano教授在演讲中谈到,日常食物的选择对我们的营养有终身影响,而目前,牛奶蛋白过敏等食物过敏疾病十分的普遍。然而食物过敏并非基因性疾病,而是慢性炎症性疾病。也就是说,每一个宝宝不是天生就患有食物过敏,而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下慢慢患上这个疾病,而更重要的是,这一疾病是可以被治疗的。那造成食物过敏疾病的因素有哪些呢?Fasano教授说,造成过敏疾病的原因包括基因因素、环境因素、肠道通透性、肠道微生物环境和免疫反应等因素,而其中容易被影响和干预的就是肠道微生物环境这一因素。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改善宝宝的肠道微生物环境从而干预和治疗过敏性疾病。那怎样可以改善宝宝的肠道微生物环境呢?答案很简单,通过食用添加益生菌的食物就可以对肠道进行调节,从而改善肠道环境。

即将到来的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口粮姨为此整理了Fasano教授讲座中关于治疗婴幼儿过敏的知识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各位新手奶爸奶妈有帮助,让更多的宝宝可以在生命早期得到正确的呵护,从而避免终身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

废话不多说,下面马上进入Alessio Fasano博士的演讲。

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Alessio Fasano博士演讲现场


早期营养如何塑造肠道菌群及其在免疫耐受和成熟中的意义

演讲人:

Alessio Fasano,医学博士

W. Allan Walker儿科胃肠病学与营养主席

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

粘膜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心,乳糜泻研究中心,马萨诸塞州儿童综合医院

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食物过敏疾病的增加

日常食物的选择对我们的营养有终身的影响。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所以我们的疾病图也在改变。在过去的20年间,我们见证了过敏性和炎性肠病的急剧上升。无论是哮喘、过敏性鼻炎或者是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显著增加。

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全球过敏图也存在很有趣的现象,在以前东西方甚至和南北半球的食物过敏是不一样的,然而近年来这种差异正在消失,主要造成过敏的食物是牛奶、鸡蛋和花生等等。过去,儿科医生认为这种食物过敏可能随着孩子长大就不存在了,但是现在食物过敏发生更多,持续的时间更长。

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从这两张调查表可以看到,中国的食物过敏在全球的排名上升得很快。为什么中国的食物过敏会有如此骤增的趋势?可能是由于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这是一个大家熟知的卫生学假说,在十到十五年前,儿科医生面对的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经过儿科医生的不懈努力,包括运用抗生素等手段,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腮腺炎、麻疹等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在此消彼长,长起来的是慢性疾病,这一现象发生在近几十年,我不能把发生的原因归咎为基因的改变,实际上是我们改变了环境。

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在中国,我们也看到了相同的现象,虽然儿科医生面临更多的挑战,但好的一方面是,人并非生而带有慢性炎症性疾病,我们的基因还是好的。所以我们到底能做什么来减少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呢?怎么样打一手好牌?作为儿科医生,我们要让下一代的儿童不再遭受这些疾病的困扰。

在谈如何治疗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是什么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生。

导致食物过敏疾病的原因

我们知道在疾病诊疗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基因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而现在,我们知道,在疾病发生时这两个确实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除了这两个因素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肠道通透性的增加,是它让我们肠腔内的物质有一个交叉对换的过程。除此以外,免疫反应在当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导致一些炎症性反应。最后一个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肠道微生物。这五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最后的临床结局,包括食物过敏。

这五个因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特别是肠道通透性、免疫反应和微生物这三个因素之间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其中环境因素通过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和表观基因学可以对我们的基因表达进行修正和改变。

那治疗的答案在哪里?答案就在我们肠腔的解剖图中。

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这是我们肠腔的横截面图。在这当中有一层红色的细胞,这是我们肠腔的细胞,可以阻挡病菌对我们肠腔的侵袭。以前我们认为它的功能仅仅是帮助消化吸收,但我们发现这一层上皮细胞能感知到在肠腔里存在的是我们身体的朋友还是身体的敌人。所以这是一个屏障,是我们机体的首道屏障。就像在千百年以前中国人为了阻挡外敌建立起了长城。所以肠道上皮细胞就像我们的长城一样,帮助阻挡外来敌人。但在战争中我们需要战士和武器进行战斗,而这里面的细胞就是我们的战士。这当中就一种叫肠道树突状细胞,它就像我们古代军队先头部队一样,它能够通过信号系统,感知肠腔里的物质是敌人还是朋友。另外一个就是B细胞,它可以产生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分泌到肠腔针对一些坏的细菌进行抗感染。剩下白色的就是T细胞。所以,我们的肠道就是这样处在一个稳态的过程,处于识别敌人还是接受朋友的过程,当中如果存在问题就会发生失衡。

