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場陷入「囚徒困境」,價格拐點或已出現

鄧海清(“海清FICC頻道”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2017年7月以來,石油價格一路高歌猛進,WTI原油期貨價格從44美元/桶左右持續上漲,2018年5月一度超過了70美元/桶的關口。市場開始不斷有觀點認為,頁岩油的原油供給制約原油價格上漲是偽命題,2018年全球原油價格“王者歸來”。認為2018年石油價格突破100美元的不在少數。

對此,我們認為,目前,全球經濟並未出現進一步的增長復甦,原油價格暴漲更多的是由於地緣政治和非美原油輸出國的“壟斷行為”,但在美國頁岩油的供給替代下,非美原油輸出國與美國的博弈正好是“囚徒困境”,即“誰限產誰是輸家”,隨著地緣政治動盪的可持續性不強、壟斷限產的“不攻自破”,以及美國加強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原油輸出力度,我們認為原油價格“見頂回落”是大概率事件,市場對2018年原油價格需要雲淡風輕。

全球原油價格快速上漲,主要原因一是OPEC國家和非OPEC國家達成減產協議,二是2018年美國特朗普政府制裁主要原油輸出國事件頻現。但隨著原油價格的不斷攀升,全球原油“去產能”約束或將釋放,因此,此前推動全球原油價格上漲的核心原因或面臨“大拐點”

原油價格突破“70關口”的動力:地緣政治危機

2018年以來,地緣政治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伊朗與沙特和以色列摩擦不斷、美國空襲敘利亞、美國恢復對伊朗制裁、美國製裁委內瑞拉新任總統,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將全球原油輸出國的緊張格局推向高潮,進一步大幅推高了原油價格,因此,地緣政治成為了2018年原油價格突破“70關口”的重要動力。

2018年3月30日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呼籲,國際社會對德黑蘭(伊朗首都)實施更為嚴厲的制裁,同時,由於核計劃實施帶來的潛在威脅與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介入,以色列也視伊朗為心腹大患,2018年5月1日議會通過關於授權宣戰法律的修正案,即在極端情況下,僅需要內塔尼亞胡總理和國防部長利伯曼批准就可以發動戰爭。

2018年4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已下達命令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主要的打擊目標包括敘利亞涉及生產研製化學武器的軍事基地,據悉美國在中東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美國艦隊大批發射巡航導彈進行空襲,美國打響了對敘利亞的第一槍。

2018年5月8日,美國正式宣佈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對伊朗的制裁。“我宣佈,美國今天將退出伊核協議。”特朗普說,“我很清楚,靠這樣一個根兒上就爛透了的協議,我們無法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與此同時,美國副總統彭斯表示,“61%的國會議員投了反對票,其中包括幾十名民主黨人。奧巴馬政府還是通過了該協議。今天,這個(讓伊朗)單方面獲益的政策將徹底結束。”

2018年5月20日,現任總統馬杜羅在委內瑞拉的大選中再次輕鬆當選新總統。大選結果公佈後,美國副國務卿沙利文表示,美國不會承認此次委內瑞拉總統選舉結果,並且針對該國的石油工業制裁仍在“積極審查”中。美國方面表示,將禁止美國公民和企業交易委內瑞拉主權債券等,未來制裁有擴大的趨勢。

總體上,全球主要原油輸出國伊朗、沙特、以色列、委內瑞拉等均出現了明顯的地緣政治危機,這影響了全球原油輸出國的原油供給產量,比如,委內瑞拉原油產量從2017年的日均2000千桶左右,大幅下降25%至2018年4月的日均1500千桶左右,因此,地緣政治危機成為了推動2018年原油價格突破“70關口”的重要動力。

原油價格大漲驅動下,增產信號顯現

隨著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全球主要原油輸出國的原油出口利益開始逐漸放大,增產、加大原油出口將意味著獲利頗豐,這一背景下,俄羅斯、沙特相繼暗示增加供應,同時,美國在原油供給、鑽井支出等數據上更是已經表現出了增產的信號,全球原油供應放量“指日可待”。

2018年5月25日,沙特能源部長表示,將在6月會議上做“有必要做的事”,提高原油供應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平穩的釋放來避免對市場產生衝擊,並稱下半年石油供應可能會逐步提高。

俄羅斯能源部長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表示,產油國將於一個月內研究放寬限產的方案,其中一個方案是將產油量恢復到簽署限產協議時的水平。俄羅斯總統普京同樣表示,俄羅斯和OPEC並沒有打算堅持現有的減產措施,“我們對油價不停地上漲不感興趣,60美元的油價完全適合俄羅斯。”

很明顯,在原油價格已經攀升至70美元/桶的情況下,OPEC和非OPEC產油國對繼續減產的興趣並不大,反而是增產更符合相關國家的核心利益。

另一方面,美國的石油產量也出現了明顯增加,美國原油產量從2016年底的8600千桶/天飆升至2018年初的10000千桶/天,美國原油供給大幅上漲;美國日鑽機數達到820臺,較此前低點不到400臺同樣翻倍;美國鑽井使用壓裂砂同樣創歷史紀錄,2017年已經達到2015年的兩倍之多。因此,無論是美國的原油供給產量,還是美國產油的鑽機數、鑽井用砂均反映出美國在石油供給上不斷增加。

