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毛氏族谱」毛氏后人到漳州认祖归宗

琉球「毛氏族谱」毛氏后人到漳州认祖归宗

在祖先牌位前认祖

近日,82岁的退休女教师毛英羡将由她保管的毛氏族谱捐赠给漳州市档案馆。该族谱记载了毛氏先祖在琉球(现日本冲绳)传了十五代的来龙去脉。市档案馆向毛英羡颁发了捐赠证书,对她这种传承家族文化,丰富档案收藏的善举表示感谢。

此次捐赠包括《毛氏世系总图》等四套族谱,编纂时间跨越了几百年,详细记载琉球(冲绳)毛氏的来龙去脉。明隆庆五年(1571),毛国鼎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满美社。后来毛国鼎接受明朝诏令,出使琉球并定居久米,专掌琉球贡典兼辅政务。崇祯十六年(1643),毛国鼎去世,享年73岁,葬于安里村。历经四百多年,冲绳毛氏子孙已传十五世。

随着家庭的不断分化组合,同姓关系无法替代宗支亲疏关系,以致出现“系序混淆”“同源子姓,相视如秦越”的情景。康熙年间,琉球王国的中山王命官宦士族各修家谱,明确血缘关系记录。毛国鼎的五世孙毛维基于乾隆十二年(1747),编修家族第一本家谱为《毛氏世系总图》。整本族谱头尾文字皆使用汉字。毛维基在序里提到修谱旨在“愿为孙子者,深思祖宗之业,能励忠孝之风,上报国恩下辅祖德”。

此后,毛氏后裔成立“久米国鼎会”,在冲绳延续着编修家谱的传统,陆续编出支流家谱十多种,其中较大影响的有四本。虽然有些族谱已使用日语编撰,但内文不乏涉及中国渊源的语词,封面更是醒目地标出“毛氏”二字,最前头的序文无一例外地沿用毛维基的原序。

几年前,“久米国鼎会”众亲不忘祖德,携带这四本族谱前来寻根问祖。在族谱的见证下,冲绳毛氏正式认祖归宗,骨肉血脉团圆。

为了更好地保存历史,毛英羡动了将族谱捐献给档案馆的想法。“每一个家庭的变迁,都处在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闽南师范大学教授施沛琳说,毛国鼎入籍琉球,与闽人三十六姓的续赐以及月港开放等历史事件,均发生在同一时期。当时,琉球王还进行了贸易重组,由原来国家间的中转贸易转向以漳州贸易网络为主体的民间贸易。而毛国鼎等人成了贸易活动中的中坚人物。“研究捐献的毛氏家谱,可以对海丝文化起到补充和佐证作用。”施沛琳说。(记者罗培新)

1607年,龙溪人毛国鼎奉诏出使琉球,定居久米,至今繁衍十五代


琉球「毛氏族谱」毛氏后人到漳州认祖归宗

与世山当和满美毛氏宗亲一同祭祖

昨日,在角美满美社毛氏宗祠,冲绳“久米国鼎会”荣誉会长、毛国鼎第十五代孙与世山当,与满美社毛氏宗亲详细对接《毛氏世系总图》等族谱资料,最终确认琉球毛氏后人根在满美。随后,与世山当与满美毛氏宗亲一道,对着祖先牌位点香祭祖,慎终追远。

“久米国鼎会”编制于乾隆年间的《毛氏世系总图》记载:“吾元祖擎台,讳国鼎,乃福建漳州龙溪之人,聚族唐荣(久米村)良有以矣。”角美满美毛氏源自福清,据《福建福清毛氏源流》记述:“十三世孙、东厝支希旦公三子国鼎公(即仕宗公),万历年间奉命赴冲绳,居那霸市,为冲绳毛氏始祖。”

据《明史·琉球传》记载,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之一,从1372年开始,琉球国中山王便遣使向明朝朝贡。明万历年间,中山王返回时迷途于闽浙水域。明朝廷派龙溪县人毛氏十三世孙毛国鼎等将其送归。考虑到当时“久米村”中“闽人三十六姓”人口骤减,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明朝下诏,令毛国鼎在久米定居,专掌贡典兼辅政务。思乡心切的毛国鼎交代后人“一定要替我到故乡走走,见见乡亲。”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时任日本参议员、毛国鼎第十二代孙与世山茂,托付中方帮忙寻找先祖的故乡。35年前, 70多岁高龄的与世山茂和“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到福建寻根。寻到满美社,与世山茂与毛氏宗亲相会,很是激动,虽然当时未能确定这里就是先祖的故乡,但他在毛氏宗祠祭拜时,用中文说了一句话:“我也姓毛!”

