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新教材初一必讀名著:沈從文《湘行散記》考點整理

湘行散記

最浪漫、真摯的家書

最真性情的散文

最真實的關於湘西的記述

部編新教材初一必讀名著:沈從文《湘行散記》考點整理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湖南鳳凰縣人。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是京派小說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小說《邊城》、《長河》。他也是歷史文物研究家。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種民間活潑潑的味道。1934年,沈從文返回故里,眼見滿目瘡夷,美麗鄉村變成一片凋零景象,悲從中來,一路寫下這些文字,抒發他“無言的哀慼”。書中,作者細織密縫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遠行中船頭水邊的見聞。其間散落數十封才子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往來情書。該書文筆自然淳樸,有如行雲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質樸的風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內容簡介

《美文館:湘行散記》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湘行書簡》,是沈從文和妻子張兆和在1934年的通信,那時沈從文的母親病重,沈從文回湘西探望,把這途中的所見所感寫信給新婚的妻子。《湘行書簡》1992年才首次出版,因為是非常私人化的寫作,所以到處皆可見作者的真性情!作者袒露自己的真而美的情感,讓人讀來心動。

第二個部分《湘行散記》,像是作者向讀者娓娓道來關於湘西的一個個故事,一個個人物,文字是優美的,又是天然的,不雕飾自美。

第三個部分是《湘西》,這個部分正如它的副標題一樣,是“沅水流域識小錄”,算是比較紀實的,作者希望讀者摒棄對湘西的偏見,非常細緻而翔實地記錄關於湘西的風土人情。這三個部分加起來讓讀者對湘西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湘行散記》和《湘西》可以同小說《邊城》和《長河》互文理解,它們都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迥異於小說“牧歌氛圍”“樂觀超越”,散文飽含沉甸甸的責任意識——面對一種特殊的歷史場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終,透過表層的血與淚,體驗一份人生的莊嚴。統攝到作者巨大悲憫情感下的書寫與反省,是將尖銳的民族問題與社會矛盾,融匯在人事的敘述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幾個縣份》、《桃源與沅州》等反思“文明”與“墮落”的複合關係,《鳳凰》、《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沉醉在愛的憧憬裡流露出對愛的毀滅性的隱憂,《虎雛再遇記》、《箱子巖》感動於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時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無從改造與轉移的憂懼感。由五四時期興起的中國現代散文,至30年代,創作多以小品形式為主。收入《湘行散記》、《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獨立成篇,又從總體上具有內在的整一性。這種散文長卷的獨創,發展了散文藝術的表現形式,開拓了散文創作的意義空間。

《湘行書簡》由一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記》的母本。1934年,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匆匆趕回湘西。行前,他與夫人張兆和約定,每天給她寫一封信,報告沿途所見所聞。這組書札,便是踐履這一約定的產物。《湘行散記》便是根據這些書信積累的素材寫成的。從《湘行書簡》到《湘行散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從材料到創作的極好範例。那些記錄了他們彼此思念的文字是作者性格和情緒的真實寫照。書簡一方面擁有追求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散文作品所不具有的自由,可以由此洞悉作者當時的處境以及內心的矛盾苦悶;另一方面,在水火刀兵三災六難中保存下來的書信,更是對歷史以及作者所創作的小說、散文的一個有力佐證。

《湘行散記》內容介紹

《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就像讀古畫。那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怎麼也抹不去,還有那黃色公共汽車,那客棧,那河街,那吊腳樓,那河埠頭,那船,那冬天的背景,以及那13年的友情。輕輕勾勒,淡淡描摩,看不出什麼路數,什麼章法,但就是絲絲入畫。甚至連那朋友冬天裡呵出的氣息彷彿都能捕捉得到。

《桃源與沅州》則從《桃花源記》和讀書人尋桃源洞切入,然後娓娓敘述桃源城裡的風雅軼事,嫖客的風流和妓女的辛酸,菸草貿易和各地五花八門的特產,寂寞的船客和鄙野的船伕,沅水上的漂泊和屈原辭賦裡的香花香草,沅州城門上的血跡和當年那場守城兵與請願青年的衝突。上岸的客人自去尋客棧,水手則順便去尋快樂。一幅恬淡幽遠的湘西風情畫。

