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釘子戶,活到老考到老,不值得提倡

隨著高考政策的放寬,越來越多的高齡考生加入到高考的大軍。四川成都51歲的梁實,今年參加了人生第22次高考,今年總分為469分,他覺得考的不理想,決定明年繼續參加考試;遼寧一位71歲農民康連喜第18次參加高考,被媒體稱為“爺爺考生”; 江蘇南京86歲的高齡考生汪俠,拄著柺杖仍在堅持高考。對於這些高考釘子戶,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贊其精神可嘉,有人卻對此不以為然。我覺得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原因如下:

高考釘子戶,活到老考到老,不值得提倡

一、人在什麼年齡,就該做那個年齡該做的事。

雖說活到老,學到老,但一個人學習的最佳時期就是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這時候人精力充沛、記憶力強,學習力最強;30歲以後看經歷,就是把前期所學靈活運用的時期,學以致用,去成家立業,實現事業與人生的輝煌;60歲以後,人處於生理衰老時期,應多致力於身體機能維護和對後輩的有效指引。當年錯過了高考,已然是一種遺憾,那我們就應該幹好在中年、老年應該乾的事,不要為了彌補一個遺憾而造成另一個遺憾。

高考釘子戶,活到老考到老,不值得提倡

二、做高考釘子戶,是對國家公共資源的一種浪費。

高考是國家組織的最重要的考試,事關年輕人的上學、就業等一系列問題。每年國家公共資源對高考有很大的傾斜,最明顯的就是貧困學生定向、少數民族傾斜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培養、發現有用人才。而這些高考釘子戶的最大特點就是年齡偏大,學習力差。考上大學,也不一定會上,即使上了,也不一定跟得上學習,反而會是一些年輕學子失去上大學的機會。

高考釘子戶,活到老考到老,不值得提倡

考高圓夢,要立足現實,認清自己,適可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