由于当时行程匆忙,与世山茂没有停留作进一步考证,只留下通讯地址,准备单独寻机再到满美社进行考究。没想到,后来与世山茂身体有所不适,带儿子寻根满美的想法未能成行,只好把这一寻根的夙愿交托他的孙子与世山当。考虑到先祖是从中国过去的,如果不会讲中文,就无法与宗亲交流,与世山当专门到台湾学习汉语。

此后,两地宗亲沟通联系一直不断。“久米国鼎会”寄来了族谱、慰问金和一些学习用品。得知冲绳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满美“毛氏宗亲会”也发去慰问信,祈祷久米族人在先祖的庇护下逢凶化吉、平安顺利。

在毛氏宗祠,与世山当净手焚香,虔诚祭拜祖先。与宗亲面对面交谈时,他连连用中文招呼:“真福气,今天很高兴!”他深情地说,毛氏源流像一棵大树,有根有叶,琉球毛氏只是伸到海外的叶子,但根却在满美。今天找到了久米毛氏的根,站在先祖的故乡,总算可以告慰先辈。久米满美毛氏宗亲,虽然一方是中国国籍,一方是日本国籍,但是我们身上流淌的血液是一样的,心和心也是相连的。

温馨记忆带回“家”

琉球「毛氏族谱」毛氏后人到漳州认祖归宗

与世山当展示久米国鼎会编修的毛氏族谱

琉球「毛氏族谱」毛氏后人到漳州认祖归宗

编制于乾隆年间的《毛氏世系总图》

琉球「毛氏族谱」毛氏后人到漳州认祖归宗

与世山当播放爷爷当年寻根的视频

“这是我爷爷35年前,寻根满美拍摄的视频,大家快看看!”11月7日,50岁的冲绳“久米国鼎会”荣誉会长与世山当一到角美满美毛氏祠堂,便掏出包中的ipad,招呼村民观看纪录短片。清晰的影像勾起了许多族人对往事的记忆。

“当时有大约20多个日本人来到村子,其中一位老先生通过翻译告诉我们他是毛氏的后人,是来寻亲的。”满美村毛氏宗亲会会长毛建国回忆道,只记得与世山茂身穿整齐的西服,走进宗祠后,没有作过多的交流,而是径自走到祖先牌位前,双膝跪地,用中文说了一句“我也姓毛。”更让乡亲们记忆犹新的是,与世山茂还带来了一台18寸的彩色电视机,当时可是新鲜玩意。“这台电视后来成为全村毛氏族人的至宝,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视机摆在屋前的空地上,所有族人围在一起看电视。每次看电视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远在日本的宗亲,心里全是感慨,”毛建国回忆道。

短片中记录了一个情节:时年45岁的漳州市实验小学教师毛英羡把一幅珍藏的棉花画《松鹤延年》回赠与世山茂。当年,毛英羡在画框用油漆郑重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场面被与世山茂随行人拍摄记录了下来。故土清晰的画面和族人亲切的面容被带回了冲绳,呈现在久米国鼎会的毛氏宗亲眼前,当时只有十几岁的与世山当牢记在心。

时间一晃而过,毛英羡已是80岁高龄。不过,昨日,与世山当一眼便认出毛英羡,便高兴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激动地说:“当时我爷爷来到中国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爷爷回国后讲述了赠予棉花画的场面,对棉花画爱不释手,挂在了国鼎会的会长室。爷爷多次教我念“毛英羡”三个字的汉语读音。没想到今天能见到您,真是太高兴了!”

祭祀环节时,与世山当恭敬地在祖宗牌位前祭拜和上香,他虔诚地在牌位前念念有词。祭拜后,与世山当拿着手机记录祠堂里的一切。他说,他要把故土的一切记录下来,带回冲绳,和毛氏族人分享,让他们也感受祖地风情。他表示,计划明年将久米国鼎会的主要成员组团回满美村祭祖,亲眼看看自己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另外,久米国鼎会将资助满美毛氏18岁以上学子到冲绳留学,开展文化交流,也使两地宗亲语言交流实现无间隔。

临别时,满美宗亲把与世山当送到路口,数次挥手致意,叫唤说,“什么时候过来都可以,我们都欢迎。”

四百多年枝分派衍

修谱不忘祖德本源

中国人之落籍琉球(今冲绳),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太祖“赐闽人三十六姓”始。他们聚居于久米村(久米的意思就是“永久享有俸禄”之意),专任与朝贡相关的航海、外交、翻译等职业。由于琉球“以荣夫唐之人”,久米又号曰“唐荣”,即“中国村”。

迁琉定居唐荣的闽人诸姓,从建立家庭到形成宗族,最初是以保留唐姓唐名(个别有祖墓)作为识别标志的。随着家庭的不断分化组合,同姓关系无法替代宗支亲疏关系,以致出现“系序混淆”、“同源子姓,相视如秦越”的情景。康熙间,琉球王国的中山王命官宦士族各修家谱后,唐荣诸姓始有明确的血缘关系记录。

翻阅久米国鼎会所提供的唐荣毛氏家谱,记者发现家谱所追溯的毛氏始祖是毛国鼎。毛国鼎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与阮国同抵中山,崇祯十六年(1643)卒。最初的一本家谱是毛国鼎的五世孙毛维基于乾隆十二年(1747)编修。毛维基在序里提到修谱旨在“愿为孙子者,深思祖宗之业,能励忠孝之风,上报国恩下辅祖德”。而这本大宗家谱记载的毛氏世系延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头尾文字皆使用汉文。

此后,枝分派衍的毛氏后裔在冲绳延续着编修家谱的传统,在大宗家谱的基础上,陆续编出支流家谱十多种。这些家谱虽然使用日语编撰,但内文不乏有涉及中国渊源的语词,而这些语词则原汁原味地以中文给予呈现。从久米国鼎会资料提供的部分图片看,这些支流家谱封面都醒目地标出“毛氏”二字,明其本源。翻开久米国鼎会寄给满美村的四本家谱,每本家谱列于最前头的序文无一例外地沿用了毛维基的原序,这足以说明居住在冲绳的毛氏后裔延续了前人的修谱精神。

