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歐洲大陸的義大利長劍

從16世紀起,長劍風靡歐洲大陸,成為戰士的必備武器,只適用於刺擊,並無劈砍功能。長劍源於15世紀末一種單手劈刺劍,並於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發展成熟,相關的劍術體系也在17世紀前期得到完善。從16世紀開始,長劍劍刃逐漸往長而細的方向發展,並演變出一種以刺為主要攻擊方式的武器。刺劍在17世紀中後期逐漸被更輕、更小的輕劍所取代。

風靡歐洲大陸的意大利長劍

文藝復興給壓抑的西歐帶來了一股浪漫的氣息,但是人類好鬥嗜殺的惡習是不會因為浪漫的風潮而輕易改變的,要知道人類是先有了原子彈,然後才有了核電站,文藝復興時代也是這樣,人們很快把材料學、幾何學、力學、數學、解剖學和醫學發展的成果用於提高殺人技術,隨著金屬冶煉和刀劍鍛造技術的提高,刀劍可以做的很長而依然保持彈性,使得長達45-48英寸(120釐米)的雙手長劍(longsword)和一手半劍(Bastard sword)流行起來,隨之衍生出的德意志雙手劍術與意大利長劍術。

風靡歐洲大陸的意大利長劍

冷鋼總裁湯普森通過查詢資料和保存下來的古董長劍通過現代工藝製作復刻而來,不但保留了原始長劍的歷史氣息,還將更多的新的元素融入其中,滿足愛好者們對於歐式長劍的使用需求。

風靡歐洲大陸的意大利長劍

長劍有許多種不同的樣式,但這裡並不想涉及這個複雜的問題。即使是同一樣式的劍,不同的劍手也會依據自己的喜好和習慣選擇不同的劍身長度和重心位置,只是關於這些細節流傳下來的論述很少。一把典型的長劍應是雙刃的,其劍柄長度應兼顧既可雙手抓握,又不致在單手使用時過於笨拙。

一把長劍可大體分成兩部分:劍柄和劍身。其中劍柄又包括劍把、護手和柄頭三個部件。劍刃是最主要的攻擊部位,但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對手極為貼近以至不能有效使用劍刃時,柄頭和護手也是可以一用的打擊武器。

風靡歐洲大陸的意大利長劍

劍身又可以劃分成兩半部分:“強劍身”,即劍柄到劍身中部的部分;“弱劍身”,即自中部到劍尖的劍身。這裡的“強”和“弱”並非是指結構上的堅固和脆弱,而是說在格擋時由於槓桿原理強劍身相對更不容易被推開。弱劍身的移動速度更快,當你發動攻擊時就會使用到弱劍身的這一優勢。

風靡歐洲大陸的意大利長劍

長劍的刃部也有術語命名。當你握劍時,靠近第二指關節的劍刃為“長刃”,靠近前臂的另一邊則為“短刃”,其他系統中亦有將之分別命名為“真刃”和“假刃”的。許多人基本只使用長刃攻擊

風靡歐洲大陸的意大利長劍

風靡歐洲大陸的意大利長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