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三十多年,徐州流传着一道美食的传说。博爱街炒蜗牛

博爱街本是一条并不长的小街

这条街和炒蜗牛联系在一起时却成了一段徐州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如今他就像一段传说在不在不断的流传着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 博爱街刘老二制作:炒丁螺

博爱街 刘老二炒蜗牛

刘老二

生于1952年(66岁)

职业:美食手艺人

郭德纲相声开场都要有一段闲白儿

今天正文聊美食之前也说两句其他

就从这博爱街说起

这里已被这道美食赋予新的含义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这是现今的博爱街,一条不长的小路。

而它确是徐州的老街巷了,每个人走过这里或许都能想起当年的什么。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 此图来源网络,摄影:于克南

这是二十多年前博爱街的样子,岁月的烟土味仿佛也迎面而来,而这些照片被拍摄的那年,刘老二师傅已在博爱街卖了十多年的蜗牛了。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 博爱街刘老二制作:炒蜗牛

路过博爱街,买一斤刘老二的炒蜗牛已成为徐州人三十多年来的习惯,蜗牛徐州话又叫:乌喽牛,因店名叫炒蜗牛,下文也就都叫炒蜗牛吧,至于丁螺,是刘老二师傅近些年才做的。

当年三十露头的壮小伙而今已走入暮年,时代变了,徐州变了,但你走到博爱街时,看到刘老二还坐在角落的老地方,卖着蜗牛和街坊说笑,呵!这一切都没变啊?

一个守街人,徐州炒蜗牛第一人

90年的四大美食传奇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现在在小摊子买到的每一份炒蜗牛都还来自刘老二师傅之手,虽然也有闺女帮忙做,但更多时候他还是亲力亲为。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老人给我说自己身体不是太好,腰上打着四个卡子,干活不敢太用劲了,几斤重的大锅也不是太能搬动了。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他的摊子不大,牌子上写的很清楚是四大名吃,我细一问刘师傅,这“四大”果有来头。这是1993年徐州电视台给评的:

一是下淀羊肉馆,老徐州人都知道。(有说现在不存在了)

二是堤北米线,现在连锁店遍布徐州。

三是钟记油烫鸭。

四就是博爱街刘老二炒蜗牛,还保持老风貌的摊子,绝无分店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探索刘老二师傅后厨

蜗牛食之味

刘老二炒蜗牛并无任何禁忌之物,这在九十年代就已证实,而当我问起为何这蜗牛如此美味,刘师傅也只是浅浅的说了句:靠原汁原味。

我能看到的原材料有姜、辣椒、酱油、盐等等。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辣椒和姜片先放入大锅里炒制。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然后再把蜗牛倒锅里慢慢煮,刘老二师傅是有秘方的,市面上有传言说刘老二有与众不同的老汤,这点被刘老二本人直接反驳,但至于秘方究竟怎么做,外人无从得知。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炒蜗牛是小吃,最好的食用环境是坐在路边,三五好友喝着啤酒,边聊边吃,啤酒和夏天是绝配,而炒蜗牛是最好的下酒菜。

博爱街蜗牛,三十多年徐州人的记忆

炒丁螺是近十年刘师傅才开始做的,丁螺的肉比蜗牛的肉要小一点,但是肉质更加细嫩,也更加鲜香,丁螺一般不用牙签挑,直接用嘴去吸,嗖的一下,螺肉伴随着少量汤汁就吸入口中,辣香可口。

最后隆重出场的就是这火爆三十多年的蜗牛肉了,蜗牛肉第一个特点是辣,但吃的就是这个辣香味,牙签挑着沾沾汤,汤汁的浓香纠缠着每一丝的肉质,好吃是绝对有道理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筋道,有嚼头,是绝对的北方汉子喝闲酒必备。

看了这篇推文,不知您是否也对炒蜗牛这道菜有了兴趣,有空去尝尝,毕竟这世上三十多年的私房手艺,真的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