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了一个圆教的概念,会让你的修行更加坚固、圆满、超越!

净界法师

圆教的修学,我们一般称作一佛乘的法门,也就是说在整个佛陀的一代时教当中,

它是一个最为圆满、最为快速、最为直接的成佛之道。按照《法华经》的说法,佛陀出世以后他本来要先说的法门就是圆教的一佛乘,但是因为考虑到众生根机的差别,佛陀只好被迫于一佛乘而分别说三,所谓的为实施权。所以,圆教是佛陀内心的真实法门。也就是说,这个是能够代表佛陀知见的唯一的法门。其他的藏通别,佛陀是考虑了众生的需求,不是佛陀的知见,是参考了众生的知见,为了顺应众生的知见而开出的方便。

那么这样讲,真实的法门跟方便法门,到底有什么差别呢?我们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首先,我们先从《法华经》长者付财的譬喻里面,去看出权实的差别。《法华经》的这个譬喻,它把众生分成了三大类:

第一种人,是四处流浪的人就是我们凡夫的心,心随境转。我们的心追求什么呢?追求世间快乐的果报。我们重视生命的结果,享受生命的结果,结果激发了广大的生死业力,因为每一个快乐的果报后面,都含藏了生死的业力。所以,生命的果报,

你去享受快乐,你一定要付出代价,它后面有很多地雷。所以凡夫因为追求快乐的果报,误触了生死业力,结果创造了无量无边的轮回,就是到处流浪,今天投生在东方,下次投生在西方。就像一个乞丐,他到处乞食,自己不能掌控他下一餐到底去哪里,他不知道。所以这个四处流浪型的这种人,“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为了追求快乐的果报,背负了满身的业力。这种是属于四处流浪型的。

第二种,是修行者,就是努力工作型的。这个是指谁呢?指的是藏通别三教的修行者。他接触佛法以后,他以法为师,开始依止佛陀的教法来修学,当然最基本的就是依止业感缘起。佛陀对藏通两教先讲业感,为什么呢?就是你去接触快乐果报的时候,请你考虑后面的业力。因为我们一般人只看果报不看业力的,所以佛陀提醒我们,业力不可思议,当你在攀缘快乐果报的时候,请你考虑后面的业力。所以这个时候藏通二教的人开始修习空观,开始跟生命的果报、因果保持距离了,慢慢地出离,最后趋向偏空的涅槃。这个是在法上的修学,在业力上的修学。

别教的人稍微好一点。别教的人知道,生命的果报虽然有业力,但是你不一定要断灭,你可以怎么样呢?转!生命你不能说它完全没有价值,但是你也不能够说它就是完全有价值,

完全看你是觉悟或者是迷惑。所以别教的人他在中道的思想是,他如理地面对生命,他能够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所以他的法就从一种业感缘起提升到赖耶缘起,他知道用智慧的思想来引导生命。这个人更高明了,他从一种对生命的断灭,变成对生命的转变。

但藏通别这三乘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盲点,就是虽然努力工作,虽然努力地修证,但是心不安住,他没办法安住。所以,佛陀最后讲出了圆教法门——所谓的继承家业型。就是说,其实处理生死轮回,你要先把心带回家,先回家。

权教法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呢?他遇到烦恼,遇到妄想,就直接跳入妄想堆里面去对治妄想,这个地方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妄想是生灭的,你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它,虽然你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妄想的反弹?因为它有时候势力薄弱,有时候势力强,有时候你压得住,有时候你压不住。所以,一个没有修圆教的人,直接修藏通别对治烦恼,去出离生死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弟子心不安”。

我们看看禅宗的公案,就说明藏通别他们在修这个法的时候,产生的后遗症就是“弟子心不安”。这不是二祖有这个毛病,所有的没有经过圆教思想的,都有这个毛病。就是说,你试图用你今生短短的修学时间,去抗拒你无量劫来留下的妄想。一个人没有安住,就有这个问题了,你今生开始修一个法,用法力跟你的妄想相抗拒。

当然我们相信法力不可思议,但是你不要忽略了,妄想的势力也不可思议,它毕竟是你生生世世不断地串习累积的能量。所以最后必须怎么样呢?“弟子心不安,请和尚安心。”然后,“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

所以,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要从觅心了不可得下手,你必须把妄想先拨开来,在一个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没有妄想的境界,一念清净的心性里面先安住下来,这个是整个圆教修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说,妄想当然要处理,烦恼当然要处理,关键是怎么处理?圆教是认为先求安住再求调伏,你不能直接跳入妄想堆里面,跟它产生对立,你没有那个本事!

你必须要先找到一个没有妄想的心性安住下来,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这个时候你就站在以不生灭心的角度来面对生灭心,你就占有决定的优势了。这个关键就在这里而已,处理问题的方法巧妙不巧妙,就差在这里!

也就是说,我们前面藏通别的法门都没有错,只是说它整个法力不可思议当中,少了一个心力不可思议,它忽略了自性功德的加持。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乞丐,当然我们没有人愿意做乞丐,我们可以去找工作。但是你应该先回到家里面去继承家业,先承认你是大富长者的儿子再去工作,而不是到处去打工,不应该这样子,你事倍功半。

所以,我们意思就是说,处理乞丐的问题,第一件事情——先回家,把心带回家。在家里面先承认你的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无一物,然后再来处理你的贫穷,去创造功德。所以方法跟藏通别完全一样,但是多了一个心性的安住。多了这道安住以后,你整个修学完全改观。

因为在佛法的意思,你今天没有安住,有三种过失:第一个,你的修行不得坚固。就是你很可能经过长时间的修学,烦恼一反弹你就毁之一旦,你在没有成就圣道之前,你的人生充满了变数,因为你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本身就有极大的风险,你要随时保持警惕。所以第一个,你的功德不得坚固;

第二个,不得圆满,你事倍功半,效果有限;第三个,不得超越,你花的时间要很长。

所以就是说,我们同样处理烦恼,同样对治烦恼,你多了一个圆教的概念,会让你的修行更加坚固、更加圆满、更加超越,就是变成大白牛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