冲绳毛氏元祖

毛国鼎其人其事

据历史记载,冲绳毛氏元祖毛国鼎,字擎台,1571(隆庆5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

万历二十二年(1594)和二十八年(1600),中山王先后遣使到中国内贡,返回时迷途于闽浙水域,明廷又派龙溪县人阮国、毛国鼎送归。

明万历三十五年,为加强日趋衰落的久米村,“补其诸姓之无传者”,明廷乃准毛国鼎及阮国定居冲绳,官至正议大夫。据冲绳毛氏族谱记载,隆庆元年(1567),明政府开放月港,准许“文引”制度下的海上民间贸易。从此由漳州到马尼拉等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愈加兴盛。毛国鼎入籍琉球,与闽人三十六姓的续赐以及月港开放等历史事件,均发生在同一时期。当时,琉球王还进行了贸易重组,由原来国家间的中转贸易转向以漳州贸易网络为主体的民间贸易。而毛国鼎等人便成了贸易活动中备受期待的中坚人物。崇祯十六年(1643),毛国鼎去世,享年73岁,葬于安里村。至今,冲绳毛氏子孙已传十五世。满美村聚居有毛氏后裔40多户、300人,与福清毛氏联系密切。(记者 罗培新 方一凡 黄舒哲)

【资料】冲绳阮氏祖先崇拜仪式(山川静香)*名桜大学综合研究所研究员

一、前 言

冲绳的祖先崇拜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冲绳华裔各个宗族所共有的现象。

据笔者观察,无论是毛氏、阮氏及梁氏这些具有法人性质的宗亲组织,还是王氏、林

氏这些不具有法人性质的宗亲组织,唯独只有阮氏在他们的宗亲组织「我华会」的办

事处里,设有来琉始祖阮国牌位的祭祀空间,他们把这空间称为庙,并在这个祭祀空

间的入口处悬挂着「竹林堂」的匾额。这是阮氏与其他华裔姓氏最为不同的地方。另

外,他们对祖先观念的执着态度以及屡次前往中国寻根等一系列独特的行为,引起笔

者对阮氏祖先崇拜的关注。今日阮氏的祖先崇拜是如何形成?其中受到哪些因素所影

响?为什麽阮氏接二连三地前往中国寻根?对于阮氏这样的小宗族来说,祖先崇拜有

着怎样的社会意义?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先要瞭解阮氏移民琉球的历史背景,以

釐清阮氏祖先崇拜所涵盖的多元因素。

二、阮氏移民琉球及其社会背景

西元 1372 年(明洪武五年),明太祖下了进贡的诏书给琉球王国(比嘉春潮

1971:61),这是中琉建立正式邦交关係的开始。在1392年,明太祖为了琉球能顺利地

进行朝贡贸易的事业,安排整批具有业务能力的团体,包括闽中的船工、水手、司礼

仪文书者以及通译者等,以担任朝贡贸易的重要职责,他们聚居于久米村,又称唐荣

(东恩纳宽惇 1969 :354‒359)。这是一次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移民行动(比嘉春潮

1971:64-65)。现在的久米村人绝大部分就是他们的子孙。

在明朝册封体制下的琉球王国,广泛地与东南亚诸国进行贸易往来,促使琉球

出现了前所未有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大交易时代。十五世纪中叶,久米村仍旧充

斥着往来此地经商的华侨,并且和从事朝贡贸易的久米村人,构成了共存共荣的华侨

华人社会。然而,担任朝贡贸易职务的久米村人随着世代的传衍而逐渐本土化。到

了十六世纪前半期,由于海外贸易逐渐走向衰弱,因此久米村人开始被编入琉球王府

的体系,像其他琉球官员一样领受采地(田名真之 1998:248‒249)。也因西欧诸国参

与东南亚贸易行列,于十六世纪后半期,亚洲情势急变之后,导致琉球王国的贸易衰

退,同时也意味着久米村的萧条。王府为了维持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关係,在振兴久米

村的一系列方桉中,实施将懂得中文及知书达礼者移入久米村籍的政策,以弥补久米

村人口过少的缺陷。

今日冲绳阮氏始祖阮国,在西元1594年首次奉命护送进贡使团回国,而后往返于

中国与琉球之间担任接送使团的任务,并受命于1607年入籍琉球,补了久米村的人员

之缺。除了阮国之外,先后还有毛、郑、蔡、王、陈、杨等姓氏的中国人入籍琉球编

入久米村籍,来继续维持琉球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关係(富岛壮英 1987:478‒483)。后

来增补的华人也都成为领受采地的官员。

在阮氏入籍琉球后不久,西元1609年,日本萨摩藩主岛津氏入侵琉球,完全控

制了琉球之政治与经济。萨摩藩在琉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为了禁压天主教徒,萨

摩藩实施江户幕府的宗教制度,确认包括农民在内的每一个人所属的佛教宗派,最后

在西元1698年创立了编纂家谱的机构——「系图座」,开始了家谱的製作与确认,从而

形成士族与农民阶层的身份分离制度。士族身份的考核的过程,王府必须徵求大宗宗

家方面的证言,之后要求由一门亲戚提供生子证书。因为无论哪个宗家都是王府的官

员,其身份是明确的。在家谱製作之前,一个宗族的范畴尚不明确时,各宗家的证言

非常的重要,导致宗家卖弄权威以决定宗族成员的资格之风俗也就从此开始。在王府

製作家谱之前,王府禁止农民迁移,也限制农民的各种权利,更加上严厉的课税等措

施,人们意识到士族与农民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与待遇。直到后来构建家谱时,为了

