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幼兒的一番話太經典了,給母親三年的撫養期

民族實力源於家庭養育早年的問題重在家庭,家庭是製造人的過程,而養育也是製造人的過程,因此重視家庭與養育,是提高國力的一種重要方法和途徑。

養育幼兒的一番話太經典了,給母親三年的撫養期


你在家養孩子實際上是替國家養,我們知道孩子養育在家庭,當他成年走出家庭的時候就變成了社會的人,如果他成為一個科學家,一個好的領導,他會造福社會、造福國家,如果變成一個罪犯,誰與他打交道都是災難,所以我們要明白家庭養育是國家大事。

對孩子某些方面進行培養,比如說第一個問題要在孩子3歲時對孩子說不行,這是很多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拿出這個時間,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可能代價是一生的,是他的一生,而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家庭的全部,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希望我們社會認識到,撫養孩子不是家庭的私事,而是民族的事情,是國家的事情,為了我們國家更好,為了我們民族整體素質更好,要給母親一定撫養時間來撫養孩子。

養育幼兒的一番話太經典了,給母親三年的撫養期


孩子的性格里,藏著父母的修養!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孩子鬧過之後,父母要做的第二件事是不能讓孩子太壓抑,鼓勵孩子和父母交流。一個男孩上網成癮,先後用作業本寫了數本“網絡日記”,此事被家長髮現,愛孩子的家長責罵了誤入歧途的孩子,燒掉其網絡日記並明確表示出嚴厲的制止態度,孩子也答應不再去網絡。其實,父母如果不燒掉孩子的網絡日記,能認真地讀一下孩子的網絡日記,就可以發現孩子存在沮喪與自卑等心理問題。其實,如果家長不燒掉孩子的網絡日記,如果能認真地讀一下孩子的網絡日記,或許早就可以發現孩子存在著沮喪與自卑等心理問題,可是,家長沒有這樣做。孩子小,需要引導,但並不是家長有權替孩子作決定,有權決定孩子的全部生活,甚至將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頭上,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心中,譬如一些從不懂電腦和網絡的家長居然呼籲消滅網絡。反思有的家長說孩子不愛跟自己說話,有的孩子偷拿家長的錢,還有的孩子每天玩電腦,甚至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則是父母說兩句就離家出走……所以說,家長需要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要整天跟孩子吵架,調整好自己的問題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家長樹立威信的過程,也就是給孩子定規矩的過程,難免會有孩子因為害怕父母的嚴厲而哭鬧,當關上門獨自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幾點需要注意:

養育幼兒的一番話太經典了,給母親三年的撫養期

第一不要罵,罵是不好的示範,孩子以後也可能會這樣做;可以鼓勵孩子和父母交流,在他哭得筋疲力盡後好好說出自己的“理由”——3---5歲的孩子很難意識到自己深層的心理需求,更難以清晰表述,越是低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意識力、表述力越弱,這正是需要父母精細入微地體貼孩子的心思的時候。這時,孩子不會相信自己面前的父母是愛自己的、是可以信賴的,並同時會深深地認定自己是有問題的(父母對孩子的巨大影響就是,孩子會自動認同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如果一個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就把他送回老家,由老人撫養,到孩子上學時再接回來,這個孩子和母親可能會有終身的隔閡,而且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時就很難管教。”孩子出生時由母親親自撫養,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孩子在6歲之前,依戀的對象就應該是母親。讓孩子真正依戀父親,應該是在青春期前後。”父母兩人的角色是有分工的,母親更多是生活照顧,父親更多是行為榜樣。“犯罪學研究中,暴力的家長就會產生暴力的孩子。暴力本身具有傳染作用,因為他沒有理性的教育也沒有用調節合適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只有這種解決問題的路,只要遇到矛盾就用拳頭解決問題。”犯罪心理學研究數據顯示,12.2歲是青少年犯罪的起點,專家建議立法約束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很多成年人犯罪非常殘忍,大都在未成年時期人生有缺失,其中家庭教育缺失責任不可推卸。心理撫養或者心理養育孩子不是吃飽喝足就足夠了,你在某些方面給他建立一些好的規範,小到家裡的規矩,大到社會的法律。社會法律也是規範。分析發現,少年犯罪者家裡面,很多人首先經濟上並不貧困,第二父母都很愛他,還有爺爺奶奶寵愛。他的問題出在早年被放縱和寵溺。他上學會覺得難度比較大,因為初中的課程作業量比較多了,很多孩子很聰明,他能學,但是他不學。他不學的原因是什麼?坐不住,而不是學不了。所以,這個問題上基本上都是性格培養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麻煩在哪呢?因為心理發展是順向的,相當於我們的臺階。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在青春期出現的問題,實際上是孩子6歲之前或12歲前這個期間就形成了,只是積累到第三個階段才暴露出來。

教育好孩子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

第一,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在他完全不能獨立的情況下你去給他帶來快樂,給他帶來舒服,當他依賴你的時候你才有教育他的資本。父母要拿出時間自己帶孩子,然後呢在孩子生病的時候你陪伴在他身邊,在他晚上睡覺之前你給他講講故事,生活當中你用更多的時間陪他玩。要跟孩子建立一種情感的聯結。

第二,要對他有一個性格方面的培養。這是什麼關係呢?在管理當中有一個話叫做恩威並施,3歲之前你照顧到位有恩於他,3歲之後是立威,這個威不是打他或者罵他,而是你板臉了他就知道這個事不能做了。教育的真正定義是:父母一定親自帶孩子,讓他依戀你。

第三,思維模式。觀念,觀到的同時形成的念。觀就是眼耳鼻舌知覺到的,念就是一個結合的想法。現在有很多高智商的人犯罪,他們不是沒有知識,可為什麼還犯罪呢?這些人缺的是觀念。觀念和知識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知識是體系,觀念是隨事而就的。假如說今天社會發生什麼新聞,我們在飯桌上議論,大家在說話孩子在聽,他可能會形成:這樣的事情不能怎樣對待,什麼事情我不能做,比如說別人家的孩子把人打傷送到醫院搶救,爸爸會說這孩子打架不能這樣打,打架不能打這些地方不能打成這樣,孩子由此有了正確的思維模式。如果家長不跟孩子一起生活,不給他立一些規矩,他可能就沒有觀念。因為無論這孩子聰明還是不聰明,父母早期的培養不到位的話,等他已經顯現問題再去做一些事情,就已經來不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