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巨頭動搖汽車產業 不合作或將被市場淘汰

據外媒報道,統治中國社交媒體、電子商務、網絡搜索和移動支付的科技巨頭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集團,如今又把目光投向汽車產業,對現有的汽車製造商構成了威脅。

中國網絡巨頭動搖汽車產業 不合作或將被市場淘汰

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向電動車初創公司、共享汽車服務、在線零售商,以及無人駕駛汽車軟件平臺和在線汽車銷售商投入數以億計美元的資金。雖然美國科技公司,特別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其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子公司Waymo也向汽車領域投入了鉅額資金,但是因為外國網絡公司很難在中國市場獲得立足,BAT擁有著巨大的競爭優勢。舉例來說,中國的政策就規定非中國企業不得在中國運營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所需的數字地圖系統。

這也促使福特汽車、寶馬、上汽集團、吉利等國內外汽車製造商紛紛與BAT建立夥伴關係。本月,在雷諾120週年慶生會上,雷諾集團和東風雷諾宣佈了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拓中國市場,深化合作關係以促進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雷諾集團表示,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23年讓中國銷售額增長五倍。該公司還表示,將在中國銷售的汽車中使用阿里巴巴集團的連接軟件。

在上月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宣佈斥資90億美元換取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9.7%股權時,他曾強調了中國互聯網巨頭對汽車產業構成的威脅。“21世紀的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巨大創新機遇,也面臨來自非汽車行業公司的挑戰,各個汽車企業單打獨鬥很難贏得這場戰爭。為了主動抓住機遇,我們必須刷新思維方式,與朋友和夥伴聯合,通過協同與分享來佔領技術制高點,”李書福稱。

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集團目前均押注汽車產業將從硬件銷售轉向銷售服務,營收將主要來自於類似於共享無人駕駛汽車、高速移動互聯網等訂閱式功能。

“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集團希望消費者在汽車中使用他們的在線服務。他們把汽車看作是進入各自生態圈的入口,”上海諮詢公司Automobility負責人比爾-拉索(Bill Russo)說。“正因為如此,他們才積極對汽車領域進行投資。除了中國市場,這種情況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出現,這也讓該市場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已經把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列為該公司的優先發展業務。“未來上下班時,用戶不需要在關注駕駛問題,”李彥宏上週在北京表示。“用戶可以在路上吃火鍋或是唱卡拉OK。”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商業承認,雖然科技巨頭給汽車產業帶來了威脅,但傳統汽車製造商更瞭解司機和他們的需求。不過汽車製造商還是需要合作伙伴。上汽集團就已推出了搭載阿里巴巴集團AliOS智聯繫統的汽車。此外,北汽集團和廣汽集團和分別攜手百度和騰訊,正在開發類似的智能汽車。去年,福特汽車和寶馬都宣佈將推出搭載阿里巴巴集團軟件的智能汽車。

BAT同時還慷慨的向初創公司提供資金,希望讓智能汽車在今年年底時進入中國市場。阿里巴巴集團支持的初傳公司小鵬汽車推出的G3 SUV,就搭載了地圖、音樂應用、普通話語音識別和頂部攝像頭等功能和硬件。該公司創始人何小鵬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和對消費者的瞭解,能夠幫助小鵬汽車開發新車型和快速成長。

得到百度和騰訊支持的電動車初創公司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表示,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傳統汽車製造商需要BAT的戰略洞察力。他認為,除非與BAT進行合作,否則傳統汽車製造商很難生存下去。

百度和騰訊同時還是電動車初創公司蔚來汽車的投資人。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表示,汽車正在變成“移動的生活空間。”乘客是互聯網服務的被動受眾,因此BAT對汽車領域的興趣,是希望讓汽車成為消費者在線購物、收看視頻和移動電視的潛在渠道。

BAT三家公司均對網約車公司滴滴出行進行了投資。此外,騰訊去年還斥資17.8億美元購買了特斯拉5%的股份。

目前,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巨頭可以通過把汽車製造技術與軟件創新結合起來而共存。“如果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就能獲得奇妙的化學反應,”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AliOS車載操作系統部門負責人胡曉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