能确保士籍,致使无论宗支的哪一家,都积极地协助宗家的祖先祭祀,以求得宗家的

冲绳阮氏祖先崇拜仪式 3

庇护来确保士族身份,这就是琉球宗族形成的原因,在冲绳称为「门中」(渡口真清

1971:457‒460)。此情形同时可见于入籍琉球的久米村人,他们也必须参加宗家的祖

先祭祀来确保士族身份,这种族人参加宗家祖先祭祀的模式一直传承至今,阮氏的情

况自不例外。阮氏从中国迁移到冲绳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人口的繁衍上,与在同

年入籍琉球的毛氏差距颇大,大约只有三千多人,在冲绳乃属于小宗族。

三、阮氏祖先崇拜的内涵

从上述可知,冲绳的祖先崇拜是伴随着「门中」形成而产生的现象。如今在冲绳

祖先崇拜是一种普遍现象。今日冲绳祖先崇拜模式的形成,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

响。另外,由于华人的移入,道教及儒教也随之传入琉球。道教的影响表现在道教神

的崇拜与生活习俗上的祖先祭祀中。儒教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在祭孔仪式上,而祭孔仪

式也影响到祖先崇拜(具志坚以德 1989:88‒93)。在今日冲绳阮氏的祖先崇拜仪式如

何体现出儒教及道教的影响?冲绳的固有文化与政治因素,是如何地影响祖先崇拜?

为了能瞭解祖先崇拜内涵,我们将剖析今日阮氏的祖先崇拜仪式,包括「门中」层次

祭祀活动中的清明祖坟祭祀、宗家的远祖祭祀,以及家庭层次中元的牌位祭祀,来揭

示影响阮氏祖先崇拜形成的因素,并试图归纳出阮氏对祖先的观念与其所显示之社会

意义。

(一)清明的祖坟祭祀

有关冲绳在清明祭祀坟墓之事,可见于西元1736年由有第一才子之称的久米村士

族蔡文溥,其以《朱子家礼》为范本,所製作的一本以中国民俗为中心、但又含有王

府时代琉球民俗的《四本堂家礼》。后来王府将它分发到各地,成为士族日常生活上

各种风俗及有关祭祀礼仪的参考(池宫正治ほか 1993:88‒93)。而士族的礼仪后来也

被一般人所彷效。此外,《四本堂家礼》也记载着先祭祀土地公,而后祭祖先之事(同

上引 :89)。故直至今日,冲绳清明祭扫坟墓,与华人同样也是先祭祀土地公,后祭拜

祖先。

2005年4月10日,是祭扫阮氏始祖阮国坟墓之日,130多名子孙参加了祭祖仪

式,其中包括各小宗的成员。这种各房族相聚一起的行为,是从十七世纪末期开始

的;是王府在製作与确认家谱的过程中,小宗的族人协助宗家的祖先祭祀以求宗家的

庇护能确保士族的身份所遗留下来的习俗。

4 民族学研究所资料彙编21

祭祀阮氏始祖坟墓之前,「我华会」会长必须前往尚甯王的坟墓去彙报当日即将

为始祖阮国扫墓之事。这是历代会长所延续下来的清明祭扫祖坟的第一步骤;阮氏他

们也重温了始祖阮国的入籍琉球的历史——尚甯王请求明皇帝并且得到批准的这段历

史记忆。

其次,在会长向尚甯王彙报后,又前往(浦添市)仲西的「祝女御殿」祭拜;这是

在琉球固有的「女神」(onari)信仰上,即姐妹具有独特的感受性、能领会神意帮助

兄弟的事业之信仰习俗(仲原善忠 1978:410)。此女神信仰的表现有二:其一是,称

为「神役」(kuddi)的族中女性,为家族向神(远祖)祈福(后述)。其二是,在古代

村落的生活上,村落中具有指导地位的,也是该村落最古老的血缘集团的本家女性,

掌管该村的祭祀事宜,称为「根神」(negami)。部落的祭祀,由根神带头率领全村村

民参加祭祀。到了十二世纪,由统治一个或数个村落的统治者家中的女性担任「祝女」

(noro),祝女意为祈祷的人,其统率数个村落的根神,主持一村或数村一起的祭祀仪

式,为统治者的幸福、五穀丰收及民生的平安祈祷。一旦被任命为祝女,其后便以世

袭的方式继承此职务下去。到尚真王时(1477‒1526),尚真王组织全岛的祝女,任命

其妹(后来发展到国母,王妃)为这神女组织最高地位的「闻得大君」(kikoeokimi),

祝女的主要职务是为国王长寿、王室繁荣、民生平安、五穀丰收及内外航路的安全而

祈祷。这固有的女神信仰历经辗转演变后,被尚真王巧妙地利用来巩固其中央集权之

统治。

尚真王的中央集权政策是把盘据在各地的诸侯聚集在王府的所在地——首里,与

原来的首里人接触交流、相互通婚,进而产生血缘关係,使各地的诸侯与首里人杂处

融合而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族群。为了进一步求得精神上的一统,尚真王还策划了宗

