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張楊於夫羅(上)“流亡單于”於夫羅

文:小A斯蒂芬

張楊,字稚叔,幷州雲中(今山西原平縣西南)人。據三國志記載,張楊“以武勇給幷州”被當時的幷州刺史丁原任用為武猛從事。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張楊

漢靈帝末年,黃巾四起天下大亂。十常侍專政弄權,朝廷設立西園八校尉,任用小黃門蹇碩為統領,徵召天下豪傑為偏裨將佐,以護衛京師。當時的曹操和袁紹都曾是西園八校尉之一,受蹇碩轄制,小說中曹操的典軍校尉正是由此而來。當時的幷州刺史丁原為了響應朝廷的徵召,就派張楊領兵投奔到蹇碩的麾下,並被蹇碩任用為代理軍司馬。

實際上西園八校尉的設立,應該是漢靈帝為了削弱大將軍何進的實力而採取的分權措施。不過這種措施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應為沒過多久漢靈帝就駕崩了,而大將軍何進與蹇碩在擁立繼任天子的問題上產生分歧,在一場宮變中,蹇碩被何進所殺。而西園八校尉自然被何進接管。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何進

何進為了鞏固實力,就派遣部分屬下去各地募兵,其中鮑信被派往泰山,而張楊則被派遣返回幷州家鄉去招募兵勇。張楊也不辱使命招募了一千多人完成人物,可是在返回洛陽的途中路過上黨郡的時候被山賊所阻隔,無法前進。而這個時候何進被張讓所殺,張楊曾經的上司丁原又被董卓害死,張楊去無可依被迫留在上黨發展。不過由於實力較弱未能攻克上黨太守所駐守的壺關,只能依靠四處劫掠而生存,最終發展成為數千人之多的軍事力量,成為上黨郡與河內郡之間的一方諸侯。

公元190年,關東諸侯討董聯盟正式形成,袁紹率兵來到河內,與河內太守王匡一起對洛陽北部形成壓制。張楊就在這個時候依附於袁紹,這也是小說中張楊為第十五鎮諸侯的依據。

不過張楊加入討董聯盟也同樣沒有任何的功勞,因為馬上他就被人挾持起來。這個人就是流亡的匈奴王子於夫羅。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欒提於夫羅

欒提於夫羅這個人,在以前的一些篇章裡我們曾經提到過,他本是南匈奴王子,在張純張舉之亂的時候率兵來到中原協助東漢政府平定叛亂。卻沒想到,在此期間南匈奴發生政變,於夫羅的父親單于欒提羌渠被殺。

這場政變的起因正是單于欒提羌渠數次為東漢徵召兵勇,國人害怕再次徵兵,就在須卜骨都侯的帶領下推翻了羌渠的統治。須卜骨都侯也被擁立為新單于。一年後須卜骨都侯雖然病故,南匈奴卻不肯接受於夫羅歸國繼任單于,只以老王們代理國政。這樣一來於夫羅就迫切希望得到東漢朝廷的支持歸國即位。可是漢靈帝的去世徹底讓東漢政府失去對天下的支配力量,更是導致於夫羅歸國無望。自此於夫羅只能在中原北方四處流亡。

當袁紹屯兵河內的時候,於夫羅也隨從張楊一起成為了袁紹的藩屬。袁紹命他們屯駐在漳水,可是於夫羅不知什麼原因很快就又背叛了袁紹,並且脅持著張楊向冀州進發。在他們走到鄴城以南的時候,被袁紹派遣追趕他們的的部將麴義阻擊。於夫羅被麴義打敗,元氣大傷。不過於夫羅依然脅持著張楊來到黎陽,在這裡他們打敗了度遼將軍耿祉的軍隊,才勉強回覆了軍事力量。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這件事很是奇怪,於夫羅莫名其妙的投效袁紹,又莫名其妙的背叛袁紹,並且還莫名其妙的脅持張楊。尤其是脅持張楊這件事,張楊雖然在當時擁有一定的軍事力量,但他沒什麼名望,脅持他並不會得到太多的政治利益。如果說只是為了兼併他的部隊,那麼將他殺掉,找一個合適的人率領他的部隊即可,犯不上帶著這個累贅到處奔波。從於夫羅的行進路線來看就更加奇怪了,他既然背叛了袁紹,就應該向袁紹的對立面方向投奔,比如董卓或者公孫瓚。可是他偏偏來了個自投羅網,向袁紹的老巢冀州飛奔,最後被麴義追上打敗也就屬於正常。

