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古鎮蘇橋通背拳縱橫談

清河古鎮蘇橋通背拳縱橫談


一、“燕子張”古鎮傳藝

通背拳在蘇橋生根開花,首先要提起的是通背名家張玉春。張玉春又名有春,字文梅,人稱“燕子張”,山西太谷人,生於清道光三十八年(1848),其父張龍吟,有幾十畝地,家道殷實。龍吟生有三子,玉春行三。張玉春幼年時,家鄉一帶崇俠尚武之風很盛,受其薰陶,他從小酷愛武術。父親曾讓他拜鄰村一名吳姓師傅學拳腳。張玉春個小體瘦,從外表看去即沒有武林人常有的雄健體魄,也沒有豪傑之士特有的粗獷豪氣。他性情文雅,說起話來慢條斯理,但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武功,而且嫉惡如仇,專幹好打不平之事。16歲那年,因不滿清朝的腐敗統治,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官府抓捕入獄。深夜,張玉春越獄逃跑,輾轉來到京南固安縣,慕名拜見了祁太昌,二人暢談之下,十分投緣,從而正式拜師,得入門牆,苦練八載,技遂大成。

清河古鎮蘇橋通背拳縱橫談


張玉春24歲離開師傅,雲遊北京,在白雲觀巧遇五行通背拳大師韓屏山道長。韓道長當年也曾參加太平天國,在北伐軍統帥林鳳祥麾下為大將,二人志同道合,相見恨晚,韓道長收張玉春為徒,將平生所學予以傳授。張玉春又跟韓老道學了三年,直到大功告成。

經過十多年的苦苦磨練,張玉春以少祁的擒捉、拍掌、劈山炮等手法為主,兼容韓老道的五行功夫,武藝奇高,已達到爐火純青之境,而道中鮮為人知。清光緒元年(1875 ),為發揚國粹,張玉春開始授徒,然擇才甚嚴,非體堅品正難得其傳,故當時僅三、五人而已。

清河古鎮蘇橋通背拳縱橫談


張玉春首傳大弟子李湘(霸州任水村人);二傳劉鵬(霸州馬坊村人);三傳關錫恩(霸州鎮人)。在霸州傳藝幾十年,光在李湘家就住了十年。大約在1914年左右,也就是張玉春60大幾的時候,他想到文、霸兩縣交界之地的苑口村拜訪師兄楊喜,看上了津西名鎮蘇家橋這塊風水寶地。蘇家橋鎮,後簡稱蘇橋,位於大清河南岸的千里堤上,當時屬文安、霸州兩縣管轄,是一個水路碼頭,歷史重鎮,可謂藏龍臥虎之地,許多武術名家彙集於此,如武術大師“鷂子王”王子謙;“鐵臂邵”邵希苓,邵曾任直隸省涿(州)、良(鄉)、房(山)三縣總馬快;老祁派通背名家田兆文、田兆林等。

清河古鎮蘇橋通背拳縱橫談


話說這年陰曆已進二月,正是淩河兩產季節,張玉春南下來到中亭河北岸的台山村。中亭河與大清河遙遙相望,相隔五、六里,中間為溢流窪,滿窪都是快開化的冰絲,不要說人在上面行走,就是一隻狗也過不去。只見張玉春稍一愣神,氣聚丹田,施展輕功,來了個“蜻蜓點水”,“嚓……嚓……”身輕如飛燕,轉眼之間渡過茫茫窪澱,信步來到大清河南岸的蘇橋鎮。

清河古鎮蘇橋通背拳縱橫談

張玉春到蘇橋後,沒有暴露身份。來到鎮中著名的醬醋作坊義順居當了一名小工,負責給客戶送貨。閒暇時節,暗訪古鎮武林高手,每日早晚,偷練武功,時間長了,被人發現,人們都覺得他不是一個等閒之輩。

一天下午,剛剛下過大雨,道路泥濘,張玉春雙手提兩大籃醬油,去大四胡同送貨。幾個老者見他過來,想試試他的功夫,於是將一塊四、五米長,丈餘寬的大水窪兩邊圍住,看他怎麼過去。張玉春來到近前,只見他不慌不忙,將兩籃貨物轉入左手,右手騰出,將身穿的大褂往右上方輕輕一撩,先抬右腿,左腿緊跟,來了個“撩袍彈步”,雙腿騰空,起似狸貓,落似綿墜,老者們還沒看清怎麼回事,張玉春已躍過水窪,左手提的醬油瓶子沒有發出一點聲響,這一動作將大夥看呆了。消息傳出,人們奔走相告。第二天,幾個會練把式的青年人找到張玉春,讓他練幾手大家開開眼,禁不住人們苦苦哀求,張玉春擺好架式,走了個連環步,之後人們一看,在硬幫幫的膠泥地上,留下了一串一寸多深的腳印。