教政策。首先,在首里境内建造了三处寺院,也在这三处的中央建造了「闻得大君」

的住处,称「御殿」(odon)。各人到各属的寺院去祭拜,与此同时,每个季节也要去

「闻得大君御殿」祭拜(伊波普猷 1974:64‒65),这就是尚真王的「祭政合一」的政策。

在此可以察知,会长到浦添市向尚甯王彙报,其后也到浦添市仲西祝女的家去祭拜的

行为,是源自于尚真王所实施的祭政合一政策中到「御殿」祭拜的习俗。

「祝女御殿」祭拜后,接着需往赴墓地,全体子孙转向阮国坟墓左边的墓碑,向着

中国方向遥拜,是对中国远祖的祭祀,也是阮氏子孙重温始祖阮国是从中国移民而来

的历史记忆。向中国遥拜之后拜土地公,而后才拜始祖阮国的墓,最后是大宗神村本

家代代祖先的墓。这一系列的祭祀仪式中,包含有礼生一人主持仪式、执事二人协助

仪式的进行。当中主祭的「我华会」会长将献上的三杯酒及两杯茶,倒在地上的奠酒

动作属于儒教行为。而烧香、烧纸钱以及祭品中的猪肉、猪耳朵、鸡肉及蛋,与华人

的三牲相比虽是起了些变化,则较偏属于道教或民间宗教的行为。

从清明的祖坟祭祀中,可以看出它含有中华文化的儒教、道教的成分。与此同

时,也涵盖了被利用于政治利益上的琉球固有女神信仰。这祖坟祭祀的实践,将阮氏

子孙从互相很少来往、甚至互不认识的宗亲关係,变成相互熟悉的宗亲关係,共同地

追思他们的始祖阮国,同时也跨越国境地追思他们在中国的祖先,这是其他姓氏所没

有的表现,除了加强宗族成员之间的联繫,无疑地也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

(二)宗家的远祖祭祀

在冲绳的门中裡有位于祭神时为神服务,称之为「神役」的女性。这裡所谓的神

是指远祖的意思,其象徵物是蒲葵叶所作的扇子。神役是已神格化的祖先及闸中的子

孙们之间的媒介,以实践门中各种祖先祭祀为重要职责。神役係根据神(远祖)的启

示,而从宗族中的女儿中选出,是基于女神信仰习俗的表现,为家族向神(远祖)祈

福。远祖的祭祀是表现在「麦稻祭」(umachi),有二月的麦穗祭、三月的麦大祭、五

月的稻穗祭及六月的稻大祭。阮氏的远祖祭祀以五月的稻穗祭为主。

2005年6月21日(五月十五日),神村大宗本家举行了远祖祭祀稻穗祭。阮氏门

中的稻穗祭,依大宗家的女主人解释,稻穗祭是门中已出嫁女儿们的祭祀活动,近年

来,少数男性也参与祭拜。2005年的参拜者大约50多位,大多数是女性,又以母亲

带着女儿居多。这正与清明祭祀祖坟时,绝大多数是男性参加的情况相反。

在进行阮氏祭祀远祖的稻穗祭之后,女主人分给每一位参拜者一撮用白纸包的

米。参拜者会把米放在小孩的头上,寓意保佑孩子聪明,或加在白米裡一起煮,以求

一家人身体健康。祭祀祖先的麦稻祭与祭拜后分发白米的行为,可从西元1730年国王

以夏稻的初穗祭祀祖先后,再将初穗赐给国王的亲戚及王府各部门的官员,以及1731

年以春麦的初穗祭祀祖先后,再将麦穗赐给国王的亲戚及官员们的举动中(安达义弘

2001:85‒86),可以了解其原形是国王祭祖所遗留下来的习俗。

阮氏远祖祭祀的基本因素来自于琉球固有的女神信仰,而其祭祀形态是琉球国王

祭祀历代先王的模式所遗留下来的习俗。远祖祭祀又是另一次凝聚阮氏族人以追思琉

球历代祖先的机会。远祖祭祀也就是把祖先当作神来看待的一种祖先观。这种把祖先

当作神的表现在将祭祀远祖后的白米放在孩子的头上,以及参入其他白米煮饭享用以

获得祖先保佑的举动,也表现在中元的牌位祭祀上(后述)。这种敬仰祖先的观念也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每当家人外出远行时,他会烧香求祖先保佑外出平安,而不

会到社区内的寺院去求神保佑。把祖先当作神来看待的琉球固有信仰的祖先观,是阮

氏本土化最有力的证明,因为一般华人并不轻易地把祖先当作神来拜,除非是有功绩

的、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人,才会上升为神。这种把祖先当作神来看待的祖先观,使