《鴨窠圍的夜》寫夜色,寫夜聲,寫夜店裡和夜船上的人,讓人想到西伯利亞的夜,遙遠而模糊。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寫乘船去辰州三十里水路的一些見聞和感觸。那年近八旬錙銖必較的老纖手,那躍入水中繫纜的情景,那數錢時的神氣,那活脫脫一副托爾斯泰的神貌;那寬臉大身材頭包青布的青年苗人驗關員聽到鄉音後的熱情和謙卑;那五年來行蹤不明的虎雛再次出現在眼前的情景:每一幕都如在目前。

《一個多情水手和一個多情婦人》

裡那貪戀著香粉和暖被的牛保,那吊腳樓人家窗口鬢髮散亂的年輕婦人,那罵罵咧咧野話連篇的水手,還有那打扮得像個觀音的夭夭,也總是讓人揮之不去;揮之不去的還有那個夢幻般的場景:“岸上吊腳樓前枯樹邊,正有兩個婦人,穿了毛藍布衣裳,不知商量些甚麼,幽幽的說著話。這裡雪已極少,山頭皆裸露作深棕色,遠山則為深紫色。地方靜得很,河邊無一隻船,無一個人,無一堆柴。不知河邊哪一個大石後面,有人正在捶搗衣服,一下一下的搗。對河也有人說話,卻看不清楚人在何處。”默想一下,唐詩裡是不是也有似曾相識的意境,比如崔顥的《長幹行》,比如盧綸的《晚次鄂州》,比如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寫的就是給作者划船的三位水手,老的五十三,船齡三十七年;壯的三十一,船齡五年,卻有五年兵齡和十一個月的土匪經歷;小的十五六,那隻會傻笑或說幾句狠話可憐兒。別看他們平時罵罵咧咧,關鍵時刻卻還是會互相溫暖著,他們那樸實的一面感動著作者和我們讀者。那給人溫暖和感動的橘子不就是明證。

《箱子巖》裡那在寒風中縮頸斂手修補漁網的幾個老漁婆,那臉上刻著兵油子的油氣與驕氣跛腳年輕人,也是歷歷如畫;歷歷如畫的還有,“黃昏已逐漸腐蝕了山巒與樹石輪廓,佔領了屋角隅。我獨自坐在一家小飯鋪柴火邊烤火。我默默的望著那個火光煜煜的枯樹根,在我腳邊很快樂的燃著,爆炸出輕微的聲音。”有沒有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味道。

《五個軍官與一個煤礦工人》以異常冷靜的筆調寫一個佔山為王的礦工與官軍的較量,一把菜刀拉起一支兩千人的隊伍,然後驅逐官軍佔領山城,與官軍對峙長達三個月之久。最後是被五個青年教導團學兵設計誘捕。七年前他在廢棄的煤井邊刀劈哨兵,奪槍起家;七年後他把押解他的五個青年騙到這個廢井邊上,然後掙脫束縛縱身投入深不可測的廢井。

《老伴》跨度十七年,寫一個補充兵與一個絨線鋪女孩的愛情傳奇故事。十七年前十三名補充兵中的趙姓少年發誓將來作了副官,一定要回來討那女孩做媳婦。於是他一次又一次去那絨線鋪買白棉線草鞋帶子,可是他連一雙多餘的草鞋都沒有。十七年後“我”重回故地,發現那女孩還是那女孩,只是髮辮上多了一綹白絨線。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那女孩的父親正是當年那位發誓要做副官的少年,只是眼前這個鴉片鬼已經認不得“我”了。可見十七年前那個女孩後來真的成了少年的“俘虜”,隨後就成了現在這個女孩的母親,至於再後來她是怎麼死的,不得而知。更沒想到後來她自己又成了《邊城》裡面那個翠翠的原型。

《虎雛再遇記》中的虎雛原是邊陬僻壤一個小豹子一般的鄉下孩子。他不主動招惹人家,一旦受到別人欺侮他便睚眥必報。幾次致人死地卻能輕易脫身,逍遙法外。真是人如其名。

《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寫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在亂世中的沉浮,故事背後的歷史風雲尤為波譎雲詭。

1922年,弱冠少年沈從文棄武從文離開湘西,成為當今北漂一族的祖師爺。然後怯生生地朝北京大學門裡張望,然後怯生生地給當時的知名作家郁達夫寫了一封求助信,然後怯生生地走進了林徽因的文學沙龍,然後怯生生地走進了民國名媛張兆和的“圍城”。十二年後,功成名就的沈從文重回湘西,於是有了這本《湘行散記》和隨後的鄉土文學奠基作《邊城》。

精彩書摘

1、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2、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永遠不會老去,但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我生平只看過一回滿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

3、我先以為我是個受得了寂寞的人,現在方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處後,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同你離開的人了……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想打東西,罵粗話,讓冷風吹凍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處,這心才能安靜,事也才能做好!

