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儒家哲學只指明做人的許多義務,卻不大提及權利

從文先生在一篇名為《中國人的病》中談到:

支配中國兩千年來的儒家人生哲學,它的理論可以說是完全建立於“不自私”上面,但不知為何世面上來流行著:"中國人自私的"的說法。

沈從文:儒家哲學只指明做人的許多義務,卻不大提及權利

沈從文說儒家學說皆說得美麗典雅,主要意思卻注重在人民“尊帝王”、“信天命”,所以成為古代帝王君臨天下的法寶。然而這種儒家哲學,實在同“人性”容易發生衝突。精神上它很高尚,實用上它是有問題的。它指明瞭做人的許多“義務”,卻不大提及他們的“權利”。一切義務彷彿皆是必需的,權利則完全出於帝王以及天上神、佛的恩惠。中國人讀書,就在承認這種法則,接受這種觀念。讀書人雖很多,誰也不敢想:“我如今做了多少事,應當得多少錢。”若當真問了,這人縱不算叛逆,同瘋子也只相差一間。再不然,他就是“市儈”了。

沈從文:儒家哲學只指明做人的許多義務,卻不大提及權利

沈從文先生說在一種“帝王神仙”“臣僕信士”對立的社會組織下,國民雖容易統治,同時就失去了它的創造性與獨立性。平時看不出它的壞處,一到內憂外患逼來,國家政治組織不健全,空洞教訓束縛不住人心時,國民道德便自然會墮落起來。亡國以前,各人分途努力促成亡國的趨勢,亡國以後,又老老實實同做新朝的順民。歷史上做國民的既只有義務,以盡義務引起帝王鬼神注意,藉此獲取天祿與人爵。待到那個能夠榮辱人類的偶像權威倒下,鬼神迷信又漸歸消滅的今日,自我意識初次得到抬頭的機會,“不知國家,只顧自己”,豈不是當然的結果?

沈從文:儒家哲學只指明做人的許多義務,卻不大提及權利

使人人樂於為國家盡義務,且使每個人皆可以有機會得到一個“人” 的各種權利,合理的自私心擴張,並不是什麼壞事情,它實在是一切現代文明的種子。沈從文先生說一個國家多數國民能“自由思索,自由研究,自由創造”,自然比一個國家多數國民皆“蠢如鹿豕,愚妄迷信,毫無知識”,靠君王恩賞、神佛保佑過日子有用多了。

沈從文:儒家哲學只指明做人的許多義務,卻不大提及權利

如今還有種“讀書人”,徒然迷信過去,美其名為“愛國”,煽揚迷信,美其名為“復古”。沈從文先生說真的愛國、救國,不是“盲目復古”,而是“善於學新。目前(指當時的民國政府)所需的國民,已不是搬大磚築長城的那種國民,是知獨立自尊,宜拼命學好也會拼命學好的國民。有這種國民,國家方能存在,缺少這種國民,國家絕不能僥倖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