得阮氏对于祖先特别敬仰。

(三)中元的牌位祭祀

在冲绳的一般家庭内安置祖先牌位的空间称之为「佛坛」,今日冲绳的牌位形式

绝大多数合祀多数祖先的「屏位」。(主编注:依据审查人意见,「屏位」一词乃是冲绳

当地的称呼,指一个宗族内许多个人牌位集体放置在一起的横架,分成上下二排)「佛

坛」的称呼以及「屏位」的形成,可从国王对久米村知识份子的指示,实行王室牌位

整顿的过程中看出原因。在琉球时代佛教传入已久,早在十三世纪时已建立多数寺

院,在十五世纪末所建立的寺院,不只在大殿上供佛,也在寺院中设置安置神主的场

所。到了十七世纪末,开始了王室牌位的整顿,经过寺院之间的牌位移动后,终于在

天王寺、天界寺及圆觉寺中安置了历代国王与历代王妃的牌位。在1725年,把安置着

历代国王牌位的天王寺与天界寺的神主改为「屏位」,又于1728年,于圆觉寺大殿的

佛坛上安置神主,而把佛像移祀到本来安置神主之处,接着在1733年,将圆觉寺的神

主改为「屏位」,最终在1734年,同样地把天王寺大殿佛坛上的佛像与王室牌位对调

安置,从此这些寺院开始具有祭祀神主的宗庙功能(同上引 :84)。从上述一系列的牌

位整顿内容中不难理解到,为何一般家庭内安置祖先牌位的空间称之为「佛坛」,以

及今日冲绳的牌位形式绝大多数是合祀多数祖先的「屏位」的情形。

我观察了2004年的中元祭拜祖先,此次的调查对象原定为大宗的神村本家,但

因老一辈的女主人不在,担心不能回答问题,于是另选族中最高龄长老的家为调查对

象,据说神村本家的祭拜方式就是这家所传授的。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连续三天为中

