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律师都是熬出来的

不少初年级律师在工作1、2年后,就会开始观望其他律所的工作机会。有些是因为现在的工作太闲,有些是觉得工作内容太简单,尤其在那些注重慢工出细活的老牌律所,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包括最基础法律研究、电话咨询。虽然工作习惯是养好了,但这样打磨半年,有些年轻律师就熬不住了,觉得工作没有营养。

为了避免学不到新知识,为避免在同龄中落后,不少年轻律师申请到“传说中很忙“的律所工作,希望能看到更多种类的业务,让自己变得更有优势。

优秀律师都是熬出来的

面试时,被问到经常加班怎么看?年轻律师都回答得信心满满,觉得无论多忙都可以克服,只要可以去更好的平台,只要可以接触更多的业务,或者,只要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对于年轻律师而言,传说中的忙不是问题,野心满满写在脸上。参与招聘的合伙人都很熟悉这样的场景。嘴上不说,但心里很清楚,大多数律师是熬不住的,不论男女。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刚工作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等熬到中年级时,就会思考“拿身体换钱”是否值得了。

每个成功的合伙人,背后都有成就自己的独特原因,但有一条不变的坚守便是:熬得住辛苦,熬得住寂寞。

笔者一直认为,这种常年累月熬身体熬心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很多有野心的、身体素质好的、乐观开朗的律师,因为各种原因,走到中途都放弃了,这绝非主观上觉得可以坚持就能始终如一。最近有幸和一位红圈所资深合伙人探讨这个问题,这位合伙人认为,现在的年轻律师都很有野心,但多数在工作中熬不起,这是因为没有经受过挫折,不知道珍惜既有的工作。在他们的团队里,只有他和另外一位男律师熬出头,他觉得背后的共性是,

他们在刚开始工作时,都直接而又深刻的经历了市场最糟糕的时候,所以格外珍惜律师的繁忙状态。

优秀律师都是熬出来的

这位合伙人毕业实习时,正好碰到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所有的IPO项目瞬间死光,律所随即清退了所有实习生,幸运的是他已经签了三方协议,好歹是留下了,但律所也明确的表示,如果表现不好,或者市场持续低迷,劳动合同也是要被终止的。另一位律师也有相似的经历。刚入职几个月就碰上08年经融危机。一年级律师是等高年级安排工作的,一到经融危机,人人自危,中高年级律师自己的小时数都记不满,手里有活也不会往下放,于是为了在律所生存,天天到处要活,惶惶不可终日了大半年。

大概是在职业初期经历过类似的挫折(创伤),这两位律师从不嫌案子多,成为在工作中越忙越开心的典范,直接把这种坚持变成了一种享受。

优秀律师都是熬出来的

这个理论是否正确不得而知。正如儿童心理学所述,儿童的性格培养并无规律可言,成长过程有太多变量,无从判断是哪个偶然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而造就了不同的个体。

现在的法律职场,上升途径不再单一,能否成为成功的合伙人多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过有一点我很赞同,近10年的法律市场太蓬勃,年轻律师普遍不懂得珍惜。很多年轻律师觉得案子多是常态,活多干不完是负担,觉得加班就是给团队做贡献了,理所应当是优秀律师了,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工作质量,忘了培养自己的职业敏感度。时间是被动的熬上去了,律师的工作素养却没有熬出来。毕竟,任何行业都有大小年,熬成合伙人不等于成功。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