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爲什麼林黛玉得知晴雯死了一點反應都沒有?

君箋雅侃紅樓


很正常啊!因為林黛玉的眼淚只為賈寶玉而流。

林黛玉之所以在得知晴雯死了之後沒有什麼反應,是因為親疏有別。林黛玉一生中流過很多眼淚,除了五(六)歲之前為家人(賈敏)之死而流,餘下的時光中,她的眼淚就只為賈寶玉而流了。

林黛玉是誰?絳珠仙草化身啊!她為什麼會來到人間?報答賈寶玉的甘露之恩啊!

怎樣報答甘露之恩,把一生的眼淚還給他啊!

所以,如果你足夠仔細,就可以看到,《紅樓夢》中儘管林妹妹哭過很多次,但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眼淚都是為賈寶玉而流。

儘管有些人看《紅樓夢》會覺得林黛玉小性子什麼的,但如果你認真分析的話,林黛玉幾乎所有的小性子都是因為賈寶玉。不是因為什麼“金鎖”,就是因為什麼“金麒麟”,再就是因為賈寶玉脖子上掛的那塊玉。總而言之,林黛玉是痴情、深情、至情的,卻不是對誰都有情的。

黛玉“情情”,也就是說她只對對她有情的人有情,而對她無情或者與她無關的人,她沒有那麼“自作多情”。

寶玉“情不情”,也就是說不管別人對他有沒有情,他都對人家有情。

你想啊,林黛玉一個嬌滴滴的大家小姐,怎麼可能像杜甫一樣有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高尚情操?

即使是出生於地陷之日,有心“補地”的薛寶釵,在聽到金釧兒的死訊後,不也照樣沒有什麼感情上的表示麼?

原因是什麼?

一則階級不同,古代的奴才就像牲口一樣,是屬於貴族的財產。假如王夫人說哎呀我丟了一件衣服,這件衣服是我結婚時候老爺送給我的定禮,薛寶釵知道了會怎麼說?她會不會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姨娘你那麼有錢,再買一件就是了。或者乾脆把自己家裡相仿的衣服料子拿來,說姨娘你再做一件吧。再者,人死不能復生,寶釵深知此理,怎麼會責備王夫人,讓生者不痛快呢?就像孔子說的,“成事不說”。已經成為定局的事情,就不要再反覆說了。寶釵理智得很。

二則親疏關係不同。林黛玉之於晴雯,就像寶釵之於金釧,只有主人才會對失去的人或物倍感痛心,旁人如何輪得上說三道四?寶玉之所以為晴雯之死而慟哭,是因為晴雯對他而言很重要;王夫人之所以為金釧之死傷心,是因為金釧曾經盡心服侍她好多年。別人失去了東西已經夠傷心的了,你一個外人為什麼要再說一些讓他傷心的話呢?何況,晴雯之於寶玉,黛玉肯定更關心的是寶玉,所以當寶玉說要不把《芙蓉女兒誄》中的那句“紅綃帳裡,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改為“茜紗窗下,小姐多情,黃土壟中,丫鬟薄命”的時候,黛玉說,他又不是我的丫頭,何用作此語。況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等我的紫鵑死了,我再如此說,還不算遲。親疏有別,這也是儒家和墨家的不同之處,對於釵黛,她們只是做出了她們的正常反應而已,何必厚此薄彼呢?


雖然《紅樓夢》沒有明寫晴雯死後黛玉的反應,卻寫出了晴雯之死帶給黛玉的恐懼。

“晴為黛影”,晴雯不僅體態、性格與黛玉像,連結局也與黛玉十分相似。

晴雯至死清白,乃是因王夫人冤枉而死。

黛玉呢?恐怕也有這樣的徵兆,畢竟王夫人心目中的晴雯和黛玉長得很像,而晴雯給王夫人的印象可是相當不好的。

我們有理由推斷,雖然明著不說,王夫人對黛玉可一直沒有什麼好印象。

畢竟,她看重的準兒媳是薛寶釵。

晴雯死後,寶玉為她寫了《芙蓉女兒誄》,正當寶玉祭奠完畢晴雯的時候,看到花影中有一個人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黛玉。

於是二人商議這篇文章的好處,結果商量著商量著,就把“紅綃帳裡,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改成了“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黛玉聽了這話忡然變色,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擬,外面卻不肯露出......

黛玉是何等敏感的人!本來茜紗窗就是她的窗,現在又當著她的面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這不由得讓她想到自己的命運。因為她本來就是那多愁多病的人啊!

她早知道自己命不長的,甚至在寶玉“訴肺腑”那段,她的內心也說:“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所以,晴雯之死,竟然寓意著黛玉之死,《芙蓉女兒誄》非為晴雯,實為黛玉也。

細思恐極。


半瓣花上閱乾坤


《紅樓夢》會有各種隱喻,其中,晴為黛影,襲為釵副就是這樣一個隱喻。很多人認為這表明兩組人之間感情深厚是不全面的。真正含義是曹雪芹通過描寫兩對相似的人,來伸張不方便直接描寫黛玉寶釵的隱筆,藉由晴雯襲人說出來。主人和奴才身份天差地遠,即便從小一起長大,晴雯死並不見黛玉傷心也是因此!

曹雪芹在描寫人物關係時,並沒有刻意刻畫黛玉與晴雯的關係。只說晴雯經常替賈寶玉往來瀟湘館,傳遞一些物品。而黛玉與晴雯互動並不多。我認為晴雯和黛玉性格相似,兩人並不會那麼融洽。反倒是林黛玉和襲人前期一直很融洽。這一點三十一回一個情節說的清楚。

晴雯在旁哭著,方欲說話,只見林黛玉進來,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節下怎麼好好地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寶玉和襲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訴我,我問你就知道了。”一面說,一面拍著襲人的肩,笑道:“好嫂子!