在以前,感染性疾病泛滥的时候,我们认为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坏的,要把它们杀死。直到最近的十到十五年,我们才意识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细菌是跟我们共生的。在这么多微生物中,只有5%是致病的,有95%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在杀死它们的同时不知道哪些是我们的敌人,哪些是我们的朋友。

这组图片很形象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走的细菌体,我们体内所含的细菌数是我们细胞的十倍,这些肠道微生物所携带的基因量是我们人体基因量的150倍。

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这张图表相对复杂,但它要表达的是,环境因素的确可以通过改变我们肠道的微生态、改变我们肠道的通透性从而改变我们机体的状态。

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从这张图表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婴儿出生前的因素(如母体感染),或是围产期的因素(如我们的生产方式——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抑或是抗生素暴露、食物喂养),以及其他的因素,都会造成我们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从而影响机体。

所以说,周围因素的影响导致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从而导致机体的改变,最终导致食物过敏疾病的发生。

那儿科医生如何改变这些宝宝的命运?

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环境治疗食物过敏疾病

前面讲到干预的三个因素,但相对来说,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来进行干预更可行。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状态,从而降低肠道屏障功能的损害。

宝宝生命的首个1000天非常重要,就是从受精开始到两岁这段时间。在以前,人的自然发育是通过阴道分娩、适当的营养、无感染、无抗生素的滥用进行的,孩子通过正确的道路进行发育。儿科医生的任务是维持肠道菌群的正常状态,只有在这种正常状态下的肠道菌群,才可以教导或诱导正常的淋巴组织和免疫反应,告诉它们应该在何时产生正确的免疫反应。正常的肠道菌群会教导我们免疫系统进行正常的免疫反应,而不进行不正常的或过分的免疫反应。

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比如剖宫产、不恰当的营养和滥用抗生素等等。所以儿科医生要尽量避免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我们肠道菌群的失调。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下,它对我们整体的免疫系统是起到不正常的教导和不正常的诱导作用。因此在具有相关基因背景或高遗传风险的小孩儿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迟早都会出现慢性炎症疾病,只是出现的早晚而已。

因此,生命的首个1000天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进行纠正,从而避免日后疾病的发生。其实很久以前,母乳就告诉了我们这些。母乳中就存在了一部分叫低聚糖的物质,以前都很困惑,这个物质没有任何营养性作用,为什么会存在于母乳之中呢。现在我们知道答案了。这些低聚糖的存在是一些有益的肠道微生物的食物,是它的存在让我们维持了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母乳当中含有寡糖就提示了我们在婴幼儿配方当中就应该添加一些有益、有效的肠道微生物。当然,要再次强调,母乳永远是我们的首选,只有在妈妈健康不允许,或者在其他情况下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时候我们才选择配方乳。基于母乳中本身含有益生菌这一事实,配方当中添加类似LGG的肠道微生物是比较好的选择。

在婴儿一岁左右,在一岁之前,婴儿肠道菌群的改变是非常多的,但到一岁左右,肠道菌群处于稳定状态。

这张图表展示的是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出生后免疫系统的发育。我们都知道,肠道菌群和宿主是存在着交叉对话的形式的,它们各自释放一些免疫细胞,诸如短链脂肪酸之类的,它们通过交叉对话完成肠道屏障功能的完善,完成肠道免疫功能的训导。相反,一些不良的肠道微生物,会破坏肠道的屏障功能,破坏肠道的免疫诱导,因而导致食物过敏和其他疾病。

世界过敏日专题: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谈肠道菌群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再次强调的是,我们一定要在生命的早期进行干预,从而造成持续终身的影响。套用中国的一句古话,“三岁看到老”,在早期的治疗造成的是终身的影响。生命1000天是一个关键的时期。父母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我们有责任去改变他们。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保护我们儿童的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我是口粮姨,两个孩子的妈、一位科学育儿知识的传播者。欢迎点击关注我,了解更多科学喂养知识和奶粉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