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愛咬東西是每個小朋友的天性,每個人在小時候都要經過一段“口腔敏感期”,簡單來說孩子在那段時間對用嘴巴探索世界的熱情特別高漲,所以吸手指,咬玩具,啃腳都是日常。

如果說3歲前的孩子愛啃咬,還符合正常的生理及心理發展,但是3歲以後的孩子還喜歡啃指甲,咬手,咬被角,屢“教”不改,這種情況就可能是“口欲期停滯”。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這一系列的啃咬類行為障礙,一般都是在兒童期發病率最高。

心理學研究顯示,這些“啃咬”的動作能給孩子一種心理上的慰藉,屬於一種“行為退化”,能讓孩子抑制焦慮。

當孩子沒有成功度過口腔敏感期,比如1歲的時候孩子就愛嚼東西但總是被家長叫停阻止;或者後期因為外部壓力,都會導致孩子心理退回到“口欲期”。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造成孩子喜歡啃咬的習慣,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1.孩子感覺焦慮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當他們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就會不由自主去啃手指來發洩自己的焦慮、恐懼的情緒,來獲得安全感。

這也是有的孩子為什麼寫作業遇見不會的題時,停下筆的時候,就會無意識把筆頭、手指放進嘴裡的原因。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2.缺乏安全感

父親、母親的角色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當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就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對於缺少安全感的孩子來說,吃自己的手指,會象徵性地讓自己找回在媽媽懷裡吃奶,或者吮吸手指時的那種溫暖、安全、被愛的感覺。

一旦這種習慣強化,就會使得吃手指頭替代成為給予安全、溫暖和被愛的自我安慰。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3.孤獨感

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鬧的時候,孩子的手腳在運動,會有一種“肢體愉悅感”。

當自己獨自在家時,或者缺乏運動時,啃手可能成為一種排遣的方式。

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分散注意力

天氣晴朗、暖和的時候,讓孩子出去玩、多加活動,多些鼓勵。

讓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多接觸外面的新鮮世界。

為孩子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他用健康的方式釋放壓力和焦慮,也讓手腳肢體運動起來。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2.給孩子足夠的關注

平時可以跟孩子多互動,聊一些彼此日常中發生的事,多些交流。

每天抽出固定的一段時間,不需要太多,一起閱定講繪本或者閱讀。給他安定和安全感,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充盈他的精神世界。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白巖松也指出過,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長,就要讓孩子獲得更多自由,不要把家庭教育搞得太死板,有時候談笑輕鬆的氛圍、寬容的環境,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好書推薦:已經銷售了700萬冊的教育書籍《陪孩子走過人生的三個關鍵期》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看著孩子從一個小肉團,慢慢長成了大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坷”。我們有時候真的需要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的教育方法,真的是最好的、最合適孩子的嗎?

這本書從三個階段,講述了孩子從小到大的三個關鍵期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第一個關鍵期:0~5歲,這個時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時期,也是孩子的啟蒙期。

第二個關鍵期:6~8歲,這個時期是孩子的創造、思維、自控等等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其實。

第三個關鍵期:13~16歲,這個時期是孩子的青春期,如何讓孩子在青春荷爾蒙爆發的時候穩定下來,懂得真正的愛和人生觀、價值觀?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啃咬”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特別自然的動作。雖然我們很困擾,但想要徹底戒掉,還是得用科學的方法,從細節入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些關注,以免讓小的壞習慣釀成大的危害。

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夠溫暖而有耐心,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小毛病”,讓他們更加開朗,自信。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 …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所有的問題,這本書會給你帶來答案。

這本陪孩子走過人生的三個關鍵期,已經售出700萬冊了,也是被評為“家長必讀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價格才29.8元,也許就是一盤菜錢,就能協助你在教育中更好的教導孩子。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