賈寶玉,晴雯,襲人三人吵架,林黛玉突然出來解圍,晴雯一見林黛玉來就出去了,黛玉也沒管她,直接去安慰襲人。之所以這樣,我認為第一恰是晴為黛影的安排。晴雯牙尖嘴利不饒人,明知自己不對卻不會道歉,作者藉由林黛玉之口向襲人表達確是晴雯不對的事實。第二則是林黛玉和晴雯確實沒那麼交厚,林黛玉第一時間照顧襲人的情緒,表明襲人在黛玉心中更重要。

晴雯死,林黛玉看到賈寶玉祭奠晴雯卻並不傷心難過。還和賈寶玉討論了《芙蓉女兒誄》的遣詞造句。這難免讓人奇怪,林黛玉為什麼不傷心?林黛玉應該傷心麼?我認為林黛玉會感傷一下,並不會太難過。這就像鄰居家去世了一個和你一般大的孩子一般,你或者會有一瞬間難過,但並不會哭天抹淚的傷心。

通過林黛玉對晴雯死的淡漠,也讓人聯想到為何薛寶釵對金釧兒的死的淡漠,瞭解王夫人為何會毫不留情的攆走金釧兒和晴雯,並不表示他們是壞人,只能說奴才和她們的身份相差太大,她們會有一瞬間的感傷,卻並不會太傷心。王夫人能為金釧兒哭,已經表示主奴感情不錯了。從林黛玉對待晴雯之死的態度表明讀者也完全沒必要苛求薛寶釵,她們的行為都符合自己的身份。太傷心反倒有失體面了!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試問:晴雯死後,黛玉應該是何態度?應該哭天嗆地、痛哭嚎啕?

01

雖然晴為黛影,但是二人生平並無太多交集,你有你的主子,我有我的丫鬟,遠遠談不上什麼情深意重。司棋、晴雯、芳官、四兒的離散,黛玉會感傷心有慼慼卻不會公然失態。此其一。

02

黛玉出場的時間點大有深意,她是在寶玉讀完祭文、祭奠儀式完畢之後才現身,這時的她是為寶玉止悲節哀而來。

事實上,寶玉在黛玉現身前後的態度區別極大。

竟杜撰成一篇長文,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鮫縠一幅,楷字寫成,名曰《芙蓉女兒誄》,前序後歌。又備了四樣晴雯所喜之物,於是夜月下,命那小丫頭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禮畢,將那誄文即掛於芙蓉枝上,乃泣涕唸曰: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

讀畢,遂焚帛奠茗,依依不捨。小丫鬟催至再四,方才回身。

泣涕,依依不捨,是黛玉現身之前寶玉的狀態。而黛玉滿面含笑現身之後,寶玉則轉悲為喜,笑答道,不禁跌腳笑道,二人說笑著商榷修改祭文,交談中甚至談到紫鵑死以及“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令黛玉陡然變色的讖語,然而黛玉依然臉帶笑意,可以黛玉此來,是為解勸開街寶玉而來,所以面帶笑意。

03

紅拂、西施、王嬙、綠珠等古人的紅顏命薄、尚且引發黛玉的感傷祭奠,何況晴雯?林黛玉與晴雯感情交往不深,又為勸解寶玉而來,對於能夠很好的把控自己的心態。


那小子曰


賈府裡奴才和主子的地位天上地下的差別。無論黛玉寶釵,她們一個個都自我覺得高高在上,死一個普通的奴才根本算不得什麼大事。更何況黛玉的為人,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奴才死了也是咎由自取,根本犯不著去關注。如果是奴才與主子有特殊關係當然另當別論。比如寶玉對晴雯當然與別的女子不同,這是因為晴雯身上有許多寶玉喜歡和特別想要得到的東西。而黛玉則毫無關聯點,當然就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了。絕不能因為寶玉喜歡晴雯而黛玉就去符合寶玉去喜歡晴雯。況且黛玉還顧及自己在賈府當中主子的地位,絕不能因為死一個奴才而在眾人面前哭天倉地地失態。在寶玉面前更要體現出主子的儀態端方。怎麼能哭呢。


牧羊人81083291牧羊人


晴雯死後黛玉確實沒有傷心的描述,晴雯作為黛玉的替身,晴雯死後黛玉怎麼就不傷心呢?下面就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寶玉幾乎是第一時間得到晴雯去世的消息的,這個時候黛玉未必知道晴雯已經去世了。她知道晴雯去世的消息還是聽到寶玉的芙蓉女兒耒的時候才知道的,作為一名文藝女青年,這個時候已經被寶玉的文采折服了,那裡還有功夫去傷心啊。

其次,晴雯是寶玉的丫鬟,晴雯跟黛玉的感情並不是很深,黛玉聽到這個消息後應該有些許的傷感吧,傷心應該還不至於,再說了,當時不給黛玉開門的就是晴雯,黛玉又怎麼會傷心晴雯呢?

第三個原因,我覺得也可能是最主要的關係就是黛玉的性格,黛玉的性格是情情,黛玉只對自己喜歡的人或者說自己愛的人用感情,也就是說只對寶玉用情,當時了,親情也在內,這裡就不擴展說了。所以說,針對黛玉的情情,晴雯去世後黛玉不傷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老匪讀紅樓


黛玉幹嘛要有反應?想當初晴雯丫頭偷懶,假冒寶玉之名,將黛玉關在怡紅院外面,害林妹妹哭了半死,寶黛之間鬧誤會,還沒有找她算帳呢。晴雯眼裡除了寶玉,有過誰?所以她死了也就寶玉作勢寫篇酸溜溜的文字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