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無人機在頭頂飛,感覺外星大戰要開始了!

快遞小哥是辛苦的,頂著酷熱、冒著嚴寒把數以萬計的快件送到了客戶手中。而為了改善快遞員這種高強度的重複性勞動,也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適應消費者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電商快遞需求,無人配送成為很多企業研究和佈局的關鍵一棋。

密密麻麻的無人機在頭頂飛,感覺外星大戰要開始了!

無人配送輕巧靈便,成本低廉、時效快速。隨著各大企業頻繁的動作,即使現在打開門也能收到快遞,但很多人依舊期待著“打開窗戶便能收到快遞”的炫酷方式。看著今天這家企業測試成功,明天那家企業投遞成功,以及大佬們的豪言壯語和描述的美好畫面,我們感覺那炫酷方式明天似乎就能實現。

可是,替代快遞員的無人配送真能馬上實現嗎?我們可以先試想一下。

密密麻麻的無人機在頭頂飛,感覺外星大戰要開始了!

替代快遞員,意味著無人機、無人車、快遞機器人可以送貨上門,可以直接送到千家萬戶中。先不去想這其中的問題,先想一下無人配送的畫面;然後再把畫面中一個無人配送機器成千上萬倍地增加,畢竟當下每天已有1億包裹在配送,而未來將有10個包裹在等待挑戰。

當數以萬計、密密麻麻的無人機在我們的頭頂上飛,或無人車在馬路上穿梭、或在小區中快速移動…有沒有感到頭皮發麻?是不是感覺像外星人入侵地球了,外星大戰要開始了?把自己想象在那些入侵者中間,是不是感覺無處下腳,感到極度不安全,是不是想快速逃離?

畫面太美,微想已醉。你可能會說,中國幅員遼闊,肯定沒有那麼誇張。或許吧,但即使成倍縮小,我想依舊是城市居民所不能接受的,最起碼本人不太能接受。

密密麻麻的無人機在頭頂飛,感覺外星大戰要開始了!

例如,現在居民小區裡一般都有各個快遞代收點,而每個快遞點每天應該都要收或配送上百個的包裹,把所有直接送貨上門或躺在代收點的包裹加在一起,想在那個畫面裡,應該也是可怕的吧!

因此,無人配送首先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無人配送的實現場景,能否真的在城市實現?

密密麻麻的無人機在頭頂飛,感覺外星大戰要開始了!

城市是人口密集區域,不僅高樓聳立,而且交通四通發達、縱橫交錯、川流不息,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下,無人配送機器如何突破區域限制和管控,保障正常運行?如何精準完成物流投放、送達客戶手中?如何不影響城市功能、居民生活正常運轉?如何不擾民、不造成安全事故,不給城市居民帶來困擾,尤其是兒童和老人?會不會造成混亂?城市如何加以管控和規範管理?等等。

可能一個兩個不會對城市交通、行人安全和便利造成影響,但當數量成倍增加和反覆時,應該是個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其次,就是無人機器送達目標問題,是代收點還是顧客手中?

快遞員的送貨上門服務,是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的。那麼替代快遞員的無人配送是否能真正實現送貨上門呢?

拋除前面所說的擾民等問題,無人機器送貨上門,有重重難題待突破,例如:

它們如何在眾人中判斷出真正的貨物主人?如何保障貨物不被冒領?無人車、機器人等怎麼過馬路、進有門禁的小區、上沒有電梯的樓層、識別顧客住房戶型、聯繫顧客?怎麼保證這些機器不被人為破壞而導致運行暫停?

就算找到了精準顧客,顧客又如何操作無人機拿出貨物?當接收人不在,無人機等機器又該如何自處?

……

問題不解決,談何無人配送成功實現?

因此,無人配送真正實現,很難,離我們也很遙遠。未來的無人配送可以代替部分快遞員,降低他們的工作強度,但不能完全取代他們。

此外,如果無人配送只送達到代收站點,只由客戶自取的話,那麼其送達效率雖然提升了,但由於還需要自取的原因,快遞實際服務體驗其實是下降了,就如現在過度依賴智能快遞櫃、不送貨上門而引發的客戶抱怨一樣。同時,當未來快遞都由無人機等配送至站點、再由客戶自提的話,那麼廣大消費者是否能接受不送貨上門的服務呢?真是不好說。

現在的無人配送大多都是送到站點,然後再由快遞員送貨上門或者由客戶自取,真正實現送達客戶手中的幾乎沒有,國家在這方面貌似也並沒有相關法律管制,而網上所描繪的“無人配送將不遠”的美好暢想,也有所誇大。

不過,對於山區等偏遠區域而言,無人配送還是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