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看了又忘记了,怎么样有效的看书?

杭素文


1、看完书后会忘记很正常,这是因为大脑很容易忘记东西的,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1天后,你会忘记74%的信息。



2、想有效的看书,更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你在看书时,要以“输出”为前提,也就是说,你在看书后,能告诉别人这本书为什么值得看。输出包括:向别人复述和写下来。相对而言,写下来会比较容易,你可以学习把书的内容画成思维导图和写读书笔记

3、读书后画思维导图,我推荐你读《实用性阅读指南》,作者是大岩俊之,作为一名指导教学的讲师,他开发了各种读书法和读书的思维导图。他在书中介绍了读书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还以5本书作为例子,各自画了思维导图,同时,讲解自己如何将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很简单,很实用,你可以对照着书,自己画出书的思维导图。不仅如此,这本书让你转变思维,从读完就算了,转变为把读过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这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



4、读书后写读书笔记,我推荐你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是被人称为“笔记本作家”的奥野宣之。他分享了实用的笔记读书法,把读书的全过程:选书、购书、记录、活用,都写在笔记本中。其中,关键的就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你要在笔记本上摘抄原文,再加上自己的评论。通过写笔记,你会加深对书的印象,而且重读笔记时,会让你回忆起书的内容,同时也会产生新的想法。方法很简单,关键在于坚持。这本书让你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你会感受到笔记所带来的力量。


默刀锋


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进入所花时长、所耗精力与阅读质量不匹配的窘境中,即题干所说的“看书看了又忘记了”。这其实就是被动阅读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低下,更别谈因为效果不佳而造成的情绪消极。但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阅读难道不就是主动行为吗?自己买书读书做笔记,全程都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怎么会有被动阅读这种说法呢?

有上述这种想法的人显然是将“主动阅读”和“亲自阅读”相混淆了。他们认为自己去书店选书购书、自己在书桌前看书、自己拿起笔做摘抄写感想、自己选择一本书作某项工作的参考资料等等的一系列行为动作即为主动阅读、主动学习。事实上,这些都只是行为的外壳,只能证明行为的执行人是我们自己。而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人其行为动作的内里牵制者并非他们自己。

想想你去书店购书,是否被推荐区的书籍、某书上的封面、书名等影响,冲动买了一堆并不合适的花花绿绿?想想你在读书时,是不是有过感到无趣、烦躁而不想读,但仍硬着头皮读下去,结果对书里的内容仍然不记得不理解?想想你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是否会因为要摘抄下书里的精句、纠结怎样美观整齐地排版而费时费心?想想你查找某些资料时,是否面对曾经读过的书籍无能为力?每一本你都没有深刻的印象,每一本都强求着你必须从头阅读才能得到结果。

主动阅读的关键在于“由我做主”、“顺着我的意向来”。而上述的种种大部分人会遇到的情形显然是无意识地被推着左右东西。如此被动阅读带来的效果是极低的,人们就像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完全交给了外力,混混沌沌不知所以。虽然很无奈,但如果我们还不及时扭转这样被动的阅读局面,读过多少书也只能是卖掉后的几块零钱。

那么,我们要如何改变这样的被动劣势呢?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一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通过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他指出: “本书中提到的笔记,用的其实就是在便利店或文具店里随处可见的笔记本。利用这种普通笔记本,就可以实现这几个不普通的目标:

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

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奥野宣之,新闻专业出身,曾在传统媒体工作。无论是工作抑或兴趣,他都坚持通过笔记本来做记录,而这也使得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这一习惯,使他逐渐打磨形成了一整套易操作且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并最终以日本著名“笔记本作家”的身份为大众所知,在NHK、TBS等媒体节目和论坛中的活跃得到了热烈的反响与追捧。

奥野宣之的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是以读书的四个流程:选书、购书、读书、活用为脉络行书的。这里面涉及到的是阅读的三个阶段:读书前、读书时、读书后。

1 读书前:让笔记成为“促进主观购书的矫正装置”

读书前,我们需要选书、购书。那在这个阶段如何利用笔记本来实现主动阅读呢?

