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需要家長和老師們共同用心捕捉尋找靈感,在實踐中摸索揣度和總結。

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學生走進學校接受教育,老師就有了管教學生的義務和責任。但是一旦教育方法採用不當,就有可能對學生造成傷害。

近日,昆明市高級技工學校一年級學生李同學,在同學和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昆明一家醫院消化內科急診室就診。

李同學稱,20日,她和另外兩名同學去吃早點,聽到打鈴聲就往教室跑,結果還是遲到了2分鐘。剛巧在教室門口,3名同學遇到正在巡查的班主任張老師。當得知學生是因為吃早點遲到,張老師說:“既然那麼愛吃早點,那就一人吃10桶泡麵吧。”隨後,張老師讓同學幫忙買了30桶泡麵,要求三個孩子把它們吃完。

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圖為購買的三十桶泡麵

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就這樣,李同學從上午8點開始吃,中午休息一會兒後下午2點接著吃,渴了就自己接水喝。最後,李同學吃了8桶,另外兩名同學一人吃了7桶,另一人吃了將近4桶,所有桶裝面全是幹吃的。

“吃完後胃脹、胃疼、噁心、想吐,現在都吃不下東西,太脹了。”李同學說,自己之前就會胃疼,刺激到就一陣一陣地疼。醫生診斷後,讓她先吃點藥,不行的話再到醫院做胃鏡。

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就醫

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成年人吃兩桶就吃不下了,一個孩子吃七八桶,再加上喝了水,怎麼可能受得了。體罰學生我沒有意見,但要看怎麼體罰,不能盲目體罰。比如說,繞著操場跑10圈,我們沒意見。”李同學的家人說,“我們家長贊成老師嚴格管理學生,但這樣的管理方法並不妥當,希望學校能夠進行人性化管理。”

張老師說,“雖然有未成年人保護法,但現在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怎麼都不好教。以前,我們可以罰學生跑步,跑20圈。但可能跑到10圈時,我們就不讓跑了。說一個數字只是為了嚇唬,讓學生知道這個事情後果很嚴重,起到警示的作用。”

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對於“吃泡麵事件”的涉事老師,學校和教育部門應當以嚴肅的態度審視,徹底評估這種行為、表現可能給學生帶來的身心傷害,以此為基礎,考慮該事件的解決方案。涉事學生家長,也可以考慮通過司法途徑,維護孩子的切身利益。

至於其他的老師,應當從事件中吸取教訓:體罰其實是教師失德、無能的體現,是教育手段的貧乏和失控。

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以常人的角度觀察,學生犯了錯誤,教師給予懲罰這件事情無可非議。但是使用的教育方法卻讓人不能接受。讓學生吃十桶泡麵明顯超過了孩子身體的耐受程度,造成學生身體上的痛苦、不適,這時教育就成了一種變相的體罰。而“禁止體罰學生”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中都有明確規定。

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學生遲到2分鐘被老師罰吃10桶泡麵,面對老師不公家長該怎麼辦?

但是,體罰直接侵害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有多大,難以量化。就拿罰吃泡麵來說,這種意在令人產生不適感的懲罰,給學生心理上帶來的影響是沒法判斷的。所以,只要是體罰,我們就應當給予抵制。應當秉持一個理念:出於任何動機的體罰都是不能容忍的。這種“不容忍”並非只在法律層面,而是應當出現在整個社會層面。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社會中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教不嚴師之惰”,教師體罰學生,反映出部分家長的“隱形需求”。現在仍有許多的家庭是獨生子女,家長對於孩子極盡溺愛與嬌慣,這也容易導致孩子在校和老師關係的不融洽。這時,就需要家長對於老師的體諒、理解和積極溝通,畢竟,沒有懲罰的教育是失敗的、不健全的,家長和老師的互相配合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的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有自我意識,尤其是處於青春期時期的孩子,叛逆心理更加突出。家長在平時家管教一兩個孩子都如此費力,更何況是老師在校管理幾十名孩子,難免會有疏忽之處,家長也應該給予老師適當的體諒。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除了第一時間的憤怒

,家長也要學會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責老師、或不分青紅皂白地袒護孩子。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需要家長和老師們用心捕捉尋找靈感,在實踐中摸索揣度和總結,將一個個孩子當做璞玉用愛和耐心雕琢成珍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