清河古鎮蘇橋通背拳縱橫談


張玉春高超的武功被人們歎為觀止,當時有一個東楊莊人靳荔峰在蘇橋開水運碼頭,酷愛武術,經過不少名師。他把張玉春請到家中,供養起來,待若上賓,苦苦哀求,拜師學藝。從此,張玉春開始在蘇橋授徒,一直到去世。“張老西兒”的大名威震蘇橋。

清河古鎮蘇橋通背拳縱橫談

二、通背拳在蘇橋傳承略述

靳荔峰,號曉軒,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生於東揚莊一個武術世家,自幼習武,18歲開始在蘇橋經營水運碼頭,遍交武林好友。當時他的碼頭上有老祁通背拳師“鐵臂邵”(希苓),邵希苓收徒傳藝,最有名的為二田,即田兆林、田兆文,均為文安縣小務村人。田兆林在蘇橋以做木匠為生。田兆文與靳曉軒為姨表兄弟,性情豪爽,膂力過人,六鬥糧食的大麻包一手抓提一個,快走如飛。且肯助人為樂,在碼頭工人中威望很高,被大家推選為頭領。

張玉春蘇橋收徒,將少祁五行通背拳先傳靳曉軒、蔣忠烈(號蔣老)、龐世榮(霸縣郝莊夥村人)後與田兆文切磋武藝,田自愧不如,於是與田兆林兄弟二人帶藝投師。張玉春從此定居蘇橋,1922年無疾而終,享年74歲,被其弟子安葬於本地,墓地至今尚存。自張玉春至今,通背拳已傳四代,現在還有不少人習練。

張玉春傳靳曉軒、龐世榮田兆文、田兆林。靳曉軒傳其子靳寶均、弟子王汝義、靳文質、靳文斌、陳西增、宮錦武、韓作舟、李雨亭、崔敬波、梁法臣、陳少安、穆春航、張振生、梁介臣、丁荷民、王克昌等人。民國初期,靳曉軒與盧風桐、李三成等多年擔任文安縣國術館主考官。靳曉軒1944年去世,享年75歲。靳文質、靳文斌1929年在蘇橋鎮開辦通背武術學校,1933年停辦,共培養武術人才近80人。1932年,靳文質、王汝義、陳西增等參加直隸省在楊柳青舉辦的津西武術擂臺賽,分獲通背拳一、二、三名。1943年,靳文質、陳西增參加在南京舉辦的第七屆全國武術擂臺賽,陳獲通背拳第二名,曾受到吳圖南等國術大師的親切接見。第三代靳文質傳朱潤泉、靳孝臣、李永勤、穆漢川、張吉來、靳蒼錄等。靳文斌代師在大連傳吳子云(又名吳寶昌)、吳振東(霸州北苑口人)。吳振東曾在大連、上海等地開武館,其子吳小虎,在天津開武館。王汝義傳翟萬玉、楊永安、姜中孝、高秀峰、楊靜之、宋文明、楊丙中等。陳鑼增傳翟萬之、丁金質、王文生等;蔣忠烈傳魯恩波等。田兆文傳徐永祥等。徐永祥後創徐氏通背掌法,成為遠近聞名的武術大師。

清河古鎮蘇橋通背拳縱橫談

第四代楊永安代師傳藝宋文河、尹國良、楊丙臣等人。

朱潤泉傳孟國才、宮建旭、麼波、李春來、李春才、靳留會、靳福臣、王大忠、王寶巨、王桂發、王武生、王明吾、孫景成、穆雙立、穆雙喜、穆全順、穆紹英、宮鐵雲、李國慶、高愛民、姜小國、吳中軍、邊景龍、朱振凱、朱環臣、金大虎、劉建國、崔百栓等人。