元祭拜祖先的日子。七月十三日是迎祖先的日子,在傍晚,族人打开前门,端着一个

圆托盘,盘上放一碗水、带有树叶的小树枝及一碗切成片段的甘蔗,高龄长老带领着

一家大小面朝门外,跪在门的内侧,并说着:今天是迎神日,恭请祖先入内,同时三

次向门外丢些甘蔗,这意味着只有祖先进门,甘蔗是施给「饿鬼」用的,再以带有树

叶的小树枝沾水三次,接着将一些水洒在门内的地面上,说:祖先洗个脚,请进吧。

首日的祭品最为简单。第二天是十四日,必须从早餐就开始祭拜,10点的点心、正午

的午餐、下午3点的点心、晚餐,这一天也就上香5次。最后一天是十五日,也和十四

日一样从早餐开始拜起,但因是送走祖先之日,晚餐的祭品在四方的托盘上,并使用

有小红豆的米饭代替白饭,称之为「赤饭」,表示喜庆,也包含一般家庭都会有的祭

品,如海带、五花肉、牛蒡、豆腐及炸鱼条,15个白年糕、水煮蛋,及一尾蒸鱼,这

就是小渡家中的传统祭品。

傍晚6点20分,一家人为献上晚上的祭品上香。到了晚上10点重新换上牌位前左

右两旁的水,再次上香,献上的纸钱(一小叠5张的黄纸上列印有古钱的模样,为5万

贯)用筷子夹着烧在佛坛前的一小盆裡,边烧纸钱边说:这是属龙的朋子烧的纸钱。

以此类推,主人为不在场的家人一一烧纸钱。10点20分,撤了祭品,将酒及鲜花连

同花瓶的水倒入小盆,也将香炉中未燃尽的香脚一一拣出放入小盆,接着拿着小树枝

沾水轻轻地拍在每位家人身上不适的地方。10点30分,将小盆搁置在门外的小树下,

一家大小蹲下朝着小盆,并合掌将祖先送走。在中元祭祀祖先的第二天,大多数亲属

利用此日提着礼物(米、罐头、食品之类)互相拜访,有的同时也到宗家祭拜,宗家

来访人数的多寡取决于宗家的兴衰,这种现象的表现,是因王府製作家谱促成宗家的

祖先祭祀所遗留下来的习俗。

中元的牌位祭祀裡需釐清的以下几个议题:为什麽在中元节时集中在十三、

十四、十五日这三天祭祀祖先牌位?为什麽祭拜次数多,并且以祭祀祖先为主?笔者

试从王室牌位祭祀实践中来理解这模式的来源。自十七世纪末以来所实施的国王室族

牌位整顿之同时,也逐渐备齐牌位祭祀形式。西元1715年,宗庙祭典由执行寺院与神

社事务的担任者来负责牌位祭祀仪式,原本圆觉寺先王的牌位祭祀,按惯例是只有国

王的亲戚才能参加,但到了1722年,从国王开始到一般平民广泛地都能祭拜。1725

年,将天王寺、天界寺的神主改为「屏位」的翌年,各「屏位」以12碗祭品祭祀先王

及先妃。圆觉寺中坛的五位神主及天王寺的五位神主,在三十三周年忌辰以后的每年

忌辰时祭品是6碗,其他的「屏位」在33周年忌辰后一律不供祭品。另外在祭品上,

于1731年有三月三日的艾草饼、端午的粽子、六月的蒸糯米饭、八月的小红豆饭(表

示喜庆)、十二月的鬼饼(冲绳独特的用月桃叶包的糯米糕)为祭品祭祀历代神主。此

外,正月初一到二十日、冬至、朔望、春分、秋分及七月初七到二十日每天两次点灯

烧香献茶,特别是七月十三、十四日这两天烧香3次,十五日这天烧香4次,并供上

点心。但是到了1742年,除了忌日、朔望以外,其他的祭祀日改为春秋二季及四时的

节日(同上引 :85‒86)。从王室牌位祭祀实践的经历中,不只让我们得知为什麽集中在

十三、十四、十五日这三天祭祀祖先牌位与祭拜的次数之多、并且是以祭祀祖先为主

的理由。它还提示了全国上下普及的进行祖先崇拜是从1722年开始,也提示了今日祭

祀祖先的节日、大致上的祭品内容及数量多寡,更重要的还提示了三十三周年忌辰后

一律不供祭品的佛教祭祀因素,这也是今日冲绳人在为祖先作忌日的法事时,祭祀是

以一年周年忌辰、三年周年忌辰、七年周年忌辰、十三年周年忌辰、二十五年周年忌

辰、到了三十三周年忌辰时称为大烧香,是为特定祖先作最后一次忌日祭祀的原形。

整个仪式的过程中,是由家长带头举行祭祀,也进行迎接与送走祖先的程序,不

难联想到中国人以三献礼祭祖时的迎神与送神仪式之儒教形式。又烧香、烧纸钱及在

祭品中的猪肉、鱼、鸡蛋,与三牲相比虽是有了些变化,这些是道教或是民间宗教的

行为。冲绳文化的远祖祭祀也就是把祖先当作神来看待,相信祖灵持有莫大力量的祖

先观,在这裡表现在把祖先洗过脚的水,用小树枝沾水轻轻地拍在每位家人身上不适

的地方,以求得祖先保佑的行为上。在这中元的祭祀中所着重的是祖先的牌位祭祀,

而不像一般华人注重野鬼的安抚而大肆祭拜,冲绳中元祭祀的特徵,是以祖先祭祀为

主轴。

在此处必须注意的是,历代国王的牌位整顿及牌位祭祀的实践,全是遵循久米村

中知识份子的判断而决定(同上引 :81‒84),也就是由久米村的行政官员参照《大明会

典》、《大清会典》答覆王府的谘询(荒野泰典ほか 1992:259)。

总结以上有关阮氏祖先祭祀的三个方面内容,可以理出几点值得我们关注的事

宜:

第一、今日冲绳所显现的祖先崇拜模式,就其形成而言,是在十七世纪末期,王

府在家谱的製作与确认的运作中逐渐地促使门中组织的形成。在门中形成的过程中,

产生了一般士族都有参与祖先崇拜的现象。

第二、就祖先祭祀仪式内涵的形成而论,可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来分析。首先,

在琉球固有文化的女神信仰因素上,它曾被尚真王(1477-1526)为了政治利益所利

用,其表现在清明的坟墓祭祀时,会长前往(浦添市)仲西的「祝女御殿」的祭拜上。

但另一方面,冲绳固有文化的女神信仰及对祖灵持有莫大力量的信仰上,则实际反映

在远祖祭祀的稻穗祭。其次,今日的清明坟墓祭祀、远祖祭祀、中元祖先牌位祭祀等

模式的定型,是在十八世纪,王室的牌位整顿及王室的祖先祭祀实践中而形成,加上

王府颁佈《四本堂家礼》等,这些都有着久米村人的实际参与,不难瞭解到祭祀仪式

中所涵盖的儒教及道教的因素,以及早已传到琉球的佛教因素。也就是说今日冲绳的

祖先崇拜模式,以王室的祖先祭祀实践开始,而后再由一般民众所彷效。冲绳的祖先

崇拜虽然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但祖先崇拜成为冲绳宗教信仰上的主流,也是一般冲绳

人精神寄託的中心。

四、阮氏祖先崇拜的现实功能

我们已讨论过阮氏这个小宗族通过祖先祭祀的一系列仪式活动,来追思他们的始

祖阮国以重温入籍琉球的历史记忆,同时也跨越国境地追思他们在中国的祖先,透过

远祖祭祀中追思冲绳的历代祖先,这样的实践带给族人极大的心理满足,实现了他们

的精神寄託。更重要的是,长期的交流互动,将阮氏宗亲团结在祖先的旗帜下,培育

出较强的宗亲亲情纽带,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那麽,祖先祭祀及宗族凝聚力对阮氏

这个小宗族来说,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现实意义呢?

第一、祖先崇拜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使小宗族以团结的力量代替个人弱小的力

量与当地社会互动,于是产生较大的社会效果,藉以提高宗族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

位,从而有利于族人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

阮氏经常以宗族整体的姿态响应那霸市政府的号召,配合那霸市政府在政治、经

济、文化各领域的活动,为当地的发展做出阮氏自己的贡献。比如2001年7月,那霸

市举行庆祝那霸市与福州市缔结友好城市二十周年的纪念活动,阮氏我华会积极回

应,不但参加当地的庆典仪式,还组织了一支由15名族人的团队,随同那霸市的庆贺

团队前往福州市出席福州市政府举办的庆典。又如2004年3月,以阮氏我华会会长为

代表,参加由那霸市市民组成的福州部会的活动,随之在5月时,我华会会长也参加

福州部会的总会。

2004年5月,那霸市政府主办「琉球王朝的秘宝展」,阮氏我华会也积极地配合,

发动阮氏族人踊跃捐款,协助那霸市政府从中国借回古琉球时所进贡的物品展示给冲

绳民众,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众多的主流媒体连续的报导此事,提高了阮氏宗族的

社会声望,我华会会长在2005年定期大会后的族人联谊聚餐上致词说:

