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迷幻莫测,神奇神往

  • 《山海经》,迷幻莫测,神奇神往

  • 《山海经》,迷幻莫测,神奇神往

  • 《山海经》,迷幻莫测,神奇神往。

  • 《山海经》,在众人看来,似乎迷幻莫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此身在山中”,要想了解《山海经》的真实面目,就必须首先了解《山海经》的内容构成。

  • 《山海经》,顾名思义,即山和海之经,《山海经》由《山经》、《海经》及《大荒经》三个部分构成。《山经》的内容多记山川地理、奇异的动植物矿物、祀神的典礼仪式和所用之物等,对各山山神的形貌、职司和神力也时有描写。《海经》中的《海外经》多写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也记有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刑天断首等。《海内经》则杂记海内的神奇事物。如昆仑景象,建木形态,枭阳、巴蛇、贰负的状况等,也记载了一些国家和民族的情况。《大荒经》则主要记载神话,在各部分中,它保留的神话是最多的,一些重要的神话,如鲧、禹治水、禹杀共工、黄帝战蚩尤等神话就记载在这一部分里,是研究神话的宝贵资料。

  • 今本《山海经》为十八卷三十九篇,由《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分组成。《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卷二十六篇,共二万一千多字。这部分又称为《五藏山经》,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海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这“海外四经”四卷四篇及“海内四经”的“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四卷四篇以及《海内经》一卷一篇。而《大荒经》包括了“大荒四经”的“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四卷四篇。

  • 《山海经》,迷幻莫测,神奇神往
  • 《山海经》是一部非常神奇的中国远古典籍。

  • 神奇之一:它将诸如《史记》中记载的华夏始祖黄帝、蚩尤、公工等神话化,中国古代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

  • 最着名的神话诸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公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都给与神话一般的色彩。

  • 《山海经》,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这个禹杀相柳的传说充满了神奇色彩,既可从文学或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古代民族部落之间的斗争。

  • 神奇之二:《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可以说,“一半神话,一半历史”。

  • 【1】黄帝战蚩尤,既是神话,又是历史。

  • 《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大意:前半部分写女魃在黄帝与蚩尤之战中的作用,后半部分写巫师驱逐女魃的宗教活动。“神北行”即是巫师的咒语。

  • 虽然神话色彩浓厚,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

  • 《山海经》,迷幻莫测,神奇神往

  • 图片来自网络:应龙助黄帝战蚩尤。
    ​​【2】黄帝谱系,与史类似。

  • 《大荒西经》、《海内经》载:“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这个黄帝的谱系具有传奇色彩,具有神谱的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基本相同。这就意味《山海经》中的这一谱系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它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荒诞之言。

  • 【3】鲧湮洪水,另有新说。

  • 《国语.周语》说:“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尚书.洪范》载:“鲧湮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这些材料不是说鲧品质不好,就是说鲧治水方法不对,因而被尧所杀。而《山海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按照这一记载,鲧被杀不是因为他品质不好或治水方法不对,而是因为他“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因而激怒了帝尧;鲧不仅不是反面人物,而且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到底《山海经》的记载真实呢,还是《尚书》、《国语》中的记载真实呢?现在已很难说清楚了。不过,《山海经》在这个问题上,起码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假如我们把《山海经》的这一记载与屈原《离骚》中的“鲧婞直以忘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以及《惜颂》中的“行婞直而不豫合,鲧功用而不就”等联系比较一下,恐怕还会倾向于《山海经》的这一记载。它所载的有些事件与传统正宗的诸如《国语》、《尚书》、《左传》等完全相左,谁是谁非,史实难说。

  • 【4】山系描述,三成乃真。

  •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指出:“《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据谭先生研究,《山经》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这些山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对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正确。这应该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宝贵资料。

  •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 神奇之三:异域风情,奇中有奇。

  • 《山海经》中的《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在《海经》中,记载了一些诸如结胸民、羽民国、厌火国、贯胸国、不死民、反舌国、三首国、长臂国、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长股国、一目国、大人国、君子国、无肠国、夸父国、黑齿国、玄股国等奇异的国家和民族,虽然这些国家和民族并非真有,只存在于传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学和民族学价值。

  • 神奇之四:《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跨越时间之长,众说纷纭,迷幻莫测。

  • 关于《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刘秀(歆)在整理《山海经》时,认为是“出于唐虞之际”,为伯益所著。司马迁和班固都承袭此说。南宋朱熹则认为是战国屈原之后人为解释《天问》而作。当代学者认为,《山海经》的成书情况较为复杂,决非一人一时所作。但是,这一点可以肯定,大都认为,《山经》,即《五藏山经》成书最早,保存了许多远古的传闻资料,产生的年代当不晚于战国中后期。《海经》和《大荒经》产生的年代要晚一些,但最晚也不会晚于西汉初期。由于《山海经》内容及成书情况非常复杂,要确定其具体的作者及作年是非常困难的。

  • 神奇之五:《山海经》内容包罗万象,跨越空间,神奇莫测。

  • 【1】内容包罗万象:

  • 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涉及面广泛,诸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医药、疾病、气象、占验、神灵、祀神的仪式及祭品、帝王的世系及葬地、器物的发明制作,以至绝域遐方,南山北地,异闻奇见,都兼收并录,无所不包,可以说是一部名物方志之书,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类书”。这个说法比较准确。

  •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 【2】领域包罗万象:

  •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 ①神话故事,科学现象。

  • 《山海经》记载的一些自然、科学现象的记载尤其珍贵,这在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且这些科学现象,到了现在,才能用科学解释,诸如,《大荒北经》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记载的为太阳黑子活动。又如,《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实际上为极地附近的假日现象。又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山海经》在此记载的是北极地带半年为昼,半年为夜的极地现象,只不过古人无法解释,于是就用神话来解释,但,于今来说,其实就是科学现象。

  • 《山海经》,迷幻莫测,神奇神往

  • ② 有了科学,才有科学史。

  • 《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大荒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关于天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

  • ③神话传说,原始宗教。

  • 《山海经》中大量存在的一些神话传说,实质上就是是原始宗教。例如《海外西经》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又如《大荒西经》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   在《山海经》的神话中,不仅可以看到古代巫师的活动,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

  • 在《山海经》中,存在着大量的神奇动物的记载,这些动物主要是鸟、兽、龙、蛇之类,它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些动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图腾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经》中的文字——“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国的图腾。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资料。

  • 【3】空间包罗万象:

  • 《山海经》是按照地区(空间)而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包围。而《山经》在记述时,往往以山为纲,以首山叙起,依次叙山名、水名、道里、民族、风俗、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又是研究其他学科的宝贵材料。汉代的刘秀(歆)认为《山海经》是“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

  • 《山海经》,迷幻莫测,神奇神往

  • 图片来自网络:《山海经》的帝江。
  • 《山海经》,迷幻莫测,神奇无比。美丽典故,“半说神话,半诉历史”……茶余饭后,品味无穷;抛砖引玉,以引来者。
  • 《山海经》,迷幻莫测,神奇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