丁金質傳李邦英、靳德華、趙海川、宋文章、韓躍武、劉春學、張回春、王福太、蔣容祥等人。

高秀峰傳高明新、高明忠、高明旗、王立群、靳永華、王丙山、靳根太等人。

李永勤傳李慶先、李慶雲、張增來、靳莽華、邵德水、劉賀生、靳國強、劉大志、魏少英、杜俊田、劉守仁、劉建國、劉金山、王留柱、楊明、邵繼青等人。

三、通背拳師習武軼事

通背拳在其傳承發展過程之中,可謂是高手林立,名家輩出,留下了不少奇人奇事,軼聞傳說。現在百花園中,採擷幾朵,以供大家品味。

霸州任水村的李湘為張玉春首傳大弟子,跟張玉春學藝十年,深得通背之妙。據民國《霸州志》記載:“李湘苦練其術。場植木為架,四周懸沙袋八九枚,相距一二丈不等,晨夕立其間,次弟以掌擊袋,漸速其步武飛躍,髮辮離背如平衡,各袋凌空擺動至不暇下垂,奇技也。又擅刀法,清光緒初年有強盜十餘人入其家,湘握刀出鬥,逾時傷其五六,人悉竄去,家得無恙”。

據通背名家田兆文介紹:他在蘇橋帶藝投師,與張玉春在靳曉軒家相處多年,彼此不分,每次“燕子張”外出,田總是相止與俱。一年初春,張玉春帶田兆文去雄縣史各莊鎮(今文安縣史各莊)拜訪張益元(外號子張蠍子),巧遇戳腳門名家王佔鰲,王提出與張比比技藝,張玉春說好吧,當時兩人都坐在椅子上,距離一丈多遠。張說我要打你的腦袋,只聽“啪”的一聲響,打的王佔鰲兩眼冒金花,但人們沒看見張玉春身子晃動,這一技藝,精湛絕倫,人們連聲喝彩。

張玉春的關門弟子靳曉軒槍法嫻熟,用槍扎玻璃上的蒼蠅,一槍一個,玻璃不壞,而且不見血。有一天深夜院中跳進幾個土匪來搶東西,靳曉軒對著一大個土匪說:“我先要你兩顆門牙。”說著一槍下去,果然把這個土匪的兩顆門牙打掉,嚇得這幾個土匪倉惶而逃。靳曉軒不但拳熟槍法好,而且力大無窮,家中有一口大缸,成了他練功的工具。開始他擰缸,來回擰,以後逐漸往缸裡填土。幾年後,能將滿滿一缸土用雙手一甩,扔出一丈開外。

民國時期霸縣東揚莊有個叫趙留子的人,武功高強。有一天,他來到蘇橋鎮街西頭南側的大興茶館喝茶,這是武林界人物經常聚會的地方。他喝著喝著,不知怎麼心血來潮,一步竄到韓記綢緞莊三層樓靠外的陽臺,一撐欄杆,頭朝下,腳朝上,開始拿大頂。當時,眾人被這功夫給“震”住了。趙留子拿完大頂,從欄杆上一個筋斗翻回來,到下邊得意地看著眾人。他一看瞥見人群中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對周圍的一切漫不經心的樣子,就走上前說道:“喂,你敢學我那樣嗎?”小夥子道:“這有何難!”說完走到陽臺上,雙手抓住欄杆,一翻身,整個身子竟轉到陽臺外,全身懸在半空,筆直地與三丈以下的地面保持平行。這種“鐵桿順風旗”的功夫,人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全都看的目瞪口呆。趙留子方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心服口服,當場要磕頭拜師。這個小夥子便是蘇橋通背的再傳弟子王汝義。

清河古鎮蘇橋通背拳縱橫談

通背拳師蔣忠烈,人稱蔣老,輕功很好,練功時擺一張一人多高的八仙桌,桌子四個角放四大碗水,他離桌子很近,兩腿不彎,氣運丹田,一下子可以跳到桌子中心,四大碗水紋絲不動。

北苑口村的通背傳人吳振東,武功已臻化境,據說他發功時,蒼蠅落在手上飛不出去。空手擊人,能將人擊出丈外。一年冬天,一南方武師登門拜訪,二人切磋技藝,先比凳子功,吳振東頭腳搭兩條長條凳之上,中間懸空,兩個時辰不動,被人歎為觀止。南方武師比輸後,還要領略一下他的其它功夫,只見這個武師雙腳起跳,輕如猿猴,手拿鋼刀,對吳振東刀刀相逼,把吳振東逼到牆腳下,武師大喜,以為露臉的時候到了,使了一個絕戶招,刀尖朝吳振東的小腹扎去。吳振東腳尖點地,旱地拔蔥,彈起了六七尺高,這一招“燕子鑽天”震服了南方武師,二人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