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該不該擔心?

文|胡萍、劉沁恬

胡萍,善解童貞品牌創始人,兒童性心理發展研究與性教育專家,家庭教育專家。著有《善解童貞》系列、《親親孩子談談性》、《成長與性》等書。

胡萍老師的性教育專欄開篇第一期談的竟然是“吃手”這個老問題。孩子吃手,和性發展究竟有什麼關係?到底該不該限制寶寶吃手?

寶寶津津有味地把手放到嘴巴里,吸吮手指,或將整個小拳頭放入口中,有部分的孩子在吸吮手指的時候會伴隨著出現:臉部皮膚和身體皮膚髮紅、興奮、握拳和全身緊張的情況……這是正常的嗎,要不要干預?首先,讓我們轉化思路,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想一想孩子吸吮手指的問題:

● 為什麼古今中外,人類的寶寶都會出現吸吮手指的行為?

● 為什麼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吸吮手指這一行為一直被保留了下來?這樣一想其實就有些釋然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吮吸手指對孩子的發展很有可能是有意義的,否則自然就會被進化掉。

那麼,好處是什麼呢?

No.1有利於孩子的性發展

成年後任何成熟的生命機能,都是從幼年開始發展起來的。每一個年齡階段發展起來的性,都是成年後性活動模式的基礎。在成年人的性活動中,口唇與性快感密切相關。從孩子性發展的角度看,通過吸吮刺激口唇,獲得全身心的欣快感,這種欣快感便會成為成年後性快感的一塊“拼圖”。

吃手,該不該擔心?

No.2有利於大腦與手的協調能力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大腦、手、眼和唇的配合能力尚未發育完善,當嬰兒有吸吮的慾望時,孩子會不停地調整手與口唇的配合,直到準確地把手放到嘴巴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經歷了複雜的大腦工作機制才得以完成,促進了大腦的發育,也促進了大腦與手的協調發展。

No.3成長中的自我安慰

當孩子能夠吃手後,一旦肚子餓了,就會吸吮手指,暫時緩解飢餓感,耐心等待媽媽的到來;當孩子離開媽媽後,想媽媽時也會用吸吮手指來緩解自己的思念之情;當孩子來到一個新的環境中,也會吸吮手指,以緩解自己對新環境的恐懼感。

吃手,該不該擔心?

在成長中出現,也在成長中消失

現在,我們大概能夠明確了,小寶寶吸吮手指是成長中的一個正常行為,隨著孩子長大,他們會用其他的方式來替代吃手這一幼稚的行為,於是,吃手的行為就會消失。我們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把小手洗乾淨,允許寶寶盡情吃手;買個專門為嬰兒設計的安全指甲剪,經常給孩子修剪指甲,避免孩子抓傷自己;在其他人阻止孩子吸吮手指的時候,要耐心解釋,滿足孩子吸吮手指的需求,相信孩子會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吃手嚴重,手指被吃出了老繭,或者超過6 歲的孩子還在吃手,很可能說明孩子內心的焦慮已經超出了他的承受力,他在用吃手來緩解焦慮。這時候,我們要盯住的也不是強迫孩子不要吃手,而是要解決引起他焦慮的原因。例如:孩子經常見不到媽媽、親子關係冷漠、寄宿幼兒園等等。而過度關注、威脅和批評都可能加重孩子吃手指的傾向。孩子長大期間,他們會用其他的方式來替代吃手這一幼稚的行為,於是,吃手的行為就會消失。

*媽媽圈微報——《時尚育兒》雜誌旗下母嬰app,最懂你的育兒靈感探索平臺,為孕、0~6歲孩子的媽媽們隨時隨地提供試用、搶購、資訊平臺,讓新手媽媽的育兒生活有滋有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