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閱讀時代,對《把信送給加西亞》讀書熱的深層次思考

碎片化閱讀時代,對《把信送給加西亞》讀書熱的深層次思考

讀財經書,論統計數,一家之言,貽笑大方

翅膀微微扇動起了社會的熱潮

2009年的時候,單位發了一本書,叫做《把信送給加西亞》,要求寫讀後感、寫徵文,同時還要舉行演講比賽。熱熱鬧鬧,頂著無比的膜拜,以從來沒有的細心和熱情,通讀全書,做滿筆記。

現在無意中翻到這本書,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除去前言後記,正文不過區區幾千字,封面毫不謙虛的寫下,全球銷量超過8億冊,名列暢銷書第6,不說新華字典,不說論語,都不敢這麼排,論數量,沒有人口第一大國的讀者群購買,哪有的世界排名第幾。

這本書是2002年第一版,2007年第6次印刷,到2009年應該就是一本老書了,不知是哪一隻蝴蝶的翅膀微微扇動了一下,時隔7年,又一次將此書高高吹起,引起了社會的熱潮,就如當年的《方與圓》、《卡耐基成功之道全書》以及《羊皮卷》。

碎片化閱讀時代,對《把信送給加西亞》讀書熱的深層次思考

蝴蝶效應

無處不在的黑色幽默

此書既無優美的語言,亦無深刻的道理,甚至連故事也不甚精彩,經不起推敲,成了排民第6暢銷書,不知《聖經》與他一起排名,是否感到羞愧。排在前面的還有《麥高菲讀本》以及《韋伯斯特拼字書》又是什麼東西,全球銷量應該都遠遠超過8億冊了吧,太恐怖了。

事實的羅文,也沒有因此而獲得過多的榮譽,獲得了一個傑出軍人勳章的獎勵,這個勳章只有在此書中出現,應該就羅文一人獲得過吧。

軍人勳章於1962年7月2日由美國國會決定設立。這種勳章授予任何在陸軍服役期間,在非直接參加對武裝敵人作戰時表現異常勇敢的人員。而美西戰爭發生在1898年,軍人勳章還未設立,內涵還是蠻像,沒有直接對武裝敵人作戰。

美軍勳章等級:1.榮譽勳章(陸軍或空軍);2.榮譽勳章(海軍);3、優異服役十字勳章;4.海軍十字勳章;5.空軍十字勳章;6.優異服役獎章(陸軍或空軍);7,優異服役獎章(海軍);8.退伍軍人榮譽獎章;9.優異飛行十字勳章;10.軍人獎章(因作戰以外的英勇事蹟授予的獎章);11.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獎章;12.航空兵獎章;13.銅星獎章;14.紫心獎章。

羅文接過信後並沒有問“他在上面地方”,這是完全違背常理的地方,任何任務的佈置都有前因後果,況且文章“不想說”的4天的船路到達古巴,3個星期穿越島國,明顯就是有著明確的路線圖,書中“有人對總統說”,就是瓦格納,羅文再見總統之前已經見過瓦格納,難道還要問總統“他在什麼地方”嗎?

羅文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事實上羅文送信的過程是一個團隊的力量。軍需官哈姆菲克斯把他安排到金斯頓上岸,然後乘坐阿迪倫達克號輪船前往牙買加,之後見到嚮導瓦西奧,在其護送下,見到瑞奧將軍派來的卡斯特羅上校,之後瑞奧將軍又派兩百人的騎兵部隊護送,最終把總統的信給了加西亞將軍。

而實現人生的價值,絕不因為你的執行力,成功的七條定律,也是為成為最好的打工仔而準備的,執行力最強的牛和騾子,永遠只能耕田和拉磨。書中的“要麼走,要麼全力以赴”,就是一個老闆說的做不好就滾,從來沒有員工的教育和培訓。

碎片化閱讀時代,對《把信送給加西亞》讀書熱的深層次思考

經濟理論、商業理論和管理理論都不斷髮展

異國的顛覆觀念為我們帶來什麼

文章起源於一家人的對話,論誰是美西戰爭的英雄,他顛覆的是美國人的認識,如果在美國表現出來的是一種不同的歷史顛覆,具有深層次意義,就如網絡上瘋傳美國排名第一的笑話(福爾摩斯的帳篷)一樣,對於中國來說,一點都不好笑,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菲迪皮得斯因為馬拉松戰役送信成就了一項運動,放牛的王二小也留下了一首歌曲,送信的羅文好歹也因此而留名,當然更有名的還是加西亞,這可能是對英雄最好的報答,但這種回報卻在一本商業的讀物上表現出來,也是一種無奈。

一本圖書,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教育中國人怎麼提高執行力,水土服不服是一個問題,是不是又是一個砍倒櫻桃樹的華盛頓抑或無影燈的愛迪生,抑或是西點軍校的《孫子兵法》,我們都無從知曉,但我們的王二小、嘎子哥、地下交通站,這樣的英雄比比皆是。《把信送給加西亞》大行其道,卻有深層次的原因,就如當年的洗腦神書在中國風靡一時一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碎片化閱讀時代,對《把信送給加西亞》讀書熱的深層次思考

財富合理分配才能促進社會更好的發展

碎片化閱讀時代更需深層次的思考

無疑《把》書正是切合碎片化閱讀時代到來而興起的一股熱潮,薄薄的小冊子,說著看似無比正確的概念。

執行力無疑是我們需要具備的素質之一,但這種帶有黑色幽默的執行力書籍大行其道,與其說是執行力的勝利,不如說是市場營銷的勝利。在閱讀碎片化時代,讀短書、讀好玩的書、讀輕鬆的書,成為一種新的體驗。《把》書不但在商業產業單位,甚至在政府機關、大中專院校都掀起了一股熱潮,除了網絡上的發言,沒有人敢公開提出異議,都失去判斷力了嗎?

忠誠是我們最寶貴的品格,但為一個工作,就以上帝的名義去為他工作,報酬足以掙飯吃,就盡心的為他工作,為他作想,支持他。不知道哈伯德的商業機構是不是隻給了他吃飯的錢,就讓他全身心的為《菲利士人》工作,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的,因為如此,勞動者得不到進一步的發展,就無法提供後續的勞動力,社會分配理論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樣完全違背經濟規律的說辭口水書大行其道,都無人去深入反思嗎?

100年前的口水書來指導100年後實踐,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已經過去,商業理論、管理學、經濟學都已經發展好幾代了,脫離時代背景,何來解放生產力,完全背離了時代的要求。

此文,為過去的行反思,堅持獨立的人格,獨立思考,不屈從任何權力和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