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中文的美丽,首先在于汉字。汉字是世界上仅有的形、音、义完美结合的表意文字。从传说中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字开始,汉字走过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是一个天地。”

《读懂汉字》一书从与动物、植物、战争、祭祀等有关方面,共介绍了434个汉字的变形记,从它们古老的甲骨文、金文讲起,讲述这些汉字字形的来源、字义的产生与演变,并贯穿着悠久的中华文明史。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读懂汉字(自然与社会)》(左)《读懂汉字(人类与生活)》(右),子默 著,中译出版社

与日月等有关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雷”的甲骨文字形强调雷电交加之势;中间像闪电之形,上下的圈和点是鼓面形,表示伴随着暴雨和闪电发出的如鼓声一样的巨响。金文字形则突出雷雨交加之势;上面是雨,下面是四个车轮,古人认为天空发出的这种巨响是天神驾驶战车轰然驶过的声音。

与山川等有关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宝”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外面是宝盖,表示房屋;里面的上边是贝,即贝壳,下边是王,即玉。“宝”的小篆字形承金文而来,多了一个“缶”,表示读音,这是繁体字“寳”的字形来源。“宝”繁体字笔画繁多,简化字减掉了“贝、缶”,只保留宝盖和“玉”,仍保持着会意字的特征,表示家有美玉。

与动物有关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甲骨文中的“鱼”就像一条鱼的简笔画,头、尾、鳞、鳍俱全。金文中的“鱼”更加形象逼真,连鱼的眼睛和嘴巴都描绘得一清二楚。

与植物有关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竹”在甲骨文中像两枝靠在一起带有竹叶的竹子,在金文中像两棵并排生长的带着竹叶的竹子。

与战争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我”在甲骨文中是古代一种兵器的形象,像戌,又像戟,长柄;上端一边有三个匕首样的利齿,另一边像戌,上有横刃。“我”的本义就是指这种威猛的兵器。“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直到现代仍然是独体字。

与田猎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秋”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蟋蟀的样子。蟋蟀又叫“秋虫”,在秋天鸣叫,所以古代人用蟋蟀表示蟋蟀鸣叫、天气转凉、禾谷成熟的季节——秋季。“秋”的小篆字形左边是火,右边是禾,与现代字形位置相反。秋天谷物成熟,一片金黄,因此以禾、火表示百谷成熟、金黄似火的秋季。

与祭祀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甲骨文中的“鼎”像一种烹饪用具;上部是鼎的双耳和鼎腹,下部是鼎足。鼎在古代主要用来烹煮或盛放肉食物,有圆形或方形,圆鼎三足,方鼎四足,有的两侧有耳,如“鼎镬、鼎食”。原始时期的鼎用黏土烧制,是陶鼎。商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发达,用青铜铸造了许多精美的铜鼎。

与人的体态姿势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卿”的甲骨文字形左右两边像面对面跪坐着的两个人,两个人都张着嘴;中间像是一个装有食物的器皿。整个字像两个人面对着餐桌上装有食物的器皿,相向而坐,一同进餐,就像现在的二人对饮一般,表示两人亲密共餐的意义。

与人的生命形态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妻”的甲骨文左边像一个跪坐的长发女子的形象,上面像女子飘散的长发;右边是一只手,这只手伸向女子的头部,像要抓向女子头发的样子。在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妻子是抢来的,成年男子往往抢夺掳掠其他部族的女子为配偶,“妻”的古字形就是远古时代抢婚习俗的遗迹。

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甲骨文中的“眉”表现的是人的眼睛和眉毛的样子,金文中的“眉”更加清晰地描绘出眼睛和眉毛的形象。“眉”本义指眼睛上方的眉毛,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眼睛之上的眉毛也是人表情达意的重要器官,如果没有眉毛,眼睛的表意作用会大打折扣。因眉毛的部位在脸部上端边侧,“眉”因此泛指物体的上端边侧,如“眉批、眉题、书眉、页眉”等。

与服饰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甲骨文中的“帛”上面是白,表示白色,同时兼作声旁;下面是巾。整个字表示白色丝织品做成的头巾;引申指白色的丝织品,如《左传》“大帛之冠”。白色是丝织品的本色,印染术出现后,白色丝织品可以染成各种颜色。于是“帛”又引申指各种颜色的丝织品,是丝织品的总称。

与饮食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醋在古代称“酢、醯、苦酒”等。“酢”字出现在周代以前,周代王室中有“酢人”,专管王室中酢的供应,日本现在仍用“酢”称醋。关于“醋”字的产生有一个传说:杜康造酒时,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用水浸泡在缸里。到了二十一天酉时,他打开缸盖,一股从未闻过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尝,又酸又甜,味道很美。于是杜康便把它贮藏起来作为调味浆。他想给它取个名字,这东西是用酒糟经过二十一天制成的,就用“酉”加上“二十一日”即“昔”,造出了“醋”字。

与建筑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宫”的甲骨文字形像古人居住的洞窟的样子,外面像一个大的洞口,里面像彼此相连的小洞窟,相当于现在的一间间居室;又像一个大的洞穴,上面开了多个洞口,相当于现在多楼层、多窗户的建筑。在甲骨文中,“宫”字既有两个口的,也有三个口的,口的位置也不固定,有的是垂直的,有的是平行的,这一方面说明甲骨文字形尚不固定,另一方面也是古人穴居时期简陋居室——洞穴之居的形象写照,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窑洞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与交通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车”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从正面看到的一辆车的样子,中间长长的一横是车轴,左右两个圆形是车轮。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的“车”字还有车厢和马脖子上的夹板。据统计,甲骨文中有四百多个形体不一的“车”字,描绘出四百多种不同形制的车,这一方面反映了古文字形体还未固定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车在甲骨文产生的商代不仅极为重要,而且形制也相当复杂,有着不同的等级。

与器具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金文中的“皇”像一盏灯的样子;下面是灯座,中间是灯盘,盘里有油,上面是闪烁的火光;整个字表示灯光明亮的意义。也有人认为金文“皇”的下面是土,中间是日,上面是太阳的光芒;整个字表示太阳从地面升起放射光芒的意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为了彰显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特更改名号,把古代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自称“皇帝”,以示天下唯我独尊。

与符号有关的汉字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甲骨文中的“上”是指事字,由上下一短一长略有弧度的两横组成,短横在上,长横在下,以短横的方向表示朝向天空、位置在上的意义。为与表示数字的“二”相区别,金文字形在长横上加了一竖,变成了现在的字形。

汉字有道,以道生象,象生音义,象象并置,万物寓于其间。——石虎

还有更多汉字解读

尽在《读懂汉字》中

欢迎喜欢的读者品读

穿越千古,览汉字四千余年风华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