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時候跟孩子聊聊死亡了

又是一年清明時,家家戶戶都要踏上掃墓的行程。

面對雷打不動的儀式,每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都滿腹問號:

為什麼要過清明節?

爸爸媽媽會死嗎?

我也會死嗎?

人死了會去哪裡?

清明節,是時候跟孩子聊聊死亡了

可是,死亡從來都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尤其在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傳統的文化氛圍下,“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死亡更是一個嚴肅且忌諱討論的事情。

在我們的上一代人眼中,死亡似乎是一個不太吉利的概念。

他們用迴避的方式對待死亡,假裝死亡不存在。

有人說,小時候,他在參加了一個親戚的葬禮後,問媽媽人死了會怎樣。媽媽皺了皺眉頭,對他說,你還小,問這些做什麼。那時候的他常常在睡前躺在床上苦思冥想:如果明天我醒不來了會怎樣,人死了會去哪,永遠到底有多遠……這些問題充斥著他的大腦,雖然從始至終也沒得出個所以然來。

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即便是印度先哲釋迦牟尼,也曾對死亡產生疑惑和思慮。

釋迦牟尼是古代印度的太子,他久居深宮,衣食無憂,不知人間疾苦。一日,他乘車出遊,遇到一個蓬頭歷齒、老態龍鍾的老人,驚訝地問車伕這人怎麼了。當得知自己有一天也會變成這樣,他就再也沒有心情遊玩了,於是打道回府,冥思苦想怎樣才能擺脫這種痛苦。大概是找到了安慰,過了幾日,他出門時遇到了躺在推車上一動不動的屍體,他問“這人怎麼了”,旁邊的人答“他死了”。“我以後也會這樣嗎”“是的”。於是他又喪失了遊玩的樂趣。據史書記載,釋迦牟尼在遇到一個出家修道的沙門後,從沙門那裡聽說出家可以解脫生死病老,便走上了出家修道之路。

清明節,是時候跟孩子聊聊死亡了

死亡教育之於釋迦牟尼的開端,在於北門外遇見沙門的那一刻。而我們的孩子呢?他們對死亡的認知又該從何開始?作為父母,我們又該如何開啟關於死亡的教育?

白巖松說:“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像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薩爾瓦特說:“認識死亡,才能更好的認識生命。”

美國在死亡教育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美國的死亡教育名為談死,實則是通過死亡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以正確的態度理解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十分的必要。

去年熱映的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感動無數觀眾,電影講述了小主人公米格爾意外進入亡靈國的故事,在電影中“亡靈世界”也很美好,在那裡逝去的一家人可以再次團聚。電影裡印象最深刻一句臺詞是“真正的死亡是當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雖然這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他再一次將死亡這個話題拉到了我們生活中。

死亡作為生命的一部分而存在,是生命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在每個生命體降臨的那一刻起,死亡就誕生了,與生相輔相生,構成我們生命的整體形態。

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每一個對死亡避而不談的人都是對生命的不尊重。面對死亡,是恐懼、焦慮,還是樂觀、平靜?作為缺乏死亡教育的一代人,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因為恐懼和焦慮本身,是極容易傳染的。

因此,蹲下身來,用最平和的語氣,用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告訴孩子死亡是什麼。這才是希望孩子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我們最需要做的。

一、和孩子講講小動物的離去

對許多孩子來說,生命中的第一次死亡衝擊,很可能是從失去一隻寵物開始的。

當孩子初次遇到寵物死去的時候會很傷心,他們可能會問狗狗去哪了?狗狗還會回來嗎?此時此刻,請不要因為覺得殘忍而談死亡,給狗狗一個葬禮吧,和孩子一起說一些懷念的話,告訴孩子,花有花期、樹有年輪,狗的平均壽命是10~15年,人也一樣,終歸會離開。

帶著孩子,平靜地接受一次生命的離去,平靜地回憶一些曾經擁有的美好。

清明節,是時候跟孩子聊聊死亡了

二、 從自身經歷說起

每個父母都曾是孩子。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找個合適的日子,窩在沙發裡,找出珍藏已久的家族老照片翻閱,跟孩子說說自己的爸爸媽媽、或已逝的爺爺奶奶等家族長輩記憶中的故事,告訴孩子死亡是自然的生命現象,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

讓孩子在和自己的對話中,逐漸瞭解生與死。

清明節,是時候跟孩子聊聊死亡了

三、陪孩子看一些相關書籍

一些關於生命與死亡的繪畫或書籍能給孩子很好的啟發。

比如:《爺爺變成了幽靈》。這本書講述了男主人公艾斯本最喜歡的爺爺突發心臟病去世後,艾斯本傷心欲絕,直到遇到了變成了幽靈的爺爺,爺孫倆一起回憶起了很多快樂的時光。據說如果一個人去世時沒有完成一件事才會變成幽靈,於是艾斯本和爺爺一起想。直到爺爺想起來了,“我忘記對你說再見了”,艾斯本和爺爺都哭了。最後,艾斯本揮手告別了爺爺。這樣的書籍就是要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到死亡,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個人都要歷經的過程。

清明節,是時候跟孩子聊聊死亡了

人生就像一場旅途,被時間俘獲是所有生命體的共同宿命。死亡意味著什麼,是走出時間,還是失去生命,這還是一個謎題,需要自己體會。不只是孩子,更是我們每個大人需要正視的問題。倘若我們從來都視而不見避而不談,那麼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直面死亡,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