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在文字中流淌

我看過很多地方的雲,

走過很多地方的橋,

喝過很多地方的酒,

但只愛過一個正當好年華的女子。

——沈從文


沈從文:在文字中流淌

隨著第一週“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和“錫慧在線”線上學習的結束,統編版六下語文第一單元的課文全部學完,對我而言更感興趣的是省平臺的兩課《比較閱讀:體會不同作家筆下的春節》《比較閱讀:品味作者獨特的語言》,本單元最喜歡的課文莫過於沈從文的小說《臘八粥》了。

《臘八粥》的語言平易淺白,簡練流暢,但八兒和媽媽對話很有個性,極具生活氣息。沈先生的文字一向平易近人,筆法嫻熟,筆調細膩,筆下的臘八粥軟糯而又香甜,家常話裡間將八兒一家的溫馨生活躍然於紙上,猶如一幅極具民俗風情的工筆國畫。

沈從文認為:一切語言文字本質上不過是一種抒情。所以這樣一篇看似記事的小說,本質上是一種情感的彰顯。文中從未將“愛”掛在嘴邊,但卻可以看出八兒、媽媽,甚至是爸爸和哥哥,他們彼此之間對對方的愛,真正地讓人感受到了何為“年味”,何為“家”。

一部出色的文學作品、一則感人的故事,能夠給人帶來旅行一趟、做夢一場的閱讀體驗,讓人流連忘返。不管是《邊城》還是《湘行散記》,都讓我做了一個長長的從白日夢中,醒來再回到塵俗日常,更是對此方外之地心馳神往。

“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永遠不會老去,但是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我生平只看過一回滿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人,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

——沈從文《湘行散記》

雖然眼前充沛的雨水有股子寒冷的纏綿,卻使我想起來湘西熱鬧水面下的韌性和倔強,河邊吊腳樓窗戶裡的女子定是清明如水晶一般,想象著翠翠與儺送隱秘而微妙地發展與期待。由此看來,閱讀最大的裨益不在於知識的獲取,而是能夠從中獲得一種樂趣,繼而激起心靈的喜悅。

讀著沈從文的文字,耳邊傳來幽幽的風聲、雨聲、蟲聲、鳥聲,更心生出一股衝動——擇一深秋,或者初冬,乘一葉扁舟,去文字中的那條水域走一走,看一看,去看看讓大作家覺得“永遠無本領畫出”的動人山水與樹木、紫色的小山、透明如無物的流水、從綠樹青山包圍的河面看新月與星子……然後再回過頭來,必定會對讀過的話產生更深更美的感受。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行,只這般想象計劃著,這般心之所向,已然獲得閱讀的深層樂趣。

最後,回到課文中來,“提到臘八粥,誰不是嘴裡就立時生出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降溫了,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粥,滿滿的幸福感撲面而來!

(原文來自:洪梅的微習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