4、凡是我用過的東西,我對它總髮生一種不可言說的友誼,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5、船是隻新船,油得黃黃的,乾淨得可以作為教堂的神龕。我臥的地方較低一些,可聽得出水在船底流過的細碎聲音。前艙用板隔斷,故我可以不被風吹。我坐的是後面,凡為船後的天、地、水,我全可以看到。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樂,就想應當同你快樂,我悶,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悶。我同船老闆吃飯,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飯。

6、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永遠不會老去,但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但我也安慰自己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

7、這時真靜,我為了這靜,好像讀一首怕人的詩。這真是詩。不同處就是任何好詩所引起的情緒,還不能那麼動人罷了。這時心裡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無間。我在溫習你的一切。我真帶點兒驚訝,當我默讀到生活某一章時,我不止驚訝。我稱量我的幸運,且計算它,但這無法使我弄清楚一點點。你佔去了我的感情全部。為了這點幸福的自覺,我嘆息了。

8、但真的歷史卻是一條河。從那日夜長流千古不變的水裡石頭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爛的船板,使我觸著平時我們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類的哀樂!

9、我總那麼想,一條河對於人太有用處了。人笨,在創作上是毫無希望可言的。海雖儼然很大,給人的幻想也寬,但那種無變化的龐大,對於一個作家靈魂的陶冶無多益處可言。黃河則沿河都市人口不相稱,地寬人少,也不能教訓我們什麼。長江還好,但到了下游,對於人的興感也彷彿無什麼特殊處。我讚美我這故鄉的河,正因為它同都市相隔絕,一切極樸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活態度皆有點原人意味,對於一個作者的教訓太好了。我倘若還有什麼成就,我常想,教給我思索人生,教給我體念人生,教給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個人,卻實實在在是這一條河。

10、有人常常會問我們如何就會寫小說?倘若我真真實實的來答覆,我真想說:“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

11、一切光,一切聲音,到這時已為黑夜所撫慰而安靜了,只有水面上那一份紅火與那一派聲音。那種聲音與光明,正為著水中的魚與水面的漁人生存的搏戰,已在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將在接連而來的每個夜晚依然繼續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艙中以後,依然默聽著那個單調的聲音。我所看到的彷彿是一種原始人與自然戰爭的情景。那聲音,那火光,接近於原始人類的武器!

12、然而這地方的一切,雖在歷史中也照樣發生不斷的殺戮,爭奪,以及一到改朝換代時,派人民擔負種種不幸命運,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逼迫留髮,剪髮,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種種限制與支配。然而細細一想,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與歷史毫無關係。從他們應付生存的方法與排洩感情的娛樂上看來,竟好像古今相同,不分彼此。這時我所眼見的光景,或許就與兩千年前屈原所見的完全一樣。

13、二十年前澧州地方一個部隊的馬伕,姓賀名龍,一菜刀切下了一個兵士的頭顱,二十年後就得驚動三省集中十萬軍隊來解決這個馬伕。誰個人會注意這小小節目,誰個人想象得到人類歷史使用什麼寫成的!

14、毫無可疑,我對於這條河中的一切,經過這次旅行可以多認識了一些,此後寫到它時也必更動人一些,在別人看來,我必可得到"更成功"的諛語,但在我自己,卻成為一個永遠不能用驕傲心情來作自己工作的補劑那麼一個人了。我明白我們的能力,比自然如何渺小,我低首了。

15、我不能給那個小婦人什麼,也再不作給那水手一點點錢的打算了,我覺得他們的慾望同悲哀都十分神聖,我不配用錢或別的方法滲進他們命運裡去,擾亂他們生活上那一分應有的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