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民吴占嘉“弃商从农”小核桃做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48岁的胶州市民吴占嘉,曾经是一个走南闯北的商人,现在却成为一位起早贪黑的农民。凭借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带头种植薄壳核桃和文玩核桃,挖掘核桃深加工,并发展核桃文化旅游产业。眼下,由于种植效益可观,核桃树成了带领村民增收的“摇钱树”, 探索一条有实效、可复制、易推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胶州市民吴占嘉“弃商从农”小核桃做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弃商从农引种薄壳核桃

“2006年,我在俄罗斯考察市场时,大片大片的生态林让他震撼不已,联想到老家那片荒地,便萌生了种树的念头。于是放下手中红火的生意,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决然地从城里回到老家搞起了林场。”据吴占嘉介绍,做事情没有一帆风顺,他选择的速生杨,结果收益并不理想。苦恼之际,他又发现了另一个机遇,2010年春,胶州市推广种植薄皮核桃。经过一番研究后,一直相信科技的他,又不顾亲戚朋友的质疑,将原先种植的300亩速生杨直接换成了核桃树,打算在核桃种植方面打出一片天地。可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夏天,满怀期待的吴占嘉倍受打击。他种植的一大半核桃树奄奄一息,眼看着就要不行了。他找到了农业部门,请来了农业专家“把脉”,原来是排水不畅导致核桃树受涝。吃一堑,长一智,找到症结所在,他立即组织人员在园里挖沟排水。

从此之后,吴占嘉对技术更加重视,积极主动地与农业部门联系,又是请农业专家帮测土、又是找林业专家教剪枝,从打药到施肥,很快掌握的核桃种植技术。通过农业部门的牵线搭桥,他的基地与青岛农业大学也实现了“强强联合”,他的核桃园逐渐成为了科研推广部门的新技术示范地、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与学生就业实践基地。

胶州市民吴占嘉“弃商从农”小核桃做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带动百户村民跟着种植

2015年起,吴占嘉更是报名参加了农业广播学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学习了新时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知识,用知识和文化武装自己,经营理念和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在农业部门、科研院校的帮助支持下,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和管理,如今,吴占嘉的核桃基地年产出核桃干果3万多斤,每斤卖到25元,基地林间套种核桃苗2万株,林下散养公鸡3000多只,每年收入100多万元。

回到家乡的始终不忘左邻右舍,他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吴占嘉说,在种植核桃成功后,2013年,创办了青岛吴家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种植嫁接技术无偿传授给周边种植户,带着100多家农户一起干,合作社发展核桃种植2600亩,年产核桃干果达到75万斤,产值1875万元。吴家核桃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山东省林业示范社、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青岛市农业示范社和胶州市农业星级示范社。

胶州市民吴占嘉“弃商从农”小核桃做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文玩核桃助力产业发展

“普通核桃按斤称,文玩核桃论对卖。”就在全国都在大规模推广薄皮核桃的时候,具有商人头脑的吴占嘉决定另辟蹊径,全面发力文玩核桃,“不走寻常路”,给他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2015年春天,他花费十多万元从河北买回一批“官帽”核桃芽,经嫁接成功后,成立了吴家文玩核桃观光园。之后吴占嘉先后去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引进四座楼、虎头、白狮子、满天星、磨盘、流星雨、南将石、鸡心和盘龙纹等20个文玩核桃稀缺品种。如今,他的文玩核桃观光园占地100亩,核桃2000多棵,规模堪称山东半岛最大。

“种植文玩核桃的效益非常可观,产生的效益在普通薄壳核桃6倍以上,今年处于初果期的文玩核桃树收入30万元不成问题。”吴占嘉说,北方天气夏天较热,冬天又有严寒,对于核桃树生长有制约,而沿海地区气候好,非常适合核桃的生长,种植的文玩核桃个头、品相和纹理等一点儿不比原产地差。拿普通的薄壳核桃来说,一亩核桃树能产二三百公斤的核桃,尽管每公斤卖出五六十元以上的高价,除去各项成本,每亩能收入万元。而文玩核桃的效益就要高出很多,每对核桃的价格在几十元、几百元、上千元不等,毛收入30多万元。由于现在基地嫁接的文玩核桃树还是初果期,结出的文玩核桃并不多,等后期核桃树达到盛果期后,每亩收入可达到五六万元,效益至少在普通薄壳核桃的6倍以上。

胶州市民吴占嘉“弃商从农”小核桃做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多元化田园综合体

“基地每年都要举办核桃旅游文化节,期间将举办采摘核桃、赌青皮、垂钓大赛、参观核桃博物馆等系列活动。”吴占嘉说,为了进一步提升文玩核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大核桃产业,不断拓宽和扩大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每年在核桃种植基地举办核桃旅游文化节。节会现场进行核桃加工过程的展示,游客可将采摘的果实去皮、烘干。

“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吴占嘉说,他的合作社与青岛农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开发了核桃油,实现了一产向加工的转变。去年,成立的岛城首个核桃文化博物馆,宣传和推介核桃的收藏把玩知识,挖掘其浓厚的文化积淀和内涵,使之发扬光大。同时,他利用文玩核桃加工笔筒、花瓶、装饰物等工艺品,进一步增加核桃的附加值。作为新时代的职业农民,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下步将持续创新发展,将核桃基地打造成多元化的田园综合体。文/图 长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