⋯⋯在此,再次地向各位支持者表示感谢。此次的捐赠,我不以为应从我华

会的资金支付,⋯⋯久米三十六姓中,阮氏我华会在资金上不如其他组织,

但希望将来成为久米三十六姓中的第一。目前阮氏不怎麽出色,经常听见的

是毛氏,这也是大家所羡慕的。但从此次展览会展期中,在报纸上共有31

次揭示捐款者名单,在金钱的数目上虽然远不如用组织的资金捐款的久米

崇圣会,但我们超过毛氏,这使我感到自豪。同时也因此提高了阮氏的知名

度,我们应为此感到庆幸,也是我们共同的光荣。

久米崇圣会是个地缘组织,涵盖的区域广泛,成员人数众多并具有雄厚的资金,

毛氏在久米村是公认的第一大姓,大约有两万人口,资金也有阮氏的3倍以上,在这

次的捐款活动,阮氏以宗族整体的捐款与毛氏一比高下,竟然超过毛氏的捐款数目,

极大地增强了阮氏族人的自豪感。每当报纸一次次地刊登有关阮氏我华会的名字,也

就是阮氏我华会向冲绳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展示自己,借此提高了阮氏宗族的社会知名

度,进一步会长还表达了希望阮氏将来成为久米三十六姓中的第一。这些都充分说明

阮氏认识到作为一个小宗族,他们必须聚集族人的力量团结起来,以宗族团结的力量

参与当地政府的公益事业,才能提高宗族的社会声望与社会地位,从而有利于族人在

当地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祖先崇拜的仪式活动,为宗亲族人之间的认识瞭解、联络交流、加强情谊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们有机会共同洽商如何地弘扬家族事业,加强族人的力量,为

族人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祖先崇拜仪式活动为阮氏族人的长期互动提

供了很良好的交际平台,除此之外,阮氏我华会还另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族人

有更多的机会相聚一堂,如组织敬老会的活动,为参加敬老会70岁以上的族人呈敬

老金、为85岁的族人举办庆祝活动,并赠送纪念品加上敬老金,对不便于参加活动

的88岁、97岁、100岁的族人也进呈敬老金,以表示对于年长族人的关怀。凡族人遇

到颱风、水灾、火灾、地震等灾害时分发赈灾金,如遇族人过世时,送上花篮及慰问

金表示悼念,此外,也为年轻族人提供奖学金。族人在丰富多彩活动的互动中增加了

情谊,也共同洽商购置更多家族房产,增强族人的经济力量。据我华会会长所言,在

1993年,有一位族人参加浦添市市长的竞选,得到我华会的支持,族人动用了他们的

社会资源协助当选。

第三、这种祖先崇拜为中心培育出来的宗族亲情纽带已经拓展到国外。在互动中

冲绳阮氏学习到宗祠对于一个宗族的重要性,并且显示出阮氏宗亲的跨国力量,将可

以和阮氏的祖先一样,为当地社会的国际交流做出贡献,自然更有利于阮氏在当地的

发展。1987年,冲绳阮氏首次访问他们的祖籍地漳州,得知阮氏祖先最先迁移到漳州

的落脚地——龙海县角美镇石美村,也是祖庙「世德堂」的所在地。冲绳阮氏协助当

地的阮氏把「世德堂」重归于石美的阮氏,同时也担负起重修「世德堂」的责任,向冲

绳阮氏族人募款捐资。在1993年,阮氏祖庙「世德堂」终于落成并举行祭祖典礼,此

后冲绳阮氏也积极与福建的阮氏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也扩展到与香港及台湾的阮氏。

冲绳阮氏与中国及台湾的宗亲互动中,瞭解到宗祠是一个宗族的象徵,也具有凝聚族

人的功能,这影响了冲绳阮氏在「我华会」办事处的后方设立了「竹林堂」来祭祀始祖

阮国的牌位,于2003年,召集漳州拥有宗祠的阮氏,调查始祖阮国的家乡。于2005

年,阮氏族人到福州寻根,但是仍还找不到始祖阮国确实的祖籍地。

五、结语

冲绳的祖先崇拜从其形成以至于模式的定型,虽然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但在其传

承与演变中,已经被当地社会普遍地实践于人民的生活中,成为冲绳宗教信仰上的主

流,也是一般冲绳人精神寄託的中心。对早已本土化的阮氏来说,他们的精神寄託也

存在于祖先崇拜的实践当中。

阮氏作为一个小宗族,他们通过对于祖先祭祀仪式的实践,带给族人极大的心理

安慰,团结凝聚了阮氏宗亲,加强宗族的凝聚力,甚至培育阮氏宗亲的纽带。这种凝

聚力不止用于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来提高这小宗族在当地的声望与地位,其中阮氏除

了通过祖先祭祀活动来凝聚族人,更以其他的活动方式来聚集族人,这也使阮氏族人

製造了更多的机会来洽商如何增强其本身的经济力量。更将这长年培育出来的宗亲纽

带加以拓展,在更高一层的祖先崇拜下凝聚了跨区域、跨国境的阮氏族人,表现阮氏

跨国境的族人力量,直接地或间接地提升了阮氏在冲绳当地的社会地位,为他们阮氏

在当地构筑一个更为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