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意外盈利的背後,“光鮮”與“困境”並存

10月24日早間,特斯拉對外公佈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特斯拉三季度營收為63.0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8%;淨利潤為1.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4%。


特斯拉意外盈利的背後,“光鮮”與“困境”並存


表面看似平淡的財報背後,其實亮點十足。雖然特斯拉第三季度淨利潤相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是相比今年第一季度與第二季度分別虧損7.02億美元與4.08億美元,能夠“意外盈利”令資本市場十分滿意,由此推動了其美股開盤後大漲約20%,至307美元/股。

整個第三季度,全球市場特斯拉總銷量達到9.7萬輛,同比增長16%,環比增長2%,創造歷史新高。其中Model S與Model X共交付量1.75萬輛,同比下降37%,佔第三季度總交付量的18%左右。但得益於Model 3的優異表現,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總量的剩餘份額均由它承擔,其交付量為7.97萬輛,同比增長42%。

不可否認,對於任何一家新能源車企,一款強勢的“明星車型”真的可以讓其扭虧為盈,特斯拉的成功就是最好佐證。

盈利背後的光鮮

整個第三季度的特斯拉,除了利潤盈利與銷量上升之外,更為欣慰的是困擾其已久的“現金流”困境,終於有所好轉。據財報顯示,截至本季度末,特斯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達到了53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增加3億美元,環比增加8%,同比增加80%,這也意味著特斯拉現金流呈現正向增長。


特斯拉意外盈利的背後,“光鮮”與“困境”並存


同時,實現盈利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Model 3的強勢,困擾其已久的產能與交付問題在2018年末引起了特斯拉的足夠重視,用盡全力解決上述痛點之後,助力Model 3在2019年前三季度有了質的飛躍,銷量上漲約50%。其中,第一季度生產62,950輛,交付50,900輛;第二季度生產72,531輛,交付77,634輛;第三季度生產79,837輛,交付量為79,703輛。

以財報中特斯拉表示的36萬輛年交付目標作為參考,其前三季度已經交付25.5萬輛,完成率達到70.8%,剩餘的10.5萬輛將在整個第四季度完成,對此特斯拉表示信心十足。


特斯拉意外盈利的背後,“光鮮”與“困境”並存


另外,特斯拉在人員與成本方面的持續“瘦身”,也成為其三季度實現盈利的關鍵。特斯拉位於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已經開始生產,2020年第一季度產能便能真正釋放,同時,特斯拉目前還正在德國考察建設全新工廠。待上海工廠的產能優勢得以完全發揮,屆時特斯拉在中國將擁有年產15萬輛的規模,國產版本的Model 3也將使其銷量進一步上升。背靠全球新能源產銷的最大市場,特斯拉“野心”盡顯。

從年初開始建設,到10月17日進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名單,獲得“準生證”。短短10個月的時間,特斯拉讓整個國內新能源市場見識到“速度”的可怕。隨著特斯拉正式入華的時間愈發接近,對於所有中國新能源車企而言,一場競爭更加激烈的“戰役”不可避免。

危機同樣並存

迅速搶佔中國新能源市場份額,對於特斯拉的繼續盈利與銷量增長必是有益,但是在這背後危機同樣存在。


特斯拉意外盈利的背後,“光鮮”與“困境”並存


眾所周知,特斯拉入華是以Model S這款售價近百萬的豪華純電車型作為開端,由此奠定了其“高端、豪華、科技”的品牌形象,也為後續旗下剩餘兩款車型的推廣打下良好的品牌基礎。但是隨著國產版本Model 3的到來,特斯拉的產品結構更加傾向於定價更低的後者,其售價將會進入25~30萬元這一區間。產品定位過於下探同時並未有與其對應的高端換代產品推出,對於“特斯拉”整個品牌的調性而言並非益事。

同樣,盈利背後整車毛利率的同比下跌也應引起特斯拉的足夠重視。以2018年第三、第四季度整車毛利率25%作為參考,2019年前兩季度,特斯拉整車毛利率只有20%左右,第三季度環比略有上升達到22.8%,但是同比狀況依舊不容樂觀。


特斯拉意外盈利的背後,“光鮮”與“困境”並存


此外,表面看似進度良好的上海工廠,究竟能否Q4順利投產,將成為特斯拉完成銷量目標的關鍵,對於馬斯克而言意義重大。此前的電話會議中,馬斯克也向外界承諾,上海超級工廠將在2019年底實現每週生產1000到2000輛Model 3。但是據一些研究機構表示,上海工廠的真正大規模量產將延遲至2020年中期左右。

回顧已經過去的前9個月,頻繁調價導致消費者維權,安全隱患導致事故頻發,高層與內部員工大量流失,特斯拉依舊充滿種種不確定因素。所以“獨狼入華”真的能一帆風順,現在還是未知,但是行業經驗告訴我們:表面風光的背後往往危機四伏。


特斯拉意外盈利的背後,“光鮮”與“困境”並存

我們總是談論新勢力造車能否盈利或者何時盈利,特斯拉用自己的實際表現向市場證明通過“造車”真的可以實現,只是這條路走的異常艱難。無論怎樣,特斯拉都對這些新勢力做出榜樣,也讓它們看到通過持續“賣車”真的可以賺錢。正如一位新勢力高管的感慨:“所有造車新勢力都要感謝特斯拉。”

心存感激必然是好,特斯拉的成功模式也許新勢力可以模仿,但是它們之間最終存在的關鍵差距卻是那輛“Model 3”。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