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该怎样建步行街?

正定该怎样建步行街?

正定,从唐初搬到现在的地址,到公元325年建置算起,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称常山、真定、恒山、恒州、镇州、真定等,不完全统计,怎么也有不下10个名字。正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就是一部讲究秩序的历史。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是按照这一思想来进行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元大都了。今天所谓的城市称谓,就是来自于元大都。

正定该怎样建步行街?

皇上是大爷,要先给他选好地方,这就是紫禁城,也叫内城。皇上还有亲戚呢,就在旁边选个地方建王府吧。各地大臣要来朝觐,那就别太远了,找个地方建会馆。大臣们根据自己的职位大小,按照规矩建好自己的宅子。

这些官爷爷们家是弄好了,还得有人伺候他们。老妈子丫鬟、厨子花匠,也得有地方住啊,按照规矩,肯定不能跟大爷们混着住了。那就找一些周边偏远的地方,有本事的盖瓦房,没本事的盖土房,也算安顿下来了。

正定该怎样建步行街?

这么多人,吃喝拉撒,总要有卖东西、买东西的地方,吃饱喝足了,还得下个馆子看场戏,开始是自发形成,等成了规模,就成了“市”。“城”是阳春白雪,“市”是下里巴人,两者放不到一起。“市”只能放在老百姓,最多也就是大臣们的居住区。

这就是城市的套路,正定,又是镇的,又是府的,也逃不脱这样的规矩。道理说明白了,那就说说正定的步行街。那就简单了,把正定的历史再好好研究一下,找出官衙在什么地方,就以此为基础,划分区域,自然就找到了正定的“市”该在哪里?

正定该怎样建步行街?

还要说一句,寺啊、庙啊、塔啊,这些周边都不能有“市”,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统治工具,是要讲究仪式感的,怎么能和“市”混在一起呢?换句话说,这些建筑周围是不可能有“市”的,但可能有“集”。

镇是有一定军事用途的,正定也曾经属于“镇”的设置,自然有军事设施和军人生活的所在,这些设施周边,比如像南城门等,也不会有“市”。

正定该怎样建步行街?

麻烦的是,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完全是按照当代的理念来进行的,自然与古代的理念是想冲突的。这就要求我们发挥聪明才智了,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位置定下来了,那我们就再确定“市”的形式,既然是老百姓的居住区,道路不可能太宽,如果能顺势而为,按照民居的自然布置而设立道路,当然是最有味道的。

正定该怎样建步行街?

建筑的形式吗,根据考证,正定传统民居受京都四合院的影响很大,1933年梁思成到正定还进行考察,发现正定的四合院基本上都有:灰白的照壁、青砖砌的小神龛,两边有红色的对联。

古代正定商业很发达,一般都是前店后院形式,店铺最多的就是那种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开业时,把门板摘下来,闭店时,把门板插进去那种。“市”发达的同时,“集”也很热络。那时候,正定城里天天有集,每月一日西关,二日小十字街,三日县前,四日阳和楼前,五日南关,六日顺城关,七日东关,八日北关,九日北门里,十日隆兴寺前,周而复始。

正定该怎样建步行街?

如果以上内容都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检讨一下现在正定修的仿古步行街是不是合理,我们又该怎么规划和建设属于正定的、有自己特色的步行街了。

还有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建步行街主要是针对来旅游的客人。那这些客人会在正定待多久,这是要认真做市场调研的。以目前的情况看,一天的为多,在正定过夜的客人并不是很多。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正定需要多少步行街?按照游客的旅游路线,结合历史遗存,该在哪儿建步行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