這件事在史書中的記載過於鬆散,而且線索極少。想要搞清楚這其中的真相有一定的困難,不過我個人還是依據一些史料現象做了一番推斷。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張楊依附於袁紹並不是出於本心自願。在《三國志公孫瓚傳》中有一封公孫瓚給朝廷的上疏,在上疏中公孫瓚指出了袁紹的十條大罪,其中第七條是這樣的“紹與故虎牙都尉劉勳,首共造兵,勳降服張楊,累有功效,而以小忿枉加酷害。信用讒慝,濟其無道,紹罪七也。”由這一條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張楊依附袁紹是因為被一個叫劉勳的虎牙都尉降服的,並不是張楊主動投誠歸附,很可能是迫於當時袁紹的軍事壓力而為。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袁紹

既然張楊依附袁紹不是出於自願,那麼一旦有合適的契機,背叛袁紹也就成為了必然。而於夫羅的計劃正滿足了這種契機,所以於夫羅與張楊應該並不是被劫持的關係,而是一種聯合,他們離開袁紹也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叛逃,應該是有組織有目的的進軍。從他們的行軍路線來看目的應該是要攻擊袁紹的冀州後方,以牽制袁紹,減弱其對洛陽的壓制,為董卓西撤爭取時間。

看到這裡恐怕很多人都要反駁我的觀點,按著我的這一說法當時的張楊和於夫羅豈不是都成了董卓的盟友?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董卓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這種可能性非常之大!我前面之所以說這是於夫羅的計劃,雖然是主觀判斷,卻也不是捕風捉影。據《資治通鑑》記載“初,南單于於夫羅既立,國人殺其父者遂叛,共立須卜骨都侯為單于。於夫羅指闕自訟。會靈帝崩,天下大亂,於夫羅將數千騎與白波賊合兵寇郡縣。時民皆保聚,鈔掠無利,而兵遂挫傷。復欲歸國,國人不受,乃止河東平陽。”從這段記載中“於夫羅指闕自訟”的字面理解來看,當時的於夫羅應該是親自到了洛陽為自己辯駁,希望朝廷幫助自己復國。但是卻正趕上漢靈帝駕崩,朝廷內部開始了爭權的內鬥,於夫羅的事情就被擱置了下來,為了生存他只能領著部隊盤踞在河東郡境內靠寇略維持。一直到董卓專政,朝廷出現了短暫的穩定以後,董卓才開始騰出手來整頓河東郡。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河東郡是洛陽北部重要的屏障,境內的穩定直接關係的洛陽的安全。當時河東郡境內盜賊橫行,以白波賊最為猖獗。公元189年,即中平六年十月,董卓派遣牛輔進剿河東白波賊,雖然並未取勝,但是牛輔在與於夫羅所部的接觸中,一定會再次喚起於夫羅想要藉助東漢朝庭的力量幫助自己復國的願望。於是協助牛輔,投靠董卓,甚至再次進入洛陽向漢獻帝陳訴自己的訴求,成為一種必然。

公元190年,即漢獻帝初平元年春正月,以討伐董卓為目的的關東義軍聯盟從南北東三個方向進逼洛陽。從歷史記載來看,當時的董卓先後忙碌於與來自南、東兩個方面的孫堅和曹操糾纏交戰,而北方屯駐河內郡的袁紹和王匡則未見有任何軍事動作。雖然後世史書一直認為當時的袁紹擁兵自重是打算座山觀虎鬥,以收漁翁之利。然而我想即便袁紹按兵不動,作為董卓是不可能不對這一方的壓制做出反應和對策的。而於夫羅的軍事存在很可能就是董卓抵禦袁紹的北方力量,作為回報應該就是助其返回南匈奴恢復單于之位。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撥開歷史的迷霧,還原那段被塵封的歷史……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當袁紹將兵來到河內郡的時候,迫於壓力,張楊和於夫羅先後降服於袁紹,並很快得到了袁紹的信任與重用,被派去屯駐漳水。開始的時候張楊是懷著為故主丁原報仇的心情真心依附於袁紹的,這就可以解釋於夫羅脅持張楊的記載。可是於夫羅則完全不同,他是帶著董卓交給他的使命投降袁紹的。