选书、购书的渠道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如果我们毫无计划,这两种方式都会使我们一不留神掉入营销陷阱。而如果我们每次都是在需要购买某类型的书、某本能够解决一项工作的书时,才去想才去选才去做计划,显然就很低效。这时候,笔记本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利用笔记本,我们能够将日常不期而遇的灵感及时做出记录。比如当我们在做某件其实与阅读不相关的事情时,脑子里会突然闪现类似于“这个作家在这期访谈节目中表现得很有趣啊,他的书应该也很棒吧”、“会不会有写这个主题的书呢?”等等念头,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写到:“捡起这些日常中闪现的点点滴滴,积累在笔记本里吧。不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只要按照时间顺序将它们排列在笔记本上就够了。” 如此完全由你做主,随你心意,随你方便的方式,事实上也是将写读书笔记这一行为控制在了使你能够坚持下去的情绪范围之内,既写得开心又能在长久的习惯中有所收获。

除了记录灵感,如果你在各种网站、公众号、电视、广播、朋友推荐等渠道下,了解到一些书名及其简介,也把那些你感兴趣的书记在笔记本上吧,这样在到书店买书时,就能直接拿出购书清单一一对照着购买,不会不自觉地被书店漫天的广告包装而冲动消费。一般来说,购书清单上只要包括“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三个信息就足够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书了。

另外,正如奥野宣之所指出的,“在某种意义上,购书清单并不只是单纯的“购物备忘录”,而是为了促进主观购书的矫正装置。在不断列表的同时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当你今天有一种念头想要买某本书时,哪天去到书店真正去购买时可能又不想要了,或者你今天看到某本杂志上推荐一本书,于是在笔记本上做好了记录,但是改天看到一个公众号上推荐的另外一本同类型的书,比之前记录下来的那本书更全面更多好评,于是又会划掉旧记录。这样在笔记本上不断添加删减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掌握选书购书的主动权,让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是心头好,每每频频翻书都有所适有所用。

2 读书时:利用笔记自行掌握调控读书的内容、节奏及方式

读书时主动读书、记录的本质其实是选择如何读书、读书中的哪个部分、记录书中的哪些内容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要写读书笔记这一前提去做到:因为你要写读书笔记,那么你在阅读之前,会带着“要在读书笔记里写点儿什么呢?”的目的,当你阅读到某部分内容时,就会很自然地思考这些内容要不要记在笔记本上呢?如果记录的话,理由是什么,自己对这部分内容是否有独特的感受?如果不愿意花时间去做记录,那就说明这部分内容自己并不感兴趣,或者自己认为并不重要、且并不会在未来有所作用。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就总结了“有了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的读书方式的几点好处:

自由调节读书节奏,可速读

一边确认重点一边阅读

书中内容清晰地留在记忆和笔记本里

重视自己的感受

重读内容,知道理解为止

如此一来,我们就把阅读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不再被书中内容牵着走,漫无目的地、全盘接受地通读全书。

做记录这事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因为做读书笔记而影响了读书的体验,那就是在被动阅读。正如奥野宣之所写到的,“在阅读的同时在文章上画线,还要用多色笔做记号,这样一心两用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在拿起笔的瞬间,集中在书上的注意力会被分散。而且,如果没有笔就不能读书,那么读书就失去了‘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和吸收知识’的乐趣。”

对此,作者给出的建议是通过折页、贴书签等方法进入筛选程序,然后“读书的时候专心读书,要做记号的时候再拿起笔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感觉腻了,就返回前面的内容重读或做标记,这样就有了多种阅读方式。”要让做记录服务于个人,自己怎么愿意怎么来,怎么合适自己怎么来。太多人在做读书笔记这件事上无法坚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方法方式反个性,于是做笔记便成为了小时候暑假里的作业,能拖则拖。



3 读书后:持续重读笔记,活用思想输出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书背提出了这样一连串的问题:

至今读过的书,你还记得多少?

说出自己喜欢的书很容易,但你能答出如下问题吗?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对此,相信很多人都答不上来。也许有些人会搬出那句“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振振有词,的确这其中也有一定道理。但当你从社会上不可避免的功利角度看,有的人看过书后,留下的是脑海里的一本本书名和所谓的气质,有的人却因此有了牛奶和面包,更有甚者有了喝彩和光环,当书的转化率决定了生活质量,你是否还依然满足于看过一点书有那么一点书卷气了事?

而要想让每本书的精华都被你所牢记,为你所用,甚至给你惊喜,你就得重视读书后的“活用”这一环节。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叙述主线其实是持续性地重读笔记以及增强思想的输出。

本书中提到了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固定场景(睡前或洗澡后)、频次(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等。生活模式的固态有利于重读笔记习惯的养成。而我们知道,当某种习惯得以养成得根深蒂固,这种习惯所能带来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最大效能的影响。而奥野宣之在书中就指出,“即使是漫无目的地重读,也会有些新的发现,遇到意想不到的好句子。读书笔记里记的大多是自己亲手抄下的选段,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会发现过去觉得很美好的文章更美好,以前只是一知半解的语句现在已经可以彻底理解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活用”书中的内容重点不只在“用”,更重要的是“活”。意思是,要让读书笔记服务于你,而不是被其限制思考。有些人看完了书,也习惯做读书笔记,但对书中的精髓内容还是不能很好地吸收。而当出于工作或学习的原因想要从笔记中得到某些启发时,全凭运气,刚好翻到某笔记本里的某句话就只能想到这句话所发散开去的内容。这种“用”就很被动。

