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個方面著力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

在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李克強總理作了講話和總結講話。會議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歷程,深刻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分析了當前形勢、部署了2018年經濟工作。我認為,對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抓好“四個落實”。

一、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基本特徵是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回顧過去,我國在20年前提出轉變增長方式,在10年前提出轉變發展方式,黨的十八大提出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即速度轉軌、結構轉型、動能轉換,黨的十九大提出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踐不斷深化、認識不斷提高,特別是這五年來有大的躍升。

高質量發展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是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發展,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發展,是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有成效的發展,是供給體系和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實現供求動態平衡的發展,是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的發展。

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確定發展思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制定經濟政策要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實施宏觀調控要正確處理好速度與質量、效益和結構的關係,在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辦法,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是要研究建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測算計算方法和評價辦法。去年以來,國家統計局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建立了綠色發展指標體系,以及分地區的計算結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將於年底前公佈,在此基礎上還將抓緊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

二、落實堅持穩中求進的重要原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過去幾年,在經濟領域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通過綜合施策,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調整了經濟結構,化解了下行壓力。

今年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內需是增長的主導力量,消費是第一拉動力,農業基礎穩定、工業製造業水平上升、服務業是第一大產業,特別是就業持續擴大。今年1~11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80萬,國家統計局還處於測算階段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11月末在4.9%左右,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在4.8%左右,低於這幾年5.1%、5.2%的水平。居民收入增長略快於經濟增長,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快速增長,1~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3.3%,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9%,財政收入增長達到9%左右。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把穩和進統一起來,把握工作節奏和力度,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穩,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經濟、穩物價、擴就業、增收入,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要加大促改革、調結構的力度,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政策取向,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結構性政策發揮更大作用,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問題,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再快一些並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我們將加強統計監測調查與核算,及時公佈經濟數據,服務於宏觀調控和社會公眾,同時加強統計分析和預測,提供政策諮詢,做好政策解讀,為引導和穩定預期貢獻力量。

三、落實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按照黨的十九大要求,今後3年要重點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衡量微觀槓桿率,從統計上說,企業的負債率是一個重要指標,而衡量宏觀槓桿率,通常用負債與GDP的比例這個指標。前幾年貨幣供應量增長比較快,而實際GDP和名義GDP是放緩的,宏觀槓桿率上升,對此要加以控制。明年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經濟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加強監管制度建設。

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過去五年,我國扶貧脫貧取得顯著成效,平均每年脫貧1000多萬人,按照現行標準,到去年底還有4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今年提出要繼續實現脫貧1000萬人以上。扶貧工作越往後難度越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要保證扶貧質量,瞄準特定扶貧的群眾,實行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內生動力,加強考核監督。

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近年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明年要繼續推進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促進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要深入實施“水十條”,全面實施“土十條”。為此,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調整運輸結構,推進交通提質增效和減排,加大節能降耗的考核力度。

四、落實改革開放、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民生保障改善等重點任務

明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今年“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明顯成效,去產能方面,已經完成全年預定任務;去槓桿方面,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5.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去庫存方面,到11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96億平方米,比去年11月末同比下降13.7%,比前年末減少了1億平方米以上;降成本方面,在去年減稅降費1萬億元的基礎上,今年預計又減了1萬億元企業成本負擔;補短板方面,農業、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薄弱環節得到加強。

明年要繼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就是大力破除無效供給,處置“殭屍企業”,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化解過剩產能;“立”就是大力培育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降”就是大力降低實體經濟的成本,通過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物流成本,繼續減稅降費。還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放管服”等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要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佈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在吸引外資方面,今年國務院先後出臺兩個促進吸引外資的文件,效果開始顯現,今年前11個月全國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9.8%,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26.5%,比去年、前年明顯加快。明年要有序放寬市場準入,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進一步促進吸引外資,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在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方面,目前對外投資真實性、合規性審查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非理性的對外投資行為得到有效遏制,11月當月非金融企業對外投資實現了月度同比正增長,前10個月都是負增長,而且去年基數很高。明年要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合理引導對外投資方向,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在促進貿易平衡方面,今年商品進出口貿易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其中出口增長在10%以上,進口增長在20%以上,這反映了國際市場回暖的一面,更是我們外貿調結構、以質取勝的結果。明年要繼續促進貿易穩定向好,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強化科技創新,支持應用基礎研究,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雙創”升級版,促進創新成果得到廣泛應用。去年國家統計局根據聯合國五大組織提出的統計規則和制度,把R&D(研發與投入經費)中能夠產生效益的部分計入GDP,引導了全社會特別是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去年和今年R&D增速明顯加快,佔GDP的比重也在提高。今年在國家統計局統一制度下,各省份R&D也按國際規則計入GDP,從這個角度能夠反映出各省份科技進步的程度,可以說,投入科技創新,就是投資未來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剛剛公佈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反映了過去十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發生的歷史性變化。今年農業統計的數據顯示,糧食產量略有增長。明年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發展。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協調發展的重要標誌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近幾年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較快,沿海地區改革開放和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為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打下了基礎。明年要進一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保護髮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繼續推動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沿海地區率先發展,支持老少邊窮地區發展,促進“一帶一路”相關地區的開放開發。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5%,其中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但是,居民就業增收任重道遠,民生保障改善無小事,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雪中送炭、送溫暖到家,注重解決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等群眾關心的問題。還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實行差別化調控,解決好居民住房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