一天夜裡,於夫羅向張楊攤牌,將董卓交給他的攻擊冀州以牽制袁紹的任務和盤托出,並拿出董卓事後許給張楊封賞的詔書,在這裡恐怕與張楊同是幷州人的呂布或者李肅的信件也會一併奉上。

對於張楊來說,在袁紹的手下充其量也就是像從前在丁原手下一樣,只是個從事或者軍司馬。可是這些年他自己稱雄河內的經歷告訴他,那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雄心。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於是兩個人不再猶豫,馬上動身揮兵向冀州鄴城殺去。此時的袁紹正如他一貫的性格一般,慢了一拍。與張楊頗有些舊交的他並不相信張楊會背叛自己,他認為一定是詐降的於夫羅劫持了張楊。隨即就派遣麴義領兵火速追趕於夫羅,支援自己的冀州老巢,營救張楊。麴義在鄴城南部將於夫羅趕上,並將其擊敗。於夫羅和張楊率領殘部又轉戰到黎陽這一軍事重鎮,靠著突襲擊敗了屯據在那裡的度遼將軍耿祉,這才保存了實力,有了立足之地。

而此時此刻的董卓早已經西撤關中,遷都長安。從這一點來看,於夫羅和張楊正在客觀上為董卓西撤爭取了時間。

曹操迎天子都許以後,曾經以朝廷的名義給袁紹下過一個責備其“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的詔書。當時袁紹也上書為自己辯駁了一番,《後漢書袁紹傳》中全文收錄了這篇袁紹的辯駁上書,其中有這麼一句“又黃巾十萬焚燒青、兗,黑山、張楊蹈藉冀域。臣(袁紹)乃旋師,奉辭伐畔”。袁紹的這句話很明顯證明當時的張楊的確有過佔據冀州城池的事件,而袁紹也旋即回師平定。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曹操

公元191年,在袁紹的強大軍事壓力之下,張楊、於夫羅以及黑山軍所部,紛紛逃離冀州。於夫羅與黑山軍入寇到了兗州境內。

公元192年,於夫羅以及黑山軍被曹操在內黃(隸屬於冀州黎陽郡,在兗州冀州交界處)擊敗。

公元193年,袁術率兵進軍兗州陳留郡,與曹操展開爭奪兗州的戰爭。於夫羅以及黑山軍餘部響應袁術,並且和袁術的大將劉詳在匡亭與曹操交戰,最終於夫羅兵敗投降。

公元195年,於夫羅在兗州去世。他的弟弟欒提呼廚泉接替他成為新的單于。第二年,即建安元年,欒提呼派遣右賢王去卑協助漢獻帝東歸洛陽,並擊退李傕郭汜。欒提呼又跟隨漢獻帝一起遷都許縣,以此有功,終於被曹操所控制的東漢朝廷允許迴歸南匈奴本土。個人估計當時的南匈奴掌權的老王應該也是過世了,所以欒提呼才有機會返回國土。

至此這一支流亡漢地多年的匈奴部隊終於回到自己闊別多年的家園。

於夫羅的兒子就是後來被欒提呼任命為南匈奴左賢王的劉豹,而他的孫子就是後來五胡亂華時期,漢趙政權的開國皇帝劉淵。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遊戲中的於夫羅

欒提於夫羅,在漢地流亡近八年,一直以流寇的狀態生存,雖然殺掠不斷,卻也是出於無奈,其實他所訴求的只是迴歸自己家園的幫助。而造成這一切的正是那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東漢朝廷,他即已經沒有能力挽救自己,更沒有能力去拯救藩邦外屬。這是那個時代背景所造成的悲劇。於夫羅終其一生雖然沒能歸國,也沒有有正式即位過單于,但是史書中依然給予他單于的地位,他的尊號是持至屍逐侯單于。這一尊號是不是漢獻帝所賜予的不得而知,不過這多少也算是對他的一點安慰吧。

那麼,被於夫羅所“脅持”的張楊後來去了哪裡呢?我們下一篇繼續。

小A斯蒂芬寫於2018年5月25日。

曹操打死不肯承認的客觀事實,袁紹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背後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