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各處可流,月是各處可照,愛情是各處可到——沈從文《邊城》

一切充滿了善,充滿了希望,然而正因為不湊巧,樸素的善良和單純的希望難免產生悲劇。

——沈從文自評《邊城》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俗子透著一股純粹的天然,沒有雕琢,不加粉飾,如薄霧中隱約浮現的山水美景,令人陶醉。文字裡彷彿混合了泥土的香氣,在月光,白霧,蟲鳴的輕撫下,灑著淳樸的芬芳,和淡淡的遺憾。

除了《邊城》這篇代表作,書中還收錄了十幾篇小說,沈從文用他獨特的文字,描繪著一幅長長的風俗畫卷,無所不有,無所不奇。他的文字和心靈,永遠停留在湘西那片神奇的土地上。

水是各處可流,月是各處可照,愛情是各處可到——沈從文《邊城》

溫柔似水

在湘西邊境,有一個叫“茶峒”的小山城。一條小溪,一艘渡船,一座白塔,一個老人,一隻黃狗,一個女孩,兩個兄弟,組成了《邊城》。翠翠跟老船伕爺爺相依為命,在溫柔似水的眼眸中逐漸成長,女孩美得如精靈如天使,清澈明淨,純樸靈動。

茶峒城裡的人們也大多善良樸素,他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真誠相待,互助互愛。一次偶然的相遇,讓翠翠的內心初次蕩起了漣漪,如石子掉進了溪水,一圈一圈地慢溢。這股不知名的情愫,時而讓她面紅耳赤,時而讓她胡思亂想,少女的萌動觸及了溪水,也融化了爺爺的眼眸。

船總兩兄弟得知各自對翠翠的心事,沒有爭鋒,沒有決鬥,而是選擇以歌傳情。哥哥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弟弟浪漫纏綿的情歌,響滿了山城,傳進了翠翠的夢裡。爺爺溫柔地看著懵懂的翠翠,有期盼,有焦慮。

然而,一切的不湊巧讓善良與希望變成淒涼:哥哥事故中淹死,弟弟變得冷淡,爺爺更是心急如焚。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雷雨,更是沖走了渡船,沖塌了白塔,也帶走了悽苦憂慮的爺爺。少女的苦戀和眼淚敵不過殘酷的命數,那段讓她靈魂浮起的歌聲,仍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些山裡人,跟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輕的生命相似,他們全身心浸透在愛裡,卻被生活狠狠地揉碎。不同的是,山裡細雨落個不止,溪面一片煙,恰好淹沒了哭聲,只留下溫柔的淚痕。

水是各處可流,月是各處可照,愛情是各處可到——沈從文《邊城》

清澈如月

風俗是沈從文的一大題材,這些湘西山水裡的習慣、俗氣在明月下無所遁形。娃娃親、賣身婦女、得不到真愛的龍朱,害怕去愛的神巫……人們似乎在做著習以為常的事兒,心中卻不甚清楚為何,不甚明白為不何。

《月下小景》是“奇怪”風俗的獨特縮影:山砦中某族的女子與第一個男子戀愛,獻出貞操後,卻只許與第二個男子結婚。若違反這種規矩,女子則被捆石沉入水潭,或拋入地窟窿。迷信矇蔽了族人的雙眼,而它所帶來的恐懼則捏緊了少男少女們渴望愛的心。

然而,在這嚴酷“法律”下犧牲的仍常常有人。月下,就有這麼一對兒。砦主獨子儺佑懷裡抱著美人,在月光下輕聲吟唱;女孩閉了眼睛,靜靜聆聽。兩人剛把身心全部奉獻給對方,蒼白的臉映著月光,和異常堅定的眼神。深知沒有未來,卻不願沒有彼此,兩人服毒臥在石床上,微笑著,心中溢滿不曾有過的清澈。

在風俗的束縛下,人們有過委屈和掙扎,不是不懂得為何,為不何,而是心裡再明白不過,打破風俗所需要的勇氣要多大。

明月灑滿山間的是清澈,清澈流入人心才能透徹。

水是各處可流,月是各處可照,愛情是各處可到——沈從文《邊城》

歸巢如愛情

山裡人跟城裡人沒什麼不同,要說不同,那就是山裡人更加真切,也更加糊塗罷了。無論是農民、短工、長工、財主、做小買賣的、做大買賣的……要的不過是一份溫暖與安寧。《貴生》透著山裡人的糊塗,與歸巢的熱切。

貴生在溪邊把鐮刀磨得亮亮的,割草,砍柴,捉魚……用雙手養活自己,過著實在的日子。年紀漸長的貴生,看中橋頭做買賣的女兒金鳳,越看越喜,越說越愛,小女孩眉目清秀,也歡喜貴生的踏實。頓時,貴生心中放飛的小鳥,突然想要一個巢。

不料,正當貴生準備提親之際,財主五爺被城裡來的四爺的幾句迷信之說慫恿,竟早一步把金鳳娶走做妾。更讓貴生懊惱的是,金鳳和金鳳她爸竟然答應了!娶妾當夜,貴生一把火燒了橋頭小鋪,和自己的家。人沒了,巢自然也沒了。

每一隻船總有一個碼頭,每一隻雀兒得有一個巢。也許盲目的不是愛情,糊塗的不是人心,而是那份對歸巢的無限渴望。

水是各處可流,月是各處可照,愛情是各處可到——沈從文《邊城》

沈從文通過《邊城》揭示了一種近乎天然的人性,純粹,質樸,明淨。這些充滿湘西特色的人情美,人性美被包裹在習俗和世態中,隱隱地透著一束光,射進田園,照進山溪。儘管文中總有著薄薄的淒涼,和淡淡的遺憾,但我們仍然看到,人間尚有純潔之愛,人性尚有純樸之美。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