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详解杨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构成,脱贫要新路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详解杨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构成,脱贫要新路

一句话导读:文章通过分析杨英俊的四项收入,如果按照原有路径,收入的增长无法实现脱贫,只有冲破原有桎梏,激发人心中的灵魂,打破发展障碍,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由苗月执导,王学圻、陈瑾领衔主演的《十八洞村》于2017年10月13日上映。这部影片在豆瓣现有923人评价,豆瓣评分为6.9,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主旋律文艺电影,优美的自然风光,特色的苗寨风情,淳朴的乡村生活,还有那与生俱来大山的贫穷。交通不便、基础薄弱、思想守旧,留给村民们的只有外出务工一条路,但教育缺失,面对的只有最低层的工作和最微薄的收入。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详解杨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构成,脱贫要新路

王学圻扮演的杨英俊一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主要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不到2850元,一家三口人一年不到8550元,低于深圳在岗职工一个月的收入(深圳市2016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7480元),如果没有精准扶贫,这种差异将会越来越大,在无法做到全部整体搬迁、举家外出的情况下,整合现有资源,发展比较优势,通过智力帮扶实现脱贫成了一条必由之路( )。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详解杨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构成,脱贫要新路

1.贫困线的确立

我国贫困标准调整了3次,从1986年的人均年纯收入206元调整到2001年的865元、2010年的2300元。目前按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根据对应价测算,2015年对应价是2850元左右,到2020年是4000元左右,贫困线并非一成不变。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详解杨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构成,脱贫要新路

2.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

2013年前我国人均收入数据入统计对城镇居民按可支配收入统计,对农村居民按纯收入统计, 分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种数据, 2012年国家统计局实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详解杨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构成,脱贫要新路

3.收入的构成

按照收入来源包含5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

工资性收入:杨英俊一心一意种田也舍不得离开婆娘和小南瓜,加之交通不便,未外出务工,没有工资性收入。

经营性净收入:杨英俊种了自己三亩水田和几分地,同时还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七八亩水田,水田里面养了稻花鱼,还有几只鸡,主要产品有稻谷、苞谷、酸鱼和鸡蛋。全村只看到了一头猪仔,估计是山区养猪太难。出售的只有稻谷,其他都是自产自用了,每天只吃1条鱼,鸡蛋给小南瓜补充营养,通过食用量按价进行折算,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就剩下足够只日用的几百元钱了。

财产性净收入:刚够吃用和小南瓜治病,口袋没有一分钱,也就没得财产性收入了。

转移净收入:儿子、儿媳虽在外打工,但主要是用来还自己和小南瓜治病的债,也没有钱寄回来;杨英俊好面子的性格也不会跟战友开口,战友给他也不会收;种田国家给了补贴,平均120元/亩。

通过杨英俊四项收入的分析,一心一意种田,种出个贫困户,市场不变的前提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脱贫,愿“杨家班”填土造田大业改变一方水土,依靠自身奋斗改变命运,获得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