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快訊:各地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成效顯著

近些年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化肥農藥功不可沒,但同時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4月25日舉辦的農業農村部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表示,農業農村部將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確保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取得新成效。目前,各地積極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成效顯著。

銀川:“三減”工作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今年以來,銀川市將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的“三減”工作作為農業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根據規劃,2018年至2020年,該市化肥用量、化學農藥和除草劑畝均施用量每年同比分別下降20%、15%、10%。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達到38%以上,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施藥機械標準化率達到80%以上。

在各種植基地,銀川市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應用測土施肥專家推薦施肥系統等現代手段,實現精準施肥。今年,全市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30萬畝,覆蓋率達92.2%,該技術每畝比農民常規施肥節省化肥8公斤,可節肥1.04萬噸;通過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鹽鹼改良、耕地質量提升等項目21.4萬畝,可比農民常規施肥減少化肥使用量每畝15公斤,每畝節本增效在30元以上。

在農藥減量控害方面,銀川市實施“換藥械、降藥量、減藥害”行動,通過大面積使用植保無人機、高效先進植保機械,提高了農藥施用效果,杜絕了過去“跑冒滴漏”的現象。據測算,僅此一項可減少農藥用量10%,預計今年僅無人機飛防面積達35萬畝。

重慶:積極推進農村面源汙染,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見成效

據悉,重慶市從今年起將用兩年時間對化肥農藥、畜禽糞汙、農作物秸稈、廢棄農膜等農業面源汙染進行全面治理。到2020年,全市化肥農藥使用量將實現減量增效,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將達到93%。

近年來,全市通過畜禽汙染治理、化肥農藥減量、秸稈資源化利用等措施,在農業環保工作中取得成效。去年,全市農作物化肥使用量較上年減少0.7%,農藥使用量同比減少0.8%。今年起,全市將用兩年時間,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對農村面源汙染進行全面治理。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來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減量增效,到2020年,全市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將達到93%,肥料利用率達到40%,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率達到40%以上。

安徽寧國:推廣土肥技術,化肥施用量連續兩年負增長

近日,2018年全國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培訓活動在寧國市舉行,這也是農業農村部首次在安徽省對化肥減量增效技術進行集中培訓。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的百餘位技術人員、農業專家,參觀了地處寧國市中溪鎮石口村的耕地質量監測和化肥減量增效示範基地和司爾特水稻“原漿合成—護土營養肥”示範區。寧國示範基地在土肥技術方面將化肥減量增效與有機肥施用與替代、綠肥種植等各項技術綜合起來,效果十分顯著。

據瞭解,近年來,寧國市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綠肥種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肥料利用等減肥增效技術,通過建設試驗示範基地,推進這項技術的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2016年至2017年,該市連續兩年化肥施用量呈現負增長。該市還通過建設“綠色增產增效種植模式示範基地”、普及推廣“一季稻一季綠肥”以及“稻鴨共育”生產技術,引導農民從事有機稻生產,進一步推進了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結語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化肥農藥用量過多,不僅增加生產成本,也給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為此,農業部提出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農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目前,我國農藥使用量已經連續3年負增長,化肥使用量已實現零增長。下一步,農業部門將按照綠色興農號召,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抓重點品種,抓新型主體,大力推進創新、科技創新,繼續推進化肥農藥的減量和提效,使農業實現轉向升級,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佈,資料來源:央廣網、廣州日報、寧夏日報,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