總體上,在全球原油價格快速上漲的利益驅動下,之前限產的俄羅斯、沙特開始相繼釋放出增產信號,一直不斷增產的美國也存在進一步擴產的跡象,2018年下半年全球原油供應放量“可期”,這是導致近期原油價格大跌的直接因素。

美元與原油齊漲“悖論”結局:強美元,弱原油

由於全球原油價格以美元作為基準計價方式,決定了美元指數與原油價格在趨勢上會呈現出“蹺蹺板”的走勢,但2018年4月之後,美元指數與原油價格出現了“同步齊漲”的走勢,考慮到“美強歐弱”背景下,美元指數的強勢有望繼續,且在美國貿易逆差可以用外交政策扭轉下,美元強勢也符合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元指數與原油價格趨勢背離的“齊漲”,大概率將以原油價格的“見頂回落”來對標強勢美元。

關於強勢美元的支撐邏輯,我們認為,主要包括兩點邏輯:

第一,2018年以來,歐洲經濟明顯走弱,歐元區製造業PMI指數已經從2017年底的60.6高位大幅下行至2018年4月的56.0,同時,不少歐元區國家股債雙殺,資本市場風險不斷累積,與此相反,2018年以來,美國經濟復甦趨勢明顯,且一直制約美國復甦前景預期的核心通脹率走高,上行至2018年4月2.1%水平,製造業PMI指標基本上保持在57-60的高位震盪區間,且非農就業數據表現良好,因此,2018年以來,美國經濟與歐洲經濟開始分化明顯,由於美元指數中歐元比重高達57.6%,“美強歐弱”的格局推動了美元指數的大幅走強。

第二,從美元指數本身上看,美元指數作為美國的匯率安排,由於美元貶值有助於美國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同時,美元貶值有助於提升美國通脹水平,因此,一般情況下,美元指數的走強會不利於美國貿易赤字的減少和通脹水平的回升。但是,2018年由於特朗普政府開始通過“貿易外交”的手段來不斷尋求減少美國貿易赤字,且美國通脹水平也已經基本實現了政策制定目標,強勢美元不會再與其他的政策目標形成衝突,強勢美元將會被特朗普政府默認,這一點從2018年4月美元指數的一路上漲可以看到。

總體上,美國經濟的表現明顯強於歐元區經濟,而且強勢美元與美國貿易、通脹政策目標並不衝突,因此,美元指數的走強具有明顯的可持續性。

進一步而言,從歷史趨勢看,美元指數走勢與原油價格走勢表現為明顯的負相關關係,2018年4月以來的“齊漲”格局大概率將以原油價格的“見頂回落”結束。

“囚徒困境”已經出現:誰限產誰是輸家

正如上文所述,在當前全球原油價格(WTI)已經攀升至7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水平下,全球原油輸出國的原油增產行為將會為自身帶來豐厚的利益,如果將目前處於限產階段的OPEC和非OPEC的非美石油輸出國作為一方陣營,將美國作為另一方陣營,那麼,顯然非美國家與美國已經處於“囚徒困境”之中,如果兩方陣營均實施限產或有可能進一步推升原油價格,實現共同獲利的情況。

但是,只要任何一方陣營大幅擴產,在全球經濟復甦並未出現“幾何式”增長的情況下,原油價格將“見頂回落”,這意味著另一方實施限產的陣營在原油出口上將“量價齊跌”,因此,非美原油輸出國與美國的“囚徒困境”已經出現:誰限產誰是輸家。

依附美國的資源國開始發現,其實自己已經被美國出賣,特朗普歸根結底是個“商人”,所謂同盟只是用來謀取美國利益的工具,如果美國加大對於中國的出口,而其同盟國與中國關係鬧僵,喪失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則美國無疑成為唯一受益者,其同盟者都將為美國的“賣隊友”而付出代價。

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通電話,三國領導人同意,將共同抵禦美國貿易政策損害歐盟利益。德國總理在中美經貿協定之後迅速訪華,也表現了對於美國搶奪中國市場的擔憂。

根據上述推演,我們認為,原油價格上漲沒有可持續性。當資源國意識到與美國的利益衝突之後,俄羅斯和中東的石油供給方很大可能會調整自己的限產漲價策略,放大供給平抑油價上漲,以免美國坐收漁翁之利。

另一方面,從美國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而伊朗和歐盟繼續留守協議的理性行為來看,美國刺激地區緊張局勢助漲油價的最後結果會有限,油價持久大漲的可能性極低,恰恰相反,隨著“美國優先”的功利主義大國外交政策成趨勢,諸多能源和大宗商品生產國會更快意識到自己將要面臨的危機局面,從而放緩減產力度、擴大原油輸出供給、力圖保持市場份額。

美國之外的產油國的成本均低於美國,目前的格局是“成本低的國家限產,抬高原油價格,成本高的美國反而不限產以搶佔市場”,這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無疑是一筆損己利人的買賣。

美國“賣隊友”模式已經開啟,而全球市場就那麼大,誰佔了誰就是贏家。我們認為,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不可能“坐以待斃”,全球原油輸出國共同放開原油供給,才是當前“囚徒困境”的唯一均衡解,原油供給擴大“可期”,原油價格拐點已經出現。(編輯 歐陽覓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原油市場陷入“囚徒困境”,價格拐點或已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