事实上,要更好地“活用”书中的知识,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可以使用奥野宣之在书中所介绍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通过摘抄+评论的方式让阅读成为一次难忘的体验。而当我们对某一问题有疑惑时,我们可以将以往关于这方面内容的“葱鲔火锅式”笔记综合起来,既有所依据又有自己彼时彼刻的感想,这就像请了几位专家“围绕某个问题给自己提意见,并让他们进行对比和讨论一样。经过整理总结以后,渐渐就会得出一个假设——‘其实就是这样的吧?’ 但这始终是个假设,还需要重读一遍做过记号的内容和写好的读书笔记,来验证刚才的假设……一边反复‘与自己讨论’,深刻思考,一边反复修正之前的假说,最后得出能让自己信服的结论。”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指出,“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才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

而事实上,坚持很难,被动的坚持只会因为枯燥因为不情不愿而效率极低,甚至成为无用功;坚持也不难,主动的坚持会因为乐趣因为愉快而使效率大增,直至从生活开出花来。

那么,就让我们从这小小的笔记本入手,将阅读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意愿上,从主动坚持往笔记本里写写划划评评开始,见证那段奥野宣之所说的“做好读书笔记能让读书生活更加充实,还能提高找书、读书和活用的水平,让读书生活更加愉快。写读书笔记可以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的神奇转变吧。


兔U兔U


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但是一直以来都跟题主有一样的疑惑:看完就忘,到底看书给我留下了什么?我试过写读书笔记,但笔记做了好几本也没有改善。后来我决定再升级:写书评。


我考虑的是要写书评就必须逼自己去回顾书本内容、梳理书本主要逻辑,一方面可以促进对书籍内容的复习,另一方面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我来说,书评是读书笔记的最高级。不过作为一个小白,如何写书评成了我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时我遇到了鼹鼠的土豆的写作课,她的课程主要就是针对图书类写作,书评是最基本的一项。在写书评之前我还学习到了如何阅读,这时我才知道阅读的方法也是有效看书的关键。


在进行有效的看书之前,我们需要明白: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记忆事情的。所以看书我们不需要记住,我们能获取书中的精华内容、理解、得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且能以此有产出,那么阅读一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近期我看了五六本阅读主题的书,关于有效读书其实方法都大同小异。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为主来说说吧,要做到有效阅读:

1、明确阅读目的

一本书中可能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如果我们漫无目的去阅读,那么我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带着目的阅读能让我们迅速聚焦重点内容,提高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


2、摘取有用信息

并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我们逐字逐句去阅读的,只摘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看就是很好的做法。这点尤其是针对商业类书籍。


3、设置deadline

看书还给自己设置时限?这点可能很少人会去做。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有了一下午的空闲才会捧起一本书来。但空闲时间多的时候不代表你就能读得多,设置一小时或两小时的阅读时限,可以让我们的专注力更高。


4、做到输出

输出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口头讲给别人听还是笔头写下来,都是输出。在输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梳理自己看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等于是对书籍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经过大脑深度加工的内容,留下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可以让你不刻意记住却记住了。


最好的做法是每看完一本书都做好读书笔记,每周回顾自己的笔记,这些笔记会是自己工作、写作的良好素材,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你提供新鲜的创意和观点。这就是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建议我们的。


傅小白有点黑


知识是需要温故而知新的,第一次看书看重点或者自己喜好的一部分,第二次看要比第一次看到的内容多,第三次看.第四次……都是如此,但看不仅是限于看,我们的脑子也是有思想的,我们可以去刻意记住某些让我们感到怀疑甚至不可思议的知识,然后自己在生活中慢慢寻找答案。书本里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看不住所有,更记不住所有。提高自身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无疑对看书是非常有帮助的,领悟性非常重要。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眼界也会有所不同,而莎士比亚所说过:“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我们愿意改变,我们也可以成为那一千个读者并且看到那一千个哈姆雷特。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着你的学识,带着你的疑问,带着你的思想去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书本,更要学习生活。


身心亦孺


这个问题我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也会有,现在当然也有了,大家都知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吧,如下图


我们记忆的事情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少,所以高中的时候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反复复习。当然看书有效的话,以我个人经历,一定要天时地利人和哈哈哈,可能有点夸张了~比如我,只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看书,如果有外界的喧哗打扰会看了就忘记。还有就是一定要充分发挥主动性,要看自己喜欢的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附带一张我这几天看的几本哈哈,都很有趣,安利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