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仅用20年就横扫辽金西夏,为何攻灭更弱小的宋朝却用了50年?

公元一二七九年,宋王朝与蒙古帝国在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进行了激烈的海上厮杀,这是一场名符其实的生死决战,双方都投入了重兵,结果蒙古大军以少胜多,打败了宋军,令宋军全军覆没,南宋随之灭亡。铁骨铮铮的丞相陆秀夫背着幼少的皇帝赵昺从危崖上跳海自尽,一众的忠臣烈士紧跟其后,据说总共有十万军民一起跳海殉国。

蒙古帝国的皇帝忽必烈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知道是喜是悲,他大为震动,感慨地向身旁的人说:“我蒙古帝国的骑兵真是天下无敌,战无不胜啊,只用了20来年,就征服了辽国、金国和西夏国,当今世界还有谁能与我们相比呢?”

蒙古仅用20年就横扫辽金西夏,为何攻灭更弱小的宋朝却用了50年?

说到这里忽必烈心里突然涌起了一个疑问,他想自己的军队在辽金西夏三国里面横冲直撞战无不胜,为什么遇到这个国力这么孱弱的宋王朝,却整整用了50多年的时间才能够把他彻底征服的呢?为什么在西夏和金国辽国军队面前,所向无敌的蒙古骑兵,在进攻小小的宋王朝时却遇到这么大的成千上万的伤亡,最后更是连大汗蒙哥也战死了?

对于这个疑问,忽必烈一直找不到答案,他想来想去,最后想起了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他的战俘,也是宋王朝的名将文天祥。他想,也许他能从这个人的身上得到答案吧。

蒙古仅用20年就横扫辽金西夏,为何攻灭更弱小的宋朝却用了50年?

此时的文天祥,因为战败被俘,被蒙古人关押在大都的天牢里面,每天都遭受着非人的虐待和酷刑的折磨,更有元朝的大官来对他进行劝降,但他始终三缄其口,一言不发,保持这个状况已整整有四年之久了。

公元一二八三年的一天,元朝皇帝忽必烈怀着复杂的心情,慢慢走到了文天祥所在的监狱里,他一看见文天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朕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很快,一场关于忽必烈对文天祥很简单又非常出名的一次劝降对话就在这个阴冷昏暗的牢房里进展开了。

蒙古仅用20年就横扫辽金西夏,为何攻灭更弱小的宋朝却用了50年?

文天祥没有站起来,也没有看一眼忽必烈,他一言不发,始终沉默着,但是他,在等对方再继续说下去。

“文天祥啊,枉你身为一代名将,一点都不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你可能也不知道,你—忠心耿耿为他而战的皇帝,早已经死去多时。而且,曾经与你出生入死的许多同僚和部下,他们很多都已经归顺于我大元朝了,都在为我效力,我也很赏识他们。不过我知道你的才能比他们厉害一百倍,所以如果你肯归顺,我愿意封你为丞相,让你管理整个国家。”

蒙古仅用20年就横扫辽金西夏,为何攻灭更弱小的宋朝却用了50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条件非常优厚的劝降条约,然而让忽必烈万万没想到的是,文天祥竟然想也没想,立刻就拒绝了。看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文天祥,忽必烈也觉得无可奈何,他摇了摇头,无限惋惜的问:“人生一世,无非是追求名利和美女,这才不枉来人世一趟,你到底想要什么呢?”文天祥一字一字地回答:“我什么也不需要,只求一死!”

忽必烈摇了摇头走出监狱,他完全不能理解文天祥脑子里面想的是什么?但是,他却想到了孔孟儒家文化里面的一个词,叫气节!

蒙古仅用20年就横扫辽金西夏,为何攻灭更弱小的宋朝却用了50年?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气节,才让蒙古大军付出了五十年的时间,战死了一个皇帝和十多万战士的生命,才最终灭亡了宋国。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气节,才让宋朝大将王坚能在钓鱼城苦苦支撑了半年之久;才让将领吕文焕在湖北襄阳坚